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來港七年球員系列】專訪南華巴西球員伊達:我係香港人!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足球代表隊明日(3月28日)主場迎戰關島,其中一個焦點是來港超過十年,早前成功入藉成為「香港人」的法圖斯。而近年入籍球員的增加,令香港隊看似頓時有希望。獨媒專訪了有意入籍的巴西球員伊達,看看巴西球員眼中的香港地,談談香港足球。

在巴西,踢職業聯賽的都是專業球員,不過這裡是香港。2007年時,伊達接受當時為南華助教列卡度的邀請,來到香港,初來報到卻幾乎嚇得落荒而逃,甚至有衝動要立刻買機票回到巴西。原來伊達看到當時香港球場訓練場地:「根本一點也不專業,訓練設施非常差勁。」香港的球場借用情況遭人詬病,矛頭直指康文署,康文署工作人員「執法」嚴荷,令不少職球員都有異議。「練波都要俾人趕,球員點會有進步?」

然而,伊達最後選擇留港發展,而且一留便是七年。他慶幸在球場外令他感到非常「舒服」:「薪金幾好啦,加上都總算發展得不俗,班主都常常鼓勵我,依加我係香港人啦!」伊達憑著出色的個人突破能力、罰球技術及百步穿揚的遠射能力,贏得不少榮譽和掌聲。

圖:HKFA

巴西人眼中的香港

這個星期日,港鐵西營盤站啟用了。

西營盤站堪稱全港「藝術氣息最濃厚」的車站,牆上佈滿區內庶民生活的剪影,其中一架升降機畫上第三街的德昌泰米舖,老闆在舊牌扁前頂著皇冠歡欣滿溢,藉此突出社區「文化」與「特色」。現實中,老店早已因唐樓收購而結業,此情此景已不復見,同一塊土地上正擬改劃成一棟廿八層高的插針酒店。

第三街15-19號現址地盤,靜靜殘留著前唐樓地舖踎廁的痕跡,小小的三個門牌將會化身為一座28層高、坐擁96間房的酒店。這幢突屹於沉實民宅群之中的插針酒店,乘地鐵通車之勢,針對旅客提供僅兩米乘兩米面積的客房,賺盡每吋空間。

但這只屬區內「去舊迎新」的冰山一角。

在香港剛公佈為大富翁世界版全球第二名、擁有最貴藍色地皮的同時,這個金錢遊戲更在西環區玩到「盡」,投資者大手買入排排街舖目標要打造成West SOHO之際,「酒店大亨」戲碼亦正密密上演。

圖:羅志華

在港視的《導火新聞線》第14集第3節聽到一個名字、一個故事,名字是假的,故事卻有一些是真的。記者仔阿咩為了鼓勵表面如像磨到滑灑牙的老油條記者輝爺,帶他到一間書店,讓他重溫他當年熱血時追訪過的故事。她說這家書店的老闆陳耀樺把一生奉獻給文化界,因一次意外,被倒下來的書櫃壓死。女記者說你當時所寫的文章,令他妹妹了解哥哥一生為何執着,並接手經營書店至今。

真實的那個故事倒太悲傷了。他不叫陳耀樺,叫羅志華,他不是在自己經營的青文書屋被書櫃壓死。2006年時,青文因租約問題須暫停門市營業,羅志華把書籍安置於工廈裏的迷你倉,繼續尋找新的地方,可惜一切快準備妥當之際,在2008年年廿八,羅志華在整埋書籍時被塌下的二十箱書活埋,直到過年後才被發現。

真實的故事中,羅志華不只經營書屋,亦經營文學出版業務,青文叢書系列裡的「文化視野叢書」及「青文評論」俱是經典,可惜的是當中的作者李國威、丘世文、也斯都如同羅志華一樣走遠了,獨留下文字,使得香港文學如此多樣化而自成獨特風景。

在這樣一個醒來意志低迷的早上,在一齣電視劇中看到遠去的人的身影,真實的故事中,並沒有一個妹妹使青文繼續經營下去,但此城的獨立書店卻一間又一間的出現(縱使一間又一間地消逝,但很多名字我仍能說出來,仍記得在當中的文學時光)。

圖: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在粉嶺高球場旁、佔地2.4公頃的別墅,民間曾提議將別墅連同高球場發展,替代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立法會昨日陸續刊出議員就行政長官辦公室開支的提問,其中粉嶺別墅去年4月至今年2月僅舉行1次公務活動,過去五年總計亦僅有11次,平均近半年也舉行一次活動。

人民力量陳志全就香港禮賓府及粉嶺別墅的管理開支提問,政府回覆指來年度預算開支分別為683萬及79萬,由於維修費用由建築署支付,因此並未計入管理開支中。民協馮檢基則提問行政長官在粉嶺別墅舉行公務的次數,發現過去五個年度總共只有11次,去年4月至今年2月更只有1次,回覆指未有統計行政長官的私人活動。


圖: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第七屆香港性文化節今日起至下星期一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推廣對性教育與性文化。今屆以性裳識作為展覽主題,介紹服裝的不同演變,討論性的多元面貌外,讓大眾思考在傳統男女二分的服裝框架外,也多包容其他選擇。另外也讓大眾了解主流的衣著審美觀,也會影響身體,例如穿著高跟鞋,束腰等,希望引起對性健康的關注。

首日有不同團體展覽,大專同志行動以相片及裝置藝術表達社會對性的壓抑。主席Toby表示希望以生活化的人物照片,表達出一般人對性均有渴求及慾望。他以其中一幅作品為例指社會視性為禁忌,一般人難以把自己的性慾向外顯露。他又直言香港的性教育往往把性本身排斥在外,使學生跟本無法從學校內學習真正有關性的知識,「有些女學生連自己的陰部都未見過。」

03

現代已發展城市的弊病是,為了維持城市競爭力,可以很在所不惜。像最近讀經濟學者橋山禮治郎的《磁浮新幹線——巨大工程的真面目》,控訴日本強行興建磁浮新幹線的愚魯,為了成為第一個擁有時速505公里的磁浮列車國家,政府極力支持JR東海耗資9萬億日圓興建,然而列車與新幹線功能重疊,所經中途站大多是不重要的地點,實際支出屢屢超逾估量預算,屢受批評。這是「土建國家模式」的思考盲點:愈維持世界第一,愈要投資巨額基建,卻沒細想是否物有所值,使整個社會賠上相當大的代價。

香港興建第三條跑道,不就是此一邏輯嗎?為了確保區內航空中心地位,連新建跑道能否解決空域問題,使機場由68架次增加至102架次也沒法保證,行政會議便要繞過立法會雷厲風行上馬。

香港人的主流思維鮮有抗拒經濟發展,但恰恰最忌憚錢花得不值。筆者認為,政府終歸會就空域問題有一說法。因為國家處理空域問題的方案,早有端倪。

2009年《文匯報》報道,國家投資1.2億擴建珠海終端區,列明到2020年,將擴大廣州和南珠三角終端管制區的範圍,建立與香港相對緊密的聯合管制運行模式,當中包括統一計量單位,使航機穿越空域毋須再調整系統。中國空域實際管理權在解放軍,工程由國家空管委批准,納入「十一五」規劃,比張炳良一再重申的民航處對口單位還高。

圖:香港文學生活館

那些講什麼資助=藝術綜援論的人,搞清事實才說話。其實藝發局歷年來支持的書籍出版,先不論其水準,只論其版稅,絕少可以支持到一個文人的生活。眾所周知,藝發局批出的資助,最大部分其實是付作印刷費,換言之歷年來受到最多資助的是印刷業,所以香港的印刷廠才不致執晒。大部分新進或純文藝作者,出版時都得不到什麼除印刷外的資助,收入全在版稅,也一定很少,我估計絕少有人能夠拿到5000以上。

現實中飼養寵物的意義就好比愛情,過程中除了要照顧及愛護自己以外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真正考慮對方的生活所需,知道如何真正對對方好,而非只強行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於對方身上。

曾幾何時,我很喜歡飼養寵物。小時候一直吵嚷著要家人買一隻小狗當寵物,雖然自己口裡理直氣壯地說不會遺棄牠,會照顧牠一生一世云云,但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當時不過三分鐘熱度,養小狗的想法只是因為其外表可愛而一時興起。家人也深知我只是三分鐘熱度,最後理所當言地否決了我的要求。

經過幾年後,我對養寵物的執著始終沒有減退,最後決定買幾尾金魚回來飼養。由於當時少不更事,對飼養金魚的方法一竅不通,甚至毫無半點專業知識,結果糟殃的就當然是我的金魚了。我隨便拿一個膠箱充當魚缸使用,甚麼濾水器、氣泵等一一欠奉,甚至沒有意識去清潔膠箱及換水,每天只當作例行公事般餵數次魚糧便完事。後來有朝一日起床,赫然發現膠箱裡的其中一尾金魚一動不動,再也沒有揮動魚鰭在水中暢泳。在其後的接連數日,剩下的數條也相繼死去。這次養魚失敗的經驗對我打擊很大,因為自己的無知及不成熟,導致了數條生命的消隕。人命寶貴,但動物的生命何嘗不寶貴?那怕是一隻狗、一隻貓甚至一尾魚、一條蟲也應值得尊重。飼養寵物要求的是一生一世的照顧,寵物不是供我們消閒及娛樂的玩具,與寵物相處的態度應該與對人無異。

題為編輯所擬。

農業是食物生產,是農民辛苦耕種,面對天災蟲害,最終僅能糊口的一種低產值的經濟活動(現代一般都市人的看法)。生態是遠離城市,僅在自然保護區出現的系統,只有專家和有興趣的人士才會關注那裡的生物多樣性和物種的關係。農業與生態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為何現在鄒崇銘和姚松炎有興趣把這個議題帶給市民大眾呢?其實,正如文中有所提及,政府在漁護署的從屬關係上,已有意把環境和食物分開處理,農業部份由食物及衛生局管理,自然保育則由環境局負責,這絕對是把農業與生態硬生生地割裂出來。

另外,我們有四成的郊野公園,兩成多已發展土地,尚有約三成的鄉郊地帶,昔日這些鄉村田野,開闊農地是新界獨特的景緻,與香港九龍的高樓大廈和山巒海岸有著明顯的分別,而新市鎮的誕生令鄉郊起了改變,但更致命的是政府無視農地的價值,任由農地被荒廢,然後容許更改土地用途,變成停車場、貨櫃場、回收場,甚至成了最大產值的地產項目。農地的凋零,土地受污染,農地常見的螢火閃閃一去不返,落田照田雞(虎紋蛙)成了國家二級受保護動物,與農地有關的爬行類如中國水蛇、草游蛇等,在香港的野生種群也越來越少。農地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環境,與大家認識的紅樹林、次生森林、草坡等同屬於香港的生境,我們能在世界大市城中,保留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全賴眾多的生境能同時存在。可惜,現在農地竟成了消失得最快,也成了最瀕危的生境。

(獨媒特約報導)參觀過「性景點」嗎?

新年期間,你有看《十二金鴨》和《鴨王》兩齣電影嗎?在大銀幕上放映,社會很開放了吧,可惜,現實不是這樣。

今日開幕的香港性文化節,早前舉辦了「性景遊2015」,活動簡介是這樣的:

「香港人性空間不足,連極具本土特色的性場所也正在消失。去年,性景遊帶領團友參觀多處性景點,其中兩處地方(分別是女同志酒吧與中環性商店)突然結業,究竟是香港租金過高?還是世俗仍未打破性禁忌枷鎖?尚存的情色行業經營者可以怎樣殺出一條新血路?香港仍餘下那些性景點? 兩齣近期放映的三級港產電影:《十二金鴨》和《鴨王》,再度將男性性工作者的生活處境帶上銀幕,想與真實世界的「鴨王」面對面接觸嗎?想了解性工作者活生生、坦蕩蕩的一面嗎?後生同志可以怎樣尋找自己的成長路?」

性景點同樣面對租金壓力,當然,他們面對多一層社會壓力。這篇報導不能公開店舖的地點、店主的姓名,他們隨時面對「唆使他人進行不道德行為」的罪名,對性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關乎生計、生存、甚至生命。

釋放自己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90
  •  2391
  •  2392
  •  2393
  • 2394
  •  2395
  •  2396
  •  2397
  •  239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