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擱置在香港引入「被遺忘權」!

(更新:30.12.2014)蔣任宏再度在其官方網誌撰文,認為反對者指「被遺忘權」將會妨礙言論自由或獲取公開資訊的權利。這些反應有點言過其實」。南華早報同日刊出相關報導,並進行網上民意調查,暫時支持者達63%。本會呼籲反對者積極投反對票,讓官員聽見公眾的聲音。

香港隊連關島都贏唔到?點解?

圖:新華社

近期有不少朋友指香港隊成績下滑,連關島都贏唔到,小弟將會嘗試分析一下呢個現象。

攻力疲弱 鄰國掘起

香港隊的實力近年一向只在亞洲三四線水平,雖然近年有不少令人驚喜的賽果,但與同級數對手時,往往就因較差把握力而未能取勝。事實上,缺乏優質前鋒不只是香港的問題,東亞地區的聯賽普遍都因倚重外援球員而未能出產優質前鋒,再加上香港聯賽節奏偏慢,令香港一直很難出產一名高質素的前鋒球員。要解決,香港本土的年青前鋒必須要走出香港,到外地爭取更多出場機會及高水平的訓練,才有機會訓練出一個優質的前鋒球員。

近年香港鄰近地區的對手普遍都擁有至少一名外流外地或入籍的高把握力前鋒,他們多數採用「海歸回流」或「入籍歸化」兩種吸納人才的方法以提升國家隊成績及實力,但此兩項方法依賴外地青訓及聯賽系統,對本土年青球員及聯賽的提升幫助不大。而香港則因護照條款限制及入籍時間過長而未能採用此兩項方法,反而專注於青訓發展。然而,礙於香港聯賽對球員生活保障不足,再加上要見成效需要十餘年,對推動現時成績未能有效。

外援入籍 大升實力?

佔領運動,只是政府公共交通政策失敗的照妖鏡

上上週在長沙灣乘的士往旺角,因為「佔旺」的關係,的士只能取道上海街前往。談到佔領運動,的士司機說,有一次在尖沙咀載客前往西環,該名客人說:「我唔趕時間,用紅隧吧,唔想俾西隧賺。」本來,最直接的路線是取道西隧,不消15分鐘可抵達。可是西隧的士的收費是50元,紅隧則只是10元,乘客花上更多時間繞道,總車費仍然比取道西隧便宜。的士司機說,不明白為何政府不回購東西隧。

這只是香港運輸政策失敗的其中一例。

筆者早前曾撰文,運輸署為何不每日召開記招,跟進香港仔隧道塞車問題?沒有佔領運動,塞車問題早已惡劣到不行;香港仔隧道每日繁忙時間塞車;東區走廊車龍往往在北角便出現;中環灣仔內街嚴重擠塞;西隧車龍倒塞九龍;紅隧更不消說……政府這些年幹了什麼?

停擺多年的運輸政策

寫在離開無綫新聞部前:我想我一生都離不開體育

題為編輯所擬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查詢 - 面對面的、電話的、更多是來自網上的,問我是否打算離開無綫新聞部?對,我已於十月辭職,下月初便會跟這個我工作了十一年三個多月的崗位說再見。

大學二年級時我剛進報館當兼職體育記者,當時的主管跟我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說話:「做呢行,一坐低就十幾年。」到了十數年後的今天,我才感到從未如此能體會這番話。真的,由那年在《新報》開始、轉到亞洲電視實習、有幸被挑選留下當兼職記者、到大學畢業後轉職無綫,數一數,都快十四個年頭,光是在無綫便佔了十一年有多;這裏是我暫時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比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要長。
  
在這個時候離開或會引起一些猜想,不過我這決定與其他一切都沒有關係,純粹是希望自己在事業上有些轉變;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希望挑戰新領域,這感覺相信誰都會有。

有朋友問我於何時決定離開?大概就是在那天我出席某大學的講座,一名學生說打從小學開始看我的體育新聞報道那時 - 當然,那只是戲言;早於年初,我已計劃在完成巴西世界盃的採訪工作後作出轉變,因為真的感到是時候了,當初入職時給自己訂下的目標已一一達到,甚至超出預期;在各種條件和機會配合下,我認為現在是個最合適的時機,縱然不捨,但不會留憾。

《失蹤罪》x《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對第四權及第五權大控訴

80後的中學時代,總會遇過這個老掉牙的作文題目:
“What i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et?”

那時候網絡不是發達到人人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亦未有智能手機的出現,大概當年寫下「網絡欺凌」、「私隱不足」等字眼時,都只是標準答案,沒甚麼感覺。誰知科技日新月異,不到十年,人人已經機不離手,印刷媒體幾近被年輕人淘汰,只因大家貪方便,都在網上看新聞,和討論新聞主角。

《失蹤罪》和《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的導演都不約而同對現今的媒體作出大控訴,只是從結局看來,前者較悲觀,後者好像對人性還心存希望。

《失蹤罪》的Amy與Nick遇上一般夫婦都可能遇上的問題:互相厭倦、失去信任,但太太性格偏執,甚至到了病態控制的地步,電影把夫婦的醜陋推向極致,令人不寒而慄。

年青人請組黨救大人

政府,你聽到青年的聲音嗎?

雨傘運動至今接近60天,一批年青人在佔領三地依然是叫不走、踢不開,牢牢的守住陣地,他們的堅忍,令所有既得利益者為之汗顏。過去由泛民主導協商的政治模式,今天全不湊效。甚麼袋住先、回家、青年人讀多點書的技倆,通通也被街上的年青人拒絕。溫和的,聽你講完就算,激進的,不到三十秒就像置身大球場看到前鋒失機一樣,粗口真言橫飛。面對一班新生代,在政局上束手無策,歸根究底,是議會的禮崩樂壞,人多蝦人少的情況出現,政府任何情況也可以打橫行,足足十七年,怎樣也忍夠了。

2012年9月9日,立法會大選過後,泛民直選只有18席,建制派有17席,每每立法會開會,坐在議會內的議員空空如也,只有按制一刻才出現的議員滔滔者天下皆是。在發言時,,根據歷史黃飛鴻用雨傘打架、明張目膽、雞毛鴨蒜、子烏虛有、野雞博士、刺耳獅吼、寫大字鬼殺咁嘈、潑婦罵街、遲到賴佔中塞車、瞓覺像失救一樣、狗官錄音機式答問題,你叫市民怎忍下去。

這次一批年輕人走了出來,揭示了香港政治的新世代將出現。在今屆立法會27位民主派議員,只有陳志全與郭榮鏗是70後,其餘的多數是50後出生,客觀而言,這批成年家長與青年人存在鴻溝是鐵一般的事實,但無可奈何下,也要將選票投給他們,結果入了議會後,按照過去的模式開會,與青年脫軌,流失青年票是鐵一般的事實。

當我的名字出現在獨媒,我開始害怕。

話說,我以為在獨媒寫文章,是必需用真實姓名的,因為我看的何潔泓、鄧敏琳、葉蔭聰都是顯示完整中文名字,要不就是一些組織、機構,所以在投稿時我也用了本名,共且不以為然--雖然我覺得自己的名字「learn」到爆。

因為想和朋友分享自己在文字的夢想中前進了一小步,我share了文章的link在FB上,結果朋友非常賞面,紛紛表示支持,叫我加油。另外,因獨媒朋友引用了文章的一句介紹我的身份,於是我開始被無限抽水,whatsapp洗板不在話下,見面甫開口第一句必然是「我8歲來港,今年23歲。」至此,我還是非常欣喜,因為每個寫文章的人,無論何時,擁有讀者也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直到朋友說的一句話「你都幾勇喎,響自己全朵,仲出埋FB,你呢排記住唔好返大陸XD」我臉上的笑容間僵掉,一秒過後,我打個哈哈,笑說「寫篇文姐,會唔會咁呀」,但腦海浮現了十萬單新聞:低調學民義工、空姐不能入境,城大候選內閣被恐嚇、多人以不誠實使用電腦被拘捕⋯⋯OK,我知你覺得我誇張,但那刻起,我短暫的快樂確實矇上了一層薄薄的灰暗的不安。我驀然驚醒,這是否就是傳說中的「白色恐怖」?!

【傘下日月】記者篇06——努力找故事,也為自己寫下人生故事

過往的一本簿、一支筆,頂多加支錄音筆;現在轉為帶著兩部手機,有時甚至只靠腦袋記著,就跑到佔領區。(錢浩正攝)

逾50天的運動中,衝突場面搶佔新聞版面,但更多時間,都是無風無浪的日子。3名年輕女將連日沒返公司,就在平靜的日子裡,努力找故事,也為自己寫下人生故事。

我們久別報館

文/ 陳顥之

由罷課周開始見證著雨傘運動發展,現在看回百感交雜,當中我們記者的採訪技巧亦與以往不同了。由一本簿、一支筆,頂多加支錄音筆,在添馬公園上訪問參與罷課的學生哥;轉為帶著兩部手機,有時甚至只靠腦袋記著,在原來車如輪轉的彌敦道,訪問舊日只會在茶餐廳一絲眼神交集的水吧師傅。

佔領運動以來新聞連珠炮發,新聞上到報紙已是相隔一天多的事,前線的我們也想在最短時間報料,手抄一次再打稿的話時間會大增,在混亂的衝突場面中亦不方便,再加上在有片才有真相的年代,手機才是「佔地記者」的最佳良伴。

一人一信 反對盧吉道建酒店

謝謝您一直以來的幫忙,向政府及發展商施壓阻止盧吉道27號建酒店。我們至今收集到超過十二萬過簽名反對酒店計劃,我們再次需要您的支持!

發展商最近向城規會提交新的規劃申請,修訂了去年9月獲城規會通過的發展計劃。我們需要你幫忙向城規會表達反對該修訂計劃。公眾諮詢期截至12月2日。您可選擇聯署以下的反對信。僅請將本電郵轉寄給在香港及以外的朋友。我們需要更多朋友立即行動。如需要更多資訊,請電郵我們。謝謝您的支持!

網上聯署

我基於以下原因,反對在香港山頂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規劃申請編號A/H14/79):

早前申請錯誤獲批

盧吉道27號於去年獲批改建為酒店(規劃申請編號A/H14/75),然而該次申請錯誤百出,包括交通流量估算誤導、改建化糞池涉政府土地、大宅內部作大幅改建損古蹟價值以及消防安全問題。城規會委員考慮今次申請是,不應以上一次獲批准作基礎。

逾十二萬人簽名反對改建

香港故事:《戰前南華足球隊》

無論你以為碧咸射十二碼最叻,又或覺得西班牙的C 朗好靚仔,只要問起香港足球,無論點唔識波,都會講得出「南華」這隊波。就算唔識「底線傳底」的和仔,都識拖「靚妹」去爆房的「陳七」。南華這隊波,永遠都是經典,因為他們輸波不用降班,足總會「挽留」他們,是足球界最黑暗的一日。其實,戰前的南華隊,可說是球壇之光、正義之師,是地球聯合軍。


東亞病夫這個名,其實在中日甲午之戰已有,不是李小龍時代。

以前讀AL,世史的MISS容教落:「阿群,讀歷史一定要先睇年份,唔係就白讀架啦!」南華這隊波前身叫「華人足球隊」,在1904年成立。世史拎A的朋友,見到特別提出「華人」這兩個字,見到這個年份,就知道要回到晚清歷史。自1895年中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後,洋人送了四個大字給中國:「東亞病夫」,激得當時身中「大中華情花毒」的香港學生跳起來。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95
  •  2496
  •  2497
  •  2498
  • 2499
  •  2500
  •  2501
  •  2502
  •  250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