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以為碧咸射十二碼最叻,又或覺得西班牙的C 朗好靚仔,只要問起香港足球,無論點唔識波,都會講得出「南華」這隊波。就算唔識「底線傳底」的和仔,都識拖「靚妹」去爆房的「陳七」。南華這隊波,永遠都是經典,因為他們輸波不用降班,足總會「挽留」他們,是足球界最黑暗的一日。其實,戰前的南華隊,可說是球壇之光、正義之師,是地球聯合軍。
東亞病夫這個名,其實在中日甲午之戰已有,不是李小龍時代。
以前讀AL,世史的MISS容教落:「阿群,讀歷史一定要先睇年份,唔係就白讀架啦!」南華這隊波前身叫「華人足球隊」,在1904年成立。世史拎A的朋友,見到特別提出「華人」這兩個字,見到這個年份,就知道要回到晚清歷史。自1895年中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後,洋人送了四個大字給中國:「東亞病夫」,激得當時身中「大中華情花毒」的香港學生跳起來。
英國人在不同殖民地都喜歡踢足球,直接推動了足球發展。
南華會成立,當初有一定的政治的目的。原來早期的所有運動,都只有洋人參與,華人是無任何運動團體。加上,英國在1863年成立足協,推廣足球,所以英國人視自己國家是足球發源地。這群學生看中這一點,覺得一是唔威,一威就要龍咁威,希望在運動上,特別是足球場上打倒英國人。所以,當初華人足球隊的宗旨是「鍛鍊體魄、振起雄風,一洗『東亞病夫」之恥」。於是,這群學生到處奔走,網羅當時各間學校的足球人才,開始與洋人比賽,最後在1910年成立了「南華足球會」。
20世紀初的南華足球隊
在20世紀初香港,其實全部都是業餘球隊,軍方的足球隊就是駐港空軍及陸軍。南華對決他們,竟然贏多輸少,慢慢打起了名聲,不過一年後竟然無經費,停辦一年。在1915年在上海舉辦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當時國民政府剛剛成立,要顯示新政府新氣象,於是來到香港,找了南華代表國家出戰。當時遠運會打3盤2勝,香港以1:0、0:0及1:1,擊敗了菲律賓,贏得第二屆冠軍。嫌不夠厲害,南華由第二屆開始,一直贏到1934年的第十屆遠運會,取得「九連勝」!南華會之名,威振整個亞州,有「無畏艦」的美譽。所以當時全中國都將香港的南華會視作民族之光,非常厲害。
早期的銀牌賽,隻杯非常大隻~
在1923年開始,由於南華已贏得幾屆遠東運動會,於是試下不打亞洲人,試試打袋鼠,南下遠征澳洲,結果成續相當不錯,取得8勝7和9負。遠征成功後,南華會已經非常出名,首次參加香港本地聯賽,結果剛升班就取得聯賽冠軍,是華人足球隊首次在聯賽壓倒鬼佬,全香港都吐出一口污氣。在1930年,南華更加取得聯賽及杯賽(銀牌賽)雙料冠軍,創了本港足球的歷史。
南華一行人到德國參加奧運,第一場對英國,上半場0″0,下半輸2:0 出局。
1936年,民國政府足球隊參加了柏林奧運,全隊選15個,14個打南華,第1場就是對英國,半場打和,最後輸2比0,總算雖敗猶榮。雖然征奧失敗,南華依然是亞洲王者,1936年至1937年期間,幾乎都在屠殺亞洲球隊。這一年,南華南下遠征亞洲國家,出戰60場賽事,取得47勝、7和、6負。這60場比賽,大部份都是2-3日踢1次,不說技術,體能已經相當恐怖。
香港球王李惠堂,據說入過2000球。不過本土球王卻沒有太多人認識
究竟南華會當時有甚麼球員,可以做到百戰百勝呢?出名的只有2個球員:第1個就是「球王」李惠堂,一生人入了過2000球!「球王」這個名不是自封,是60年代外國傳媒提及,他們將李惠堂與今日皇馬的名宿迪‧史堤芬奴(Alfredo Di Stefano)、匈牙利的普斯卡斯(Puskás Ferenc)、英國的馬菲士爵士(Stanley Matthews)封為「四大球王」。 (當時比利踢了幾年波,馬勒當拿未出道。)
譚江柏本身已是非常出名的球員,最強是球槌。不過現在人人只知他的兒子。
另外一位出名的球員叫譚江柏,未必很多人識他,但他的兒子全亞洲都識,就是譚詠麟!譚江柏有「銅頭」之稱,頭槌特別厲害。所以譚校長喜歡踢波,都不是沒有原因。
這幅圖畫,或多或少都說明了南華的影響力
以前經常有人說,香港足球以前好勁,但有幾勁永遠不知。現在阿群知了,真是勁到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