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中大首推校園PET膠樽回收計劃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地球之友與中文大學合作,今明兩天在中大文化廣場進行回收PET膠樽活動,同學只要將乾淨的膠樽投入巨型回收機,就能換取神秘禮物。

現時黃色回收桶所回收的塑膠種類混雜,市民的清潔回收意識不足,回收廠需以人手分類及篩選出乾淨的塑膠,而受污染的塑膠亦因成本問題無法處理,最終送往堆填區。在各類塑膠中,PET膠樽回收價值較高,有效分類能減省成本,提升回收率。

為提升正確回收意識及回收率,地球之友與中大合作,推行首個校園PET膠樽回收計劃。於火車站及多個上課地點放置共20個PET膠樽回收桶,並進行一系列宣傳,教育同學清潔及分類回收的重要性。專用桶內設有晶片紀錄回收情況,作分析研究之用。

曾鈺成:反東北示威「史上最激烈」 質疑非民意反映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今日(9月24日)繼續到東區法院就去年反新界東北示威者衝擊立法會一案作供,曾鈺成先要求在上午12點半離開,下午繼續出庭。曾表示,在案發當日3點半召警後,當時仍是秘書處維持廣場的秩序,警只是作戒備狀況。曾表示,任何一刻都是行管會負責維持秩序,但秘書處不能管理時,則是由警方移走示威者。

曾表示14日早上是應政府的要求,和政務司司長、保安局局長及警務處處長開會,因為對方關注13日的情況。辯方問官員是因為召警或是衝擊情況,曾表示是「分唔到嫁」,因為官員對整件事都非常關注。而會面時曾檢討13日的集會情況,曾表示滿當日召警是協助維持治安,但強調立法會的保安工作仍是由行管會所負責。辯方問曾,政府對召警是否有保留,曾表示不同意。

曾:行管會「任何一刻」都負責大樓保安

捕捉流浪狗惹反響  民心連線林家強公開道歉

(獨媒特約報導)地區組織民心連線的林家強指近日收到觀塘翠屏區居民投訴,受到流浪狗吠聲滋擾。他們要求漁農自然護理署跟進,署方遂派人捕捉了兩隻流浪狗,但引起網民反響,指該組織借危害動物生命搏取區議會選票。林家強今早在民心連線 Facebook 專頁上公開道歉,承認可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民心連線的宣傳單張中指,最近收到不少觀塘翠屏區的居民投訴,指該區內的曉明街一帶有流浪狗出沒,其吠聲騷擾居民。該組織聯絡了漁農署跟進後,署方回覆表示已捕捉了兩隻流浪狗。有愛護動物人士和網民指責,民心連線不應該聯同政府捉拿狗隻,危害動物生命,又批評指該組織此舉是企圖搏取區議會選票。

林家強公開道歉 稱可有更好處理方法

曾鈺成:警要求封立法會大堂作示威區  示威者出添美道方便「協助」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以行管會主席身份,今日續到東區法院就去年反新界東北示威者衝擊立法會一案作供。辯方大律師郭憬憲就行管會是否適當地限制公眾進入大樓質問曾鈺成,並引述立法會網頁稱「立法會屬於市民」,曾鈺成回應表示中文版本有語病,會考慮作出修改。審訊將會在明早九點半繼續,曾將要在下午出庭;他表示明有公務要處理:「如果我不來又阻到法庭的時間,唔想咁。」裁判官表示曾鈺成明早要通知法庭。

曾鈺成昨日下午首次出庭,並完成宣誓程序。辯方大律師郭憬憲先確認曾鈺成沒有和任何人談論本案,包括利用 whatsapp 通訊。他問到曾鈺成在立法會6月13日設施上安排的角色,曾表示6月13日當日一直都以行管會主席身分處理當日事件。

曾鈺成表示,行管會在6月10日曾經就13日的會議安排開會,當日會議的議題是立法會大樓的保安問題,因為一周前即6月6日討論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前期工程撥款時,出現了立法會「自己人員」控制不到場面的「畫面」(編按:反東北示威者在當日進入立法會地下大堂示威至晚上)。他表示,從當日的傳媒報導中得知,有人號召6月13日繼續到立法會集結。行管會考慮到6月6日已有大量市民集結,所以在10日開會討13日的安排,並表示行管會期間只開了一次會。

【東北被告點諗 4】「社運慣犯」梁穎禮、嚴敏華

(獨媒特約報導)編按:去年反新界東北示威者,在6月13日「衝擊」立法會,13人被落案起訴。這宗「東北六一三案」開庭第四天,被告懷著怎樣的心情進入法庭?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政治圈子的他們,每個人面對的壓力又是什麼?香港大型抗爭及群眾動員暫告一段落,抗爭者面對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檢控及思想衝撃。這單看似非凡的非法集結及強入進入立法會的案子,背後卻反映著議會與人民之間的關係?

【東北被告點諗】村民周豁然:法庭冷氣最殘酷 「村長」黃浩銘:已經做好坐牢準備
【東北被告點諗】被告初哥林朗彥、朱偉聰
【東北被告點諗】招顯聰: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陳白山:當局要報復

破壞社會安寧的梁穎禮

中大生抗議校方黑箱議決擴建百佳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校方擬重新規劃本部校園,並建議擴充百佳超級市場空間,學生轟諮詢不足,文件扭曲學生意見。昨日(9月22日)早上趁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屬下的服務單位委員會召開會議前抗議,促重審有關擴展百佳的決定。

同學反對聲音被壓縮至一句

2015年初,中大校方決定把富爾敦樓及范克廉樓地庫重新規劃,並以「排隊時間過長」、「通道狹窄」、「貨品種類不足夠」等理由提倡擴展百佳超市。有學生提議以另類經濟模式來運用該空間,包括舉辦農墟、轉贈二手物品、成立學生合作社,讓同學體驗非盈利為本的經濟活動。半年間中大基層關注組及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先後發起多次聯署反對有關校方規劃,並進行問卷調查及訪問學生、教職員、校友等人收集各方意見。期內校方只進行一個只有四條問題的問卷調查,學生指該問卷內容空泛,參與人數僅有700人,相比起學生團體所收集的1800聯署及2000多份的問卷調查不能相比。

高鐵超支醜聞 陳恆鑌:「所有野都唔好起咪你岩曬囉!」 梁國雄:「起公屋呀!」

(獨媒特約報導)高鐵醜聞繼續爆!政府及港鐵仍未就由誰人承擔高鐵超支金額達成共識,立法會在2010年批出的650億即將用盡,最新估價為853億元,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田北辰日前稱,有承建商擬單方面中止合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批評政府當年申請撥款時「連探土都無做好」,須負全責,未來還有多項大型工程計劃上馬。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批梁國雄「所有野都唔好起咪你岩曬囉!」梁國雄反駁「唔係呀,起公屋呀!」

今早now新聞台《時事全方位》節目討論高鐵超支事宜,立法會議員、社民連梁國雄指政府責任最大,「連高爾夫球場都無探土,石嚟講,你點同人拗(責任)?」指政府提供錯誤資料,在索償上十分蝕底,「打官司點說服法官呀」。梁國雄又指,未來多項工程如啟德的五萬人大球場、九龍東單軌、蓮塘口岸等將繼續「倒錢落海」。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批評「所有野都唔好起咪你岩曬囉!」梁國雄反駁指應該起公屋。

陳恆鑌:危言聳聽

我們不是違法者,我們是希望成為立法者

昨晚應婦女動力基金之邀請,出席一套名為《女權發聲》的電影試影會,並寫一些感想。可惜這片卻使我頹喪了一整夜。

電影以基層的女性抗爭者為主角,描寫英國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中婦女們如何爭取投票權的事蹟。主角慕德華茲是個於洗夜工場長大的孤女,受盡男性工頭的(性)剝削,本亦怕事安份,直至看到自已的命運根本重複又重複地發生於無數婦女身上,才於偶然的情況下參與女性的抗爭運動。

其間遇上家人離棄,骨肉分離,戰友背離,監獄折磨等等種種難題。而即使抗爭者們甘於殉道,最大的難題是男性權貴們掌握了一切社會權力,不但控制警察實行諸多無理拘捕,亦操縱傳媒,刻意淡化抗爭運動。在苦無對策下,這些女志士不惜犠牲性命,在國王的賽馬場上以身迎上國王的坐騎,最終成功爭取傳媒報導,開啟了更波蘭壯闊的運動,成功爭取了女性的投票權。

原以為觀看這樣的電影,想必能磨礪好自己的抗爭意志,強化那種歷盡困難都要把事情做好的精神。誰知看罷卻是灰心喪氣了好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

一路看着片中一百年前的服飾與場景,很強烈的感想是,究竟今時今日我們在做的,有比一百年前進步嗎?強權欺凌弱勢的邏輯有改變過來嗎?答案顯然是沒有。一百年後,我們的服裝不同了,使用的日常器物先進了,我們這裏卻是不論男女都沒有普選權。

保育、傳承、開創、共享  重現香港核心價值 重塑屬於港人的中環街市

就市建局今天發表的中環街市保育方案,中環街市關注組認同市建局以簡約方案進行基本維修及保育,保存中環街市的原貌,但對市建局未有就復修後街市的內容及營運有任何承諾,我們表示失望。

市建局行政總監林濬表示街市不會變成大型商場,卻沒進一步透露街市會變成什麼,關注組認為中環街市的未來應是現代市集。市建局也沒提及未來街市的營運模式,似乎沒打算尋找一個創新,既可讓公眾參與營運又在商業上可行的管理方案,並就此作出建議及研究。

我們感覺市建局「冷對待」復修計劃,採取「拖字訣」,不必要拉長復修時間,繼續將街市丟空,完全不合符公眾利益。現時重修落成日期訂為2020/21年度,但中環街市已空置十多年!據資深建築界人士表示,「原汁原味」復修街市只須約三年。我們對市建局的拖延表示不能接受,請市政局不要浪費這個位於中環的珍貴社區空間。

市建局即將向城規會再次提交申請,在這期間,我們要求市建局繼續進行公眾參與活動,並參考外國的「市集復興」經驗進行研究,讓公眾可參與街市的未來營運。

為此, 中環街市關注組已草擬初步的中環街市復修計劃建議書,在今天開始進行網上聯署行動, 並會盡快舉行公眾討論。中環街市體現香港的平民文化與社區歷史,它必須再次成為充滿活力的市集,以締造真正的城市綠州。

莫忘初衷的詛咒(我的回顧之一)

1

學聯升級前夕,旺角已遭清場,化成流動「鳩嗚團」。金鐘佔領區,不無膠著和疲倦,但也像垂死的野獸,侍機反噬。

宣布升級,我和身邊朋友的心情確實有些複雜。大原則當然是支持學生,並把握這次反擊的最後機會。但同時間,我們也不知升級確切意指什麼,是指佔領金鐘以外的地方?佔領政府建築物?但以什麼方法及如何分工?外間並不知道。

加上,網絡一直有人鼓吹暴力抗爭,派系紛爭也激烈,到時候雙方要不要劃界呢?如何區分?也不知道。

那天黃昏,我得先去「九龍城書節」做評論嘉賓,跟長毛、吳靄儀對談民主運動的過去和未來,之後便跟部分書節的友人,匆匆趕去金鐘,我隱約感受到大家的未知和緊張。

2

我們到了現場,台上同學正好呼籲群眾去包圍特首辦。我心急,自己即戴上防護眼罩,隨人流而去,友人卻停了下來,說要先「煲飛煙」,就這樣我們失散了。

上到添馬公園,當時龍和道的防線還沒突破。衝突點至少有兩三個,都在防線跟警察推衝。公園沒有大會,群眾得自己選擇加入不同的衝突點。同時,四方八面傳來要求雨傘、眼罩之類的支援叫喊,聲嘶力竭,很觸動神經。不少群眾則分佈在草地的不同角落,悄悄聲援。

未幾,龍和道近海傍的一條防線遭成功突破,於是人群湧進馬路,我亦本能地湧前,跨越一道圍欄,瞬間,已踏在行車線上。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04
  •  2305
  •  2306
  •  2307
  • 2308
  •  2309
  •  2310
  •  2311
  •  2312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