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應婦女動力基金之邀請,出席一套名為《女權發聲》的電影試影會,並寫一些感想。可惜這片卻使我頹喪了一整夜。
電影以基層的女性抗爭者為主角,描寫英國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中婦女們如何爭取投票權的事蹟。主角慕德華茲是個於洗夜工場長大的孤女,受盡男性工頭的(性)剝削,本亦怕事安份,直至看到自已的命運根本重複又重複地發生於無數婦女身上,才於偶然的情況下參與女性的抗爭運動。
其間遇上家人離棄,骨肉分離,戰友背離,監獄折磨等等種種難題。而即使抗爭者們甘於殉道,最大的難題是男性權貴們掌握了一切社會權力,不但控制警察實行諸多無理拘捕,亦操縱傳媒,刻意淡化抗爭運動。在苦無對策下,這些女志士不惜犠牲性命,在國王的賽馬場上以身迎上國王的坐騎,最終成功爭取傳媒報導,開啟了更波蘭壯闊的運動,成功爭取了女性的投票權。
原以為觀看這樣的電影,想必能磨礪好自己的抗爭意志,強化那種歷盡困難都要把事情做好的精神。誰知看罷卻是灰心喪氣了好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
一路看着片中一百年前的服飾與場景,很強烈的感想是,究竟今時今日我們在做的,有比一百年前進步嗎?強權欺凌弱勢的邏輯有改變過來嗎?答案顯然是沒有。一百年後,我們的服裝不同了,使用的日常器物先進了,我們這裏卻是不論男女都沒有普選權。
強權欺凌弱勢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老人家執紙皮過活,窮人捱貴租劏房還要不斷加租,青年人捱着昂貴的學貴卻苦無前途,政府有地有錢卻用來興建無窮無盡的大白象基建,究竟男女平等了,人們的日子就有好過了麼?古文所說的殘民以自肥的事,今時今日仍是如此活現眼前;政權對抗爭者的打壓仍然是那麼殘暴;而既得利益的一群,仍然是視欺壓如此理所當然...
或者我們可以勉強把一切歸咎於政治權力的欠缺,但是在外國己有普選權的地方,基層的日子是否就真有改善?而女性,是否就能免於在生活中受到欺凌?我們的世界在這一百年來到底真的有進步過麼?我一路看只一路感到痛苦。
尤其片末套用了流行的手法,逐個彈出世界各地自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後讓女性享有投票權的年份,大概是希望令觀眾有一個堅持後會見到希望的感覺。然而當彈出「中國 1949」的文字時,所代表的嘲諷與無奈是可想而知的。得到投票權,究竟代表了甚麼?
花了好一晚時間整理思緒,最終只能承認,政治權力不過是一切的第一步,雖然這一步是注定必需歷盡艱苦,甚至以身殉道才能成就,然而世事的進步,壓迫的終結,唯有是追求人心上的轉化才能達致。倘若人本精神若不能真正確立於世界的精神神秩序上,一張選票也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
而這樣說來,要成就那麼的一點點改變,就唯有寄託以更堅毅的意志,更持續的犠牲,更周全的工作和組織。一百年前的抗爭者幾乎要以身殉道,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所押上的亦不見得可以更輕鬆。
片中最打動我的是婦運領袖回應政府評擊的一句話,我們不是違法者(law breaker),我們是希望成為立法者(law maker)。這句話,今時今日在此地是如此合用,而這影片則使我明白這句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