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宣傳手法引爭議 《我們停戰吧》意外開戰

圖:champsbar

(獨媒特約報導)漫畫家黃玉郎有份投資,由香港電視(HKTV)創作班底陸天華導演,林文龍與林熹瞳擔綱主演的劇情片《我們停戰吧》日前於香港上畫,《我》標榜橫掃27項國際電影節大獎,包括印度諾伊達國際電影節、聖地牙哥獨立電影節、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電影節等。影評人舒琪於臉書懷疑獎項涉造假,引起爭議,電影公司隨即發聲明指事件屬嚴重誹謗,表示會尋求法律途徑協助。影評人舒琪較早前則把批評《我》片的原貼文刪去,並呼籲有興趣人士可到頒發「獎項」的相關網站求證。影評人陳志華回應獨媒查詢時則認為電影宣傳手法涉嫌誤導。

舒琪質疑奪獎涉造假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影評人舒琪,昨日於個人臉書貼文,表示收到幾篇讀者投稿《我們停戰吧》片影評,質疑有人造假:「讀到幾篇讀者投稿的影評,竟然完全不知道/意識《我們停戰吧!》的所謂27個國際電影節大獎,是一次教人齒冷的作假行為!香港電影,為什麼要向假國學齊?何以自甘淪落至此?我們開戰吧!傳開去!」此貼文引起多人在網上分享,有人遂形容舒琪「踢爆」電影造假。

【東北被告點諗 5】學生被告梁曉暘、劉國樑、何潔泓:自己已經很幸運

何潔泓(左)、梁曉暘

梁曉暘

現時已經畢業的前學聯及城大學生會成員梁曉暘,跟港專學生劉國樑在休庭期間相視而笑,指上庭很悶很枯燥,又覺得每天審訊很早,而他們在庭上多會玩玩手機會解悶,每早看看哪位遲到。這也是梁拒絕身邊好友一人請一日假期來聽審的理由:很悶。他說,朋友都很有趣很窩心,特地跟他一同吃一頓飯,然後說:「食埋呢餐飯就安心上路囉。」梁又認為,這次審訊有多位同案陪伴,比想像好點點。

梁覺得很深感受的是他這幾天已經被未審先判,由疑犯變犯人,「被證人稱呼做暴徙,講到好似我地(真的親身)衝撃佢,但佢明明不是在現場。」他又認為審訊有不公平的地方,控方傳召30多名證人,卻不傳召於行管會話事的曾鈺成主席,態度又彷彿似錄像不證自明,「證據確鑿」,並沒有認真處理案件。不過他們卻指法官「算很公道」,真的傳召曾鈺成上庭作供。這些「可笑」又可悲的審訊情況卻成為了同案13位的共同回憶。

梁又提到自己感到幸運,「自己就話剛剛畢業,想像唔到在職的人點算。佢地要放低工作,朝九晚五來聽審,係唔合理的打壓。打工仔手停口停,來回交通係錢、食野又係錢,如果再有其他(財政)負擔,真係唔知生活點算。」提到之後在佔領期間被政治檢控的人,他說:「無論政治立場如何,參與政治過程,唔應該要受這樣的打壓。」

領展擬摺埋天耀街市 商戶:寧結業不加價

(獨媒特約報導)更名為「領展」的「領匯」,舉措並無任何改變,在領展近乎壟斷的天水圍區,又擬於明年初關閉天耀街市並改建為商鋪。翻查資料,領展在天水圍南設有3個街市(天耀街市、天盛街市和天瑞街市),天水圍北的6個屋邨及屋苑只能共用另一個由領展持有的頌富街市,結果是北區物價比南區貴,同時推高領展收益,頌富廣場去年收入達1.7億,僅低於樂富廣場。

另看:〈泛民建制齊反對關閉天耀街市 領展拒派代表解釋

開荒牛被迫走 寧光榮退休不加價

來一場屬於香港音樂人的公民抗命吧!

近日,港鐵接二連三在不同地方「依法辦事」,票控、甚至驅趕攜帶古箏及大提琴的市民,更直言要市民坐的士 (坐的士又被拒載,坐Uber又話犯法,你玩晒啦) ; 但另一邊廂又有很多市民在社交媒體上透過大量照片及錄影指出港鐵縱容走私客,「欺善怕惡,選擇性執法」這條罪名已是證據確鏧,絕對不容港鐵抵賴!

在昨天(9月24日),先有香港管弦樂團首席大提琴手鮑力卓(Richard Bamping)於其個人社交網站「Facebook」表示,指自己曾就事件致電港鐵查詢,而港鐵職員Phoebe回覆指不歡迎任何攜帶大提琴的琴手進入港鐵範圍,如被發現,會被邀請離開,就算乘客願意為大提琴額外購票,都不可帶同樂器進入。接著,一位名為「Mavis Lung」之市民,在Facebook發起一個名為「號召中西樂學生、老師和樂手攜帶大型樂器乘搭東鐵」的活動,呼籲各界音樂人於 2015年10月3 日,帶同大型樂器,前往港鐵大圍站抗議,以表達對港鐵選擇性執法的強烈不滿,捍衛音樂人乘搭港鐵的應有權利。

消息一出,令不少香港人(包括我)怒髮衝冠,更有網民在名為「MTR」的港鐵Facebook專頁中找出一個2014年的活動推廣,內容如下:

盧斯達:香港需換社運新血 周永康:年輕一代和長輩共生改變社會

陳祖為(左一)在論壇上撐起黃傘。

(獨媒特約報導)臨近雨傘運動一周年,香港大學學生會昨午(9月24日)舉辦「雨傘革命-回顧及展望論壇」,邀請了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熱血公民成員鄭松泰、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以及評論人盧斯達為嘉賓。周永康同意佔領期間,運動的決策權出現了問題,認為日後應減低組織者與參與者的疏離。鄭松泰及盧斯達直斥雨傘失敗,應歸咎領導團體不斷降級及削弱運動力量;團體組織「各懷鬼胎」,為求流芳百世。陳祖為則指出學聯與政府對話是雨傘運動的轉捩點,最大問題是沒有後續對話,令大家不知所措。

關注國企改革|淡馬錫模式的實質:國家資本主義

文/達瓦里西

破土編者按:《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各方利益還在博弈中,現在細則還沒有出台,但也給了我們充分討論的空間。如何看待這份文件的導向,淡馬錫模式是否適合中國,資產證券化問題、怎樣預防俄羅斯寡頭經濟等等,破土抱著開放的態度,歡迎大家爭鳴賜稿。

《國企改革指導意見》中最引人關注和最引起爭議的莫過於國資監管由「管企業」到「管資產」,並改建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一條,因為這意味著之前還在熱議的「淡馬錫」模式將正式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參照,同時也意味著國企改革的重點將由事關「所有權」的混合所有制轉移到「經營權」的改革上來。

那麽淡馬錫又是何方神聖呢?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974年的淡馬錫公司是由新加坡財政部監管,以私人名義註冊的一家公司,但是新加坡政府對其有100%的股權。所以不同於一般的私人公司,淡馬錫的宗旨在於「通過有效的監督和商業性戰略投資來培育世界級公司,從而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公司掌控著新加坡最重要、營業額最大的企業,其營業收入占到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3%,甚至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占到整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47%,可以說是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Jumbo】紙媒寒冬 網媒初春

原載於《Jumbo》48.2 P.30-33
ISSUU網上版

七八月份本屬一年中暑氣最盛的月份,可紙媒這一行卻進入了前所未見的寒冬。先有創刊五十六年的《新報》停刊、再有具七十六年歷史的《成報》暫停實體出版、連專門迎合大眾口味的《壹週刊》、《忽然一周》及《東周刊》亦相繼裁員或停刊,掀起一股紙媒萎縮潮。再加上網上媒體開始盛行,為媒體帶出了一個嶄新局面。紙媒終究何去何從?本會誠邀了資深傳媒人《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先生分享見解,細說他眼中的傳媒生態。

紙媒沒落因由一:讀者閱讀習慣改變

法國迫Google把區域性「被遺忘權」擴至全球域名

Isabelle Falque-Pierrotin

(獨媒特約報導)自去年五月歐盟法院判了Google敗訴後,「被遺忘權」仍然只在歐洲的子域名下實施,即google.co.uk或google.fr等。然而,法國的資訊規管機構 「國家資訊及自由委員會」(CNIL)於今年五月下令Google的法國分公司要把實施擴大至全球域名,即google.com。Google就此於今年七月向該機構上訴,但於本月遭拒絕。

若Google拒絕根據CNIL的指令執行,將會被罰30萬歐羅,而根據歐洲相關規定,罰款可增至全球經營成本的2-5%。根據法國的現有法例,Google 不能再要求覆核相關決定,要推翻這決定,Google 需要先繳付罰款,再向最高法院上訴。

Google 發言人指它們原則上反對地區的法例延伸至全球,並指出此例一開,將很有可能造成骨牌效應,歐盟各國互相仿傚,導致更多連結遭移除,令更多人無法在Google以至其他搜尋器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CNIL的主席 Isabelle Falque-Pierrotin 堅持,若Google不把實施擴展至全球域名,將令歐盟法院判決被繞過,失去大部份效力。

高鐵違規 港府違法 承建商陷兩難

攝:蘋果日報

自從前年初揭密者向傳媒透露高鐵工程超支延誤的內情,去年港鐵和政府終於承認向公眾隱瞞實情,至今雖然兩者分別成立了兩個委員會調查,但工程狀況日益惡化,港鐵和政府隱瞞不報的惡習絲毫未改,管理文化未有寸進,今日又再走到另一危機邊緣。

立法會批給高鐵工程共668億元,當中550億元屬鐵路工程撥款和118億元非鐵路工程(例如路面交通改道)撥款;但截至今年六月底,鐵路工程開支達468億元,高於原合同金額452億元,同時承建商索償金額達174億元,按照過去索償成功比率約五成計算,政府須負擔約87億元,還有須支付給港鐵最少46億元管理費。換句話說,政府在高鐵鐵路工程已支出及預期合同責任支出總額為601億元,超出立法會批准金額51億元。

按照政府一貫財務紀律,行政機關不能「先使未批錢」,並且必須「專款專用」,不能因為鐵路工程超支便從非鐵路工程挪用款項填補,所以運房局有責任在預計鐵路工程開支預計超出550億元前便向立法會追加撥款。但事到如今,運房局不但沒有向立法會申請,更未有向公眾交代實情。因此,政府此舉涉嫌違反基本法第73條,即由立法會「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的條文。特首梁振英聲稱要依法治港卻公然違法,如何自圓其說?

曾鈺成:召警入立法會沒政治考慮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反新界東北示威者衝擊立法會一案,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下午完成作供,強調6月13日「召警」協助並沒有政治考慮。在昨日聆訊中,被辯方以立法會網頁「立法會綜合大樓是屬於市民的立法機關」質問的曾鈺成,控方今日則嘗試解圍,向曾鈺成「提問」指「立法會是屬於市民」是否只是「一般」講法。曾表示「可能係啱」,好像「香港是屬於香港市民」。

辯方續就立法會傳召警察以及限制公眾進入是否合理、合符程序追問曾鈺成。下午開庭,辯方郭憬憲大律師請曾鈺成解釋立法會會議大樓的「運作」,曾鈺成表示進入會議廳不一定要經過前廳,公眾人士亦不需要進入會議廳,「聽會」坐的是公眾席,公眾人士亦不可以使用扶手電梯,而法理基礎則是行政指令,規定大樓內某些地方是公眾人士不可進入,除非「有議員帶既時候」。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03
  •  2304
  •  2305
  •  2306
  • 2307
  •  2308
  •  2309
  •  2310
  •  231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