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2019年7月15日,73歲的陳基裘「陳伯」等在絕食12天後,發起苦行,由金鐘海富中心前往禮賓府遞交請願信。同行人數達2,400人,惟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未有現身,由警方代表接信。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
(獨媒報導)2019年7月15日,73歲的陳基裘「陳伯」等在絕食12天後,發起苦行,由金鐘海富中心前往禮賓府遞交請願信。同行人數達2,400人,惟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未有現身,由警方代表接信。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
(獨媒報導)政府建議在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把水口及貝澳兩個極具生態價值的地方發展成生態旅遊勝地等。
1989年首次到港、18年前在梅窩創立永續教育中心的資深環境教育工作者Jenny Quinton認為,高生態價值地區不適宜發展成大眾旅遊景點,批評發展計劃「殺雞取卵(Killing the golden goose)」。她亦認為以發展為優先考慮、吸引大量遊客帶動經濟的「大眾觀光」(mass tourism)模式早已過時(Very old fashioned),只有先保護好生態環境,長遠才能發展成高端及可持續的生態遊產業,吸引有質素及消費力高的遊客來港。屆時不但能為庫房帶來更高收入,更能成為鄰近地區的先鋒典範。
她強調大嶼山不能夠直接抄襲泰國芭堤雅的發展模式,指芭堤雅模式全都是一式一樣的(Everybody can have a Pattaya and All the same),但大嶼山的生態多樣性是獨一無二的。
生態愛好者貝小姐認為於長沙建碼頭,發展水路交通會影響附近水質,降低遊客進行水上運動的意欲。她又認為香港每逢五月至十月都是雨季,並不適宜設立開敞式的登山吊椅。
(獨媒報導)政府推出的士車隊牌照計劃,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接受電台訪問時透露,當局收到15個車隊申請,今月內會批出不超過5個牌照,料車隊於年尾開始運作。林世雄指,政府會要求車隊為司機做足培訓 、提供電子收費及在車上設攝錄器材等,以提供「優質的士文化」,並讓車隊「自由發揮」設計形象,「所以顏色嗰度,未必好似宜家咁完全單一」。
車隊收費方面,林指會分為兩種,即是預約費加跳錶收費,及點對點「包車」模式。林指,政府沒有就預約費用設上限,車隊可以選擇不收取預約費,「唔相信香港人好難適應」。他又指,雖然車隊或會偏重網上預約,但亦會提供於街上招手截車的服務。
至於車隊形象,林稱會提供自由度,例如車隊可以在的士車身貼標誌,增加品牌效應。主持問,是否即是會繼續以紅、綠色區分市區及新界的士車隊?林就指「要睇睇」,因有些車隊可能是「混合車隊」,有新界車亦有市區車,「所以顏色嗰度,未必好似宜家咁完全單一」。
人稱「牛媽」的嶼南水牛學會主席梁韶華
【獨媒報導】大嶼山的水牛在本地農業式微後,流浪近半世紀,當中不少以貝澳為家。然而,當局計劃落實「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令水牛樂園的未來添上未知數。當局擬在貝澳設立沙灘步道、樹頂步道及行山徑,並發展「優質營地」,惟全文並無提及水牛。人稱「牛媽」的嶼南水牛學會主席梁韶華擔心,貝澳這片最後的水牛樂園將會失守,人牛爭地釀成更多衝突:「如果搞到呢度無得食,佢咪侷住去民居揾嘢食,到時所有罪狀都推晒落牛度。」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就提到,貝澳過往已有發展glamping失敗的前科,數年間便人去營空,留下爛地一幅。他擔心政府帶頭發展glamping,令到民間認為有利可圖,尤其貝澳不少濕地均屬私人土地,或會令更多業主「跟風」將濕地變營地,如雨後春筍湧現。他提醒如摸索不到可持續營運模式,熱潮一過「玩完一輪玩爛咗,走咗,無人修復返濕地」,結果將會是水牛及整套濕地生態系統受罪。
料南大嶼假日多吸六千客 貝澳濕地遭偷步破壞
(獨媒報導)2019年7月13日,有網民針對水貨客擾民問題,發起「光復上水」行動。行動獲發不反對通知書,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 、北區區議員侯志強期間亦現身派發飲品,寄語年輕人「大家都有前途㗎,唔好做犯法事」。
遊行結束後,有示威者因質疑警察執勤時沒有配戴委任證,與警方爆發突。示威者佔據馬路後,警方宣布現場為非法集結,並作驅散。入夜後,仍有示威者未離開,在藥房的鐵閘塗鴉「反送中」等字樣;有被追捕的青年險墮橋,之後遭拘捕。時任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就此與警方理論,期間遭警員以警棍打落頭部。
有當日在場的社工批評警方行為失控,例如在沒人衝擊下亂噴胡椒噴霧,亦沒有明確指示示威者應退到甚麼地方。政府就指,很遺憾有部分示威者在遊行結束後刻意堵塞道路,投擲鐵枝和不知名粉末,衝擊警方防線和襲擊警務人員,對這些暴力行為予以強烈譴責。
前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被指於當日拍打警長頭盔,事後被控非法集結和襲警罪,經審訊後脫罪。裁判官王詩麗指,控方的舉證「極不穩妥」,當日沒有任何片段拍攝到被告的全貌,無法辨認被告的身份。
【獨媒報導】2019年8月31日灣仔的衝突中,一名法律系女學生獲裁定暴動及管有攻擊性武器罪不成立,並獲批出訟費,律政司就無罪裁決上訴。上訴庭在上月的聆訊中就暴動罪批准律政司上訴,撤銷無罪裁決及訟費命令,並發還原審法官重新考慮裁決;至於管有攻擊性武器罪,上訴庭則駁回上訴,維持無罪裁決和訟費命令。上訴庭今(12日)頒布書面判決理由,指女生管有行山杖和長雨傘與和平示威不符,其背囊中也被搜出護膝、護臂、頭盔、護目鏡等物品,上述環境證供的「疊加效應」是壓倒性的,惟原審法官沒有正確考慮和充份分析環境證供,因此就暴動罪的無罪裁決是「有悖常理」。
上訴人為律政司。答辯人為湯嘉欣(被起訴時21歲,現24歲),她於2021年8月獲區院法官李俊文裁定暴動及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名不成立,並獲批出訟費。律政司其後針對無罪裁決和訟費命令提出上訴。
案件由上訴庭法官彭偉昌、彭寶琴和潘敏琦審理。
上訴庭:環境證供的「疊加效應」是壓倒性 惟原審官未有充份考慮
(獨媒報導)政府繼續打撃濫用公屋,房屋署過去兩年已收回5,000個單位,署長羅淑佩稱:「總數其實已經等同我哋興建一條中型公共屋邨嘅5,000個單位。呢個成績固之然得來不易。」她又表示,房署考慮將外地物業審查擴展至輪候冊申請人。
房委會今午舉行公開例會,由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主持,本身是房屋局常任秘書長的羅淑佩在會上宣讀報告。針對濫用公屋情況,羅淑佩表示在2022/23年度已收回的2,200個單位,2023/24年度則收回的2,800個單位計算,兩年共回收5,000個單位,總數已經等同興建一條5,000單位的中型公共屋邨,形容「此等成績得來不易」。
本年度截至6月已收回近700個公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