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大嶼】「牛媽」憂水牛失貝澳最後樂園:如果冇咗濕地仲有邊個嚟?

【南大嶼】「牛媽」憂水牛失貝澳最後樂園:如果冇咗濕地仲有邊個嚟?

人稱「牛媽」的嶼南水牛學會主席梁韶華

【獨媒報導】大嶼山的水牛在本地農業式微後,流浪近半世紀,當中不少以貝澳為家。然而,當局計劃落實「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令水牛樂園的未來添上未知數。當局擬在貝澳設立沙灘步道、樹頂步道及行山徑,並發展「優質營地」,惟全文並無提及水牛。人稱「牛媽」的嶼南水牛學會主席梁韶華擔心,貝澳這片最後的水牛樂園將會失守,人牛爭地釀成更多衝突:「如果搞到呢度無得食,佢咪侷住去民居揾嘢食,到時所有罪狀都推晒落牛度。」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就提到,貝澳過往已有發展glamping失敗的前科,數年間便人去營空,留下爛地一幅。他擔心政府帶頭發展glamping,令到民間認為有利可圖,尤其貝澳不少濕地均屬私人土地,或會令更多業主「跟風」將濕地變營地,如雨後春筍湧現。他提醒如摸索不到可持續營運模式,熱潮一過「玩完一輪玩爛咗,走咗,無人修復返濕地」,結果將會是水牛及整套濕地生態系統受罪。

料南大嶼假日多吸六千客 貝澳濕地遭偷步破壞

若曾到訪南大嶼,相信對水牛並不陌生,但這道水牛與濕地共生的風景或會面臨變卦。發展局今年5月公布「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研究建議,涵蓋長沙、水口、石壁及貝澳。在貝澳,當局擬在貝澳灣西面設立沙灘步道、行山徑及樹頂步道,以步道作為戶外教室,讓遊客近觀樹林及遠望風景。研究亦擬在山坡上發展優質營地(glamping)及提供戶外活動。當局2022年的基線調查指,假日日均約2,700人到訪長沙、石壁、水口及貝澳,預計新設施落成後,假日遊客將額外增加4,000至6,000人。

DSC_4660

貝澳是全港最大的水牛棲息地,土拓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曾在2017年委托顧問進行生態評估,報告評定貝澳擁有高的生態價值,建議優先修復及保育沼澤。然而,貝澳濕地近年持續縮水,不時有人為發展偷步違規倒泥、堆放廢料等。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統計指,截至2022年9月,貝澳的破壞環境個案有34宗,涉約4.23公頃土地,冠絕大嶼山各區。同時,政府亦有為發展開綠燈,去年9月便提出將貝澳新圍村一幅約6公頃「海岸保護區」地帶,改劃為「自然保育區」及「康樂」地帶,至今年5月獲核准,康樂地帶可興建度假營、分層住宅或酒店等。

濕地或難逃一劫 牛媽:大嶼山無濕地就無價值

水牛是昔日本地農業的好幫手,惟七十年代後水稻種植業式微,耕牛被棄養,自此流浪、繁衍,形成今日的牛群,不時被人驅趕、被車撞傷。雖然水牛不再擁有經濟價值,但仍具有重要生態價值,與濕地共生,既可控制水生植物生長,其腳步翻鬆的泥土及水窪則可作昆蟲的棲息地,並為雀鳥提供糧食來源。水牛不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所涵蓋,漁護署則在2011起成立牛隻管理隊,實行「捕捉、絕育、遷移」計劃。

已絕育的水牛會被打耳孔及掛上數字牌
已絕育的水牛會被打耳孔及掛上數字牌

嶼南水牛學會主席梁韶華在十七年前開始照顧大嶼山水牛,人稱「牛媽」。記者一上牛媽的車,一股草香味撲鼻而來,正是牛媽為水牛準備的早餐。走到貝澳,放眼是一群水牛,哪隻被車撞過、哪隻被狗咬過,她都一清二楚,能從遠方辦認牛的名字,現時全職照顧牠們的健康。

牛媽每朝7點起行,先到貝澳、拾塱一帶餵老弱的牛,跟進牛的健康狀況,下午再去梅窩一帶,間中會去水口探牛。當春夏草木茂盛,水牛尚有充足食物,只需間中補充馬草、樹葉和水果。但秋冬草木凋零,牛媽便四處奔波餵草。一年馬草的費用約30萬元,每個月藥費1至2萬,由牛媽自資及眾籌而來。

DSC_4684

牛媽並非天生愛牛。她在70年代搬來大嶼山拾塱,曾在家門前種菜,見過牛踩爛菜苖、扯爛蕉林,她也曾討厭牛、會趕牛。後來因為一次照顧傷牛的經驗,明白水牛也是大嶼山社區的一分子,更是弱勢群體,常被惡意對待,自此對水牛多了同理和關懷。

計劃擬建的步道將會連接貝澳沙灘至行山徑,具體走線未訂,但有機會橫跨貝澳濕地,牛媽無奈道「個濕地得嗰豆腐潤咁大都搞」,並擔心樹頂步道要搭建基座,破壞山林,難忍激動:「如果大嶼山無咗呢個濕地,有乜嘢價值人哋要專程過嚟?點解要嚟大嶼山?就係放假嘅時候嚟欣賞下濕地、睇下啲水牛啊嘛」。

DSC_4694

憂水牛無處可去 人多車多易釀意外

水牛皮厚、汗腺不發達,長期需要浸水散熱,並借泥漿來防曬防蟲,亦比黃牛有更強的領域性,公牛更不可隨便踩入其他地盤,否則易釀打鬥。牛媽無奈指,貝澳大興工木將令水牛無處可去,人牛爭地只會頻生衝突,「佢哋唔會走,呢度已經係佢哋最後嘅棲息地。水牛唔會走上山,因為佢哋需要啲泥漿散熱、保護自己皮膚。」

DSC_4708

每逢旺季,貝澳沙灘遍佈遊客及露營者。牛媽回想,貝澳的黃牛Billy在2018年死亡。Billy生前習慣在垃圾堆覓食,不斷被遊人餵飼,被解剖時發現滿肚膠袋,令牛媽不禁擔心悲劇重演:「你露營啊,佢係旁邊睇你有無嘢食,佢有咩辦法啫,你都砸住晒佢啲草地。如果搞到呢度無得食,佢咪侷住去民居揾嘢食,打爛人哋啲花園農田,到時所有罪狀都推晒落牛度。」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日前問到,會否豁免南大嶼郊野公園禁區紙收費,當局稱會再考慮,牛媽則大為反對。她提到近年屢有水牛被車撞傷,包括去年被私家車撞斷角的「奀仔」、數年前被嶼巴撞斷角的「打交精」。牛媽續指,南大嶼有不少「單線雙程路」,不適宜「假日司機」,擔心放寬禁區紙將令水牛更易遭受交通意外。

被車撞斷角的「奀仔」
被車撞斷角的「奀仔」

水牛續被絕育 牛媽斥政府規劃目中無牛

根據漁護署2021年2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2019年絕育的流浪牛共207隻,署方當時在立法會上表示,全港牛隻將在十年內減半。最新2022年的流浪牛普查則顯示,全港約有940頭黃牛和180頭水牛,水牛較2018年增加20隻。

政府統計數字微升,牛媽卻覺得眼前的牛越來越少,前年死了16隻牛,去年則死了9隻,只誕下兩隻小牛。她強調水牛不同野豬、野狗,通常一年只能誕下一胎,加上牛寶寶存活率低,本來就難以大量繁衍,無奈目前大嶼山逾九成水牛均已絕育,她質疑署方並非「控制數量」,而是要水牛絕跡大嶼,「一隻也不放過」。

DSC_4870

水牛的平均壽命達15至20年,牛媽說牛群目前最年輕約1歲,或有機會見證南大嶼的急劇變化。然而今次公佈的建議文件,全文隻字未提水牛,牛媽不滿道:「政府無預留地方俾啲牛㗎啦,無諗過。所以點解漁護署閹晒啲牛,諗住將來無牛㗎啦,咁使乜理牛啫」,直斥政府目中無牛。

長春社:貝澳有營地丟空變爛地 促研可持續營運模式

對於當局擬在貝澳山坡發展優質營地,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提到,貝澳過往已有發展glamping失敗的前科,數年間便人去營空,留下爛地一幅。他擔心如政府帶頭發展glamping,令民間認為有利可圖,間接促使地主「先破壞、後發展」。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

貝澳目前已有發展露營車營地,與屬於自然保育區的濕地僅一欄之隔
貝澳目前已有發展露營車營地,與屬於自然保育區的濕地僅一欄之隔

吳提到,尤其貝澳不少濕地均屬私人土地,或會令更多業主「跟風」將濕地變營地,如雨後春筍湧現,但如果摸索不到可持續營運模式,熱潮一過,「玩完一輪玩爛咗,(營運者)走咗,無人修復返濕地」,結果將會是水牛及整套濕地生態系統受罪。

位於貝澳的一塊閒置營地
位於貝澳的一塊閒置營地

貝澳濕地持續乾涸
貝澳濕地持續乾涸

吳又分享早前對貝澳私營營地的觀察,指見過有露營車直接將污水排入附近的天然河溪,污染濕地,故認為未來如何處理營地的排污系統亦是一大問題。他強調,兼顧生態保育及發展的可持續營運模式在香港仍屬少見,不同於香港過往慣用的大眾旅遊(mass tourism)模式,促請政府審慎研究,不可貿然推行。

記者在貝澳視察時發現,有露營車營地涉嫌將有異味的污水直接排入周邊天然河溪
記者在貝澳視察時發現,有露營車營地涉嫌將有異味的污水直接排入周邊天然河溪

記者:Iris Wong, Dennis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