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當我的名字出現在獨媒,我開始害怕。

話說,我以為在獨媒寫文章,是必需用真實姓名的,因為我看的何潔泓、鄧敏琳、葉蔭聰都是顯示完整中文名字,要不就是一些組織、機構,所以在投稿時我也用了本名,共且不以為然--雖然我覺得自己的名字「learn」到爆。

因為想和朋友分享自己在文字的夢想中前進了一小步,我share了文章的link在FB上,結果朋友非常賞面,紛紛表示支持,叫我加油。另外,因獨媒朋友引用了文章的一句介紹我的身份,於是我開始被無限抽水,whatsapp洗板不在話下,見面甫開口第一句必然是「我8歲來港,今年23歲。」至此,我還是非常欣喜,因為每個寫文章的人,無論何時,擁有讀者也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直到朋友說的一句話「你都幾勇喎,響自己全朵,仲出埋FB,你呢排記住唔好返大陸XD」我臉上的笑容間僵掉,一秒過後,我打個哈哈,笑說「寫篇文姐,會唔會咁呀」,但腦海浮現了十萬單新聞:低調學民義工、空姐不能入境,城大候選內閣被恐嚇、多人以不誠實使用電腦被拘捕⋯⋯OK,我知你覺得我誇張,但那刻起,我短暫的快樂確實矇上了一層薄薄的灰暗的不安。我驀然驚醒,這是否就是傳說中的「白色恐怖」?!

【傘下日月】記者篇06——努力找故事,也為自己寫下人生故事

過往的一本簿、一支筆,頂多加支錄音筆;現在轉為帶著兩部手機,有時甚至只靠腦袋記著,就跑到佔領區。(錢浩正攝)

逾50天的運動中,衝突場面搶佔新聞版面,但更多時間,都是無風無浪的日子。3名年輕女將連日沒返公司,就在平靜的日子裡,努力找故事,也為自己寫下人生故事。

我們久別報館

文/ 陳顥之

由罷課周開始見證著雨傘運動發展,現在看回百感交雜,當中我們記者的採訪技巧亦與以往不同了。由一本簿、一支筆,頂多加支錄音筆,在添馬公園上訪問參與罷課的學生哥;轉為帶著兩部手機,有時甚至只靠腦袋記著,在原來車如輪轉的彌敦道,訪問舊日只會在茶餐廳一絲眼神交集的水吧師傅。

佔領運動以來新聞連珠炮發,新聞上到報紙已是相隔一天多的事,前線的我們也想在最短時間報料,手抄一次再打稿的話時間會大增,在混亂的衝突場面中亦不方便,再加上在有片才有真相的年代,手機才是「佔地記者」的最佳良伴。

一人一信 反對盧吉道建酒店

謝謝您一直以來的幫忙,向政府及發展商施壓阻止盧吉道27號建酒店。我們至今收集到超過十二萬過簽名反對酒店計劃,我們再次需要您的支持!

發展商最近向城規會提交新的規劃申請,修訂了去年9月獲城規會通過的發展計劃。我們需要你幫忙向城規會表達反對該修訂計劃。公眾諮詢期截至12月2日。您可選擇聯署以下的反對信。僅請將本電郵轉寄給在香港及以外的朋友。我們需要更多朋友立即行動。如需要更多資訊,請電郵我們。謝謝您的支持!

網上聯署

我基於以下原因,反對在香港山頂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規劃申請編號A/H14/79):

早前申請錯誤獲批

盧吉道27號於去年獲批改建為酒店(規劃申請編號A/H14/75),然而該次申請錯誤百出,包括交通流量估算誤導、改建化糞池涉政府土地、大宅內部作大幅改建損古蹟價值以及消防安全問題。城規會委員考慮今次申請是,不應以上一次獲批准作基礎。

逾十二萬人簽名反對改建

香港故事:《戰前南華足球隊》

無論你以為碧咸射十二碼最叻,又或覺得西班牙的C 朗好靚仔,只要問起香港足球,無論點唔識波,都會講得出「南華」這隊波。就算唔識「底線傳底」的和仔,都識拖「靚妹」去爆房的「陳七」。南華這隊波,永遠都是經典,因為他們輸波不用降班,足總會「挽留」他們,是足球界最黑暗的一日。其實,戰前的南華隊,可說是球壇之光、正義之師,是地球聯合軍。


東亞病夫這個名,其實在中日甲午之戰已有,不是李小龍時代。

以前讀AL,世史的MISS容教落:「阿群,讀歷史一定要先睇年份,唔係就白讀架啦!」南華這隊波前身叫「華人足球隊」,在1904年成立。世史拎A的朋友,見到特別提出「華人」這兩個字,見到這個年份,就知道要回到晚清歷史。自1895年中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後,洋人送了四個大字給中國:「東亞病夫」,激得當時身中「大中華情花毒」的香港學生跳起來。

哀西九與失色的自由野

自由野來到最後一屆,氣氛不及往年,攤檔數量和表現少了,失卻百家齊放感覺,多元見不到。黃昏,太陽下山,黑壓壓人群坐滿草地,見証最後的人民西九。未來,西九淪為豪宅附屬公園。西九的藝術元素,太花錢,只是地產項目的陪襯品。

政府「睇餸食飯」,厚此薄彼,港珠澳大橋、高鐵可不斷超支,由50億至百多億,西九卻為被減規模,10個場館剩下3個。控制大白象,原意還是好,但為省8.6億元,,由樹林為主的「城市中的公園」,矮化為「優質公共空間」,超過5000棵大樹,23公頃的森林,被束之高閣,犠牲良好的公眾空間又是否值得呢?過去,花巨資邀請國際資名的建築師參賽,最後得勝者的Norman Foster著名設計卻被棄諸腦後,如何對得起他們呢?中午來到會場,人們躱在告示板後,避開烈日,男女老少打着太陽傘,不是支持佔中,而是太陽太猛。想不到政府窮得連植樹的錢也沒有,但政府說大草地有多好,不要樹木,又想起我們嗎?路過會場的林鄭有否看到我們呢?給一棵樹也做不到?當權者眼中不是人民的感覺,只是面子的工程上馬與否。

上訴庭澄清執行禁制令警方角色

編按:傳旺角清場在即,代表旺角禁制令第三被告的吳靄儀大律師,緊急發文說明禁令內容。指禁令要求,是「由執達吏」負責告知佔領人士禁制令的扼要內容,並經過連串程序後才可進行拘捕。

吳靄儀又指,打官司時庭上代表小巴的士的大律師,指禁令只想清雜物不清人,質疑現在潮聯是否推翻庭上的發言。又指禁制令只能由原告人書面授權的代理執行,按潮聯律師周六向傳媒所說,小巴司機會參與執行,質疑被告如何知道來清場的小巴司機是否已得書面授權。

11月21日上星期五,上訴庭駁回潮聯小巴公司案第二被告吳定邦上訴許可申請(案件編號HCMP 3028/2014),但在判案書中以大篇幅「澄清」原訟庭11月10日發出經11月13日修改的禁制令中,極具爭議的執行部份。由於潮聯已公布最快本周二會執行禁制令,並向傳媒表示,會有小巴司機參與清場,本人認為公眾應知道根據上訴庭所說,警方和執達吏各扮演的角色。

原訟庭命令極具爭議,因為涉及警方角色,這個做法不但罕見,而且在法律權力上可以有問題。

編輯室周記:存在,又何必在乎那一紙記者證!

「新媒體,新可能」:獨媒十週年活動裡的講座題目。講座請來台灣及香港兩名出色的獨立記者朱淑娟和陳曉蕾,跟大家分享兩地獨立記者生涯路。還有獨媒代表麥馬高,談談這片孕育初生獨立記者的土壤的甜酸苦辣。執筆期間,獨媒特約記者恆仔又出了一篇公民記者心路歷程篇,想想,獨立記者也好,公民記者也好,在華人地區還是初生階段,跌跌碰碰地走著走著。

朱淑娟曾是台灣《聯合報》資深記者,陳曉蕾則替香港明報集團的《明周》筆耕多年。更有趣的是,我也先後在《聯合報》和明報集團工作,今天,大家都離開了主流媒體,同一個小廳裡,為新媒體、獨立記者謀出路。

DSC_6835
圖:朱淑娟

「不流血不會成功」

黃之鋒引述那個關於「搞革命」的討論,引起了不少批評。我覺得只是字眼問題,叫革命無問題,問題是你「革命」的內容係咩。

我覺得無論係咩行動,盡可能不讓雞蛋碎掉,或負出極沉重的代價,是很應該的考慮。用智慧的方法和團結的力量代替不必要的犧牲,是我覺得應該走的方向。與其想著要死,不如想想如何不讓人「需要」死。我是不相信死後的人一定有資格,或說能力,去認同任何一種我們活著的人所認知的價值。如果沒有,那麼「為了什麼而死」不過是活著的人的一場夢而已。

你說過去沒有不流血死人的革命會成功。有很多方向可以完全否定這一句話的意義。一,就是我剛所說的生死觀,基本上自身死亡就是最大的失敗,因為死亡就會失去一切價值觀的意義,包括如何看待「成敗」的價值觀。二、我以為人類經歷二戰和如此多的戰爭之後已經明白戰爭的罪惡,有了無論如何都想避免它發生的智慧和控制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不是從歷史上因為我們都沒徹底走出這刧難而視它為「必然」,甚至「正確」。或許我們不能避免死亡,受傷。但我們可避免「要死亡」,「要受傷」,「要戰爭」的想法,不要讓人因這種想法而死。

什麼是「污泥」?

以往,將軍澳環保大道及打鼓嶺沙頭角公路,不時可以看到這種深綠色貨車進出堆填區丟棄廢物,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這種車是運載的是污泥(sludge),那究竟什麼是污泥呢 ?

答案係 "屎",係"人屎",原來每天我們在廁所扮的大事,每按一下抽水馬桶,poo poo 就會經地下污水渠輸送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經水陸路運往堆填區棄置。所以,在堆填區附近住的居民,聞到的除了腐杇的廚餘,還夾雜特別難聞類似臭蛋煤氣臭味,其實是降解得特別快的屎味。

東南堆填區每天有405噸「特殊廢物」,其實80%就係人屎,每天320噸大約250萬人口的糞便,經陸路送往東南堆填區棄置。

「地老天荒」清場時

雨傘革命/運動超過五十日,法庭二度頒布禁制令及警方聲言會對違反禁令者「果斷」執法後,大家都在預期警方日內到不同佔領區清場。十一月十八日早上,金鐘中信大廈外添美道和龍匯道部分馬路已率先順利清場,大致沒有對金鐘佔領區造成影響。

不過,當晚十時許,據報一群網民受網上號召,指十一月十九日立法會會審議通過《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即所謂「網絡23條」,要衝擊佔據立法會,但因人太少而未能成事。然後有一群人士,先往金鐘大台,要求拆大台及解散糾察隊,被在場糾察及部分留守者阻止。在場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與企圖拆台者爭辯。

而據稱這群人士拆大台不果,走往立法會用鐵馬撞擊玻璃大門,當時在附近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趕往用身阻擋撞擊者,最終被人推撞及拖開。有網媒記者稱張超雄曾問在場人士為何如此做,在場人士回答說要阻止十九日立法會審議「網絡23條」,張隨即糾正並非十九日審議「網絡23條」,要求不要撞擊大門,但有人向張說,「唔撞都撞咗」。

之後玻璃門被撞破,有人高叫衝進去,沒有人響應,撞擊者亦速速離去。在附近駐守的警察在帶頭撞擊者離去後數分鐘才到現場,比張超雄慢得多,因此有人懷疑警方有意讓帶頭撞擊者得逞及離去,甚至有人質疑為何警方與帶頭撞擊者如此有默契。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12
  •  2513
  •  2514
  •  2515
  • 2516
  •  2517
  •  2518
  •  2519
  •  252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