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野來到最後一屆,氣氛不及往年,攤檔數量和表現少了,失卻百家齊放感覺,多元見不到。黃昏,太陽下山,黑壓壓人群坐滿草地,見証最後的人民西九。未來,西九淪為豪宅附屬公園。西九的藝術元素,太花錢,只是地產項目的陪襯品。
政府「睇餸食飯」,厚此薄彼,港珠澳大橋、高鐵可不斷超支,由50億至百多億,西九卻為被減規模,10個場館剩下3個。控制大白象,原意還是好,但為省8.6億元,,由樹林為主的「城市中的公園」,矮化為「優質公共空間」,超過5000棵大樹,23公頃的森林,被束之高閣,犠牲良好的公眾空間又是否值得呢?過去,花巨資邀請國際資名的建築師參賽,最後得勝者的Norman Foster著名設計卻被棄諸腦後,如何對得起他們呢?中午來到會場,人們躱在告示板後,避開烈日,男女老少打着太陽傘,不是支持佔中,而是太陽太猛。想不到政府窮得連植樹的錢也沒有,但政府說大草地有多好,不要樹木,又想起我們嗎?路過會場的林鄭有否看到我們呢?給一棵樹也做不到?當權者眼中不是人民的感覺,只是面子的工程上馬與否。
蓋棺定論,90年代初一塊爛地,到2006前建成的臨時公園,已八年。由貨櫃、木板搭成的臨時公園,清拆在即,至今人跡罕至,政府根本無處法解決「可達度」的問題,不「就腳」,從九龍站穿過商場的排氣口,走上20分鐘的沉悶小路才到公園的核心,沿途沒有景觀可言。難而相信,藝術區送予遊人第一的印象竟是死氣沉沉,無敵的維港海景,只是攝影發熱友和九西跑友的一條跑步徑,遇有大型活動,才可吸引遊人。不少世界大城市的市中心都有有機藝術創作和街頭表演,香港西九得物無所用,市民無法在空間建立關係,也是政府計算之內,只等候政府的大型地產發展,無人質疑發展的合法性。景色、設施是其次,方便的空間,才決定地方的命運,按政府思維,西九註定是豪宅的後花園。八年,換來的試驗機會,不存在官方的紀錄內,本年11月24日,立法會迎來的西九議程,沒有吸取教訓,提及社區連接問題,而舊區與西九融合只是輕輕帶過。最後的自由野,文青朝聖的最後機會,觥籌交錯,西九卻從不是香港人眾的樂土。今天如是,將來也是。日後的規劃,沒有樹蔭,談不上人群,失去連接,說不上社區。
今年自由野談藝術不及金鐘佔領區,上年看到朋友在草地紮營煞是新鮮,今年香港市中心已滿是帳幕,挑戰空間的管理彷彿已是常識;講熱鬧不如旺角,聽着台上MC仁高呼自由,訕笑差人打人,背景是獅子山與西九豪宅,旁邊林鄭巡視,避而不見,不無諷刺。轉眼間,MC仁不見,換作大提琴。身逢亂世,自由野有點抽離,亳不感到自由。
香港需要自由的空間,不論西九的空地,還是選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