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down-logo](https://www.inmediahk.net/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logo-m-s2.png)
(獨媒特約報導)為甚麼一位名不經傳的年輕編劇,要向當紅的林超賢導演「挑機」?一位小編劇指責一位名導演盜用自己原創意念,即使不吃官司,也很有可能遭同行封殺,對自己的前途有害無益。是否能搏得輿論支持?不見得,除了一些友人加油打氣,網上多是嘲弄及不認同的回應,連我的八十後社運朋友也激讚林大導的《激戰》,而嘲笑這位小編劇搏出位,這令我更感到他是以卵擊石。(原文在豆瓣刊登,已遭刪除,詳情請看這裡轉貼,也可參考早前獨媒《香港電影工業的無名英雄:燈光與機工組》的特約報導)
「其實係唔似,但我自己會知。」
我無法判定林大導是否盜用,但卻認為不應小看這位編劇的舉動,我帶著疑問,訪問了蔣仲宇。
(圖片來源,為編輯所加)
文:維克多
澳洲將會9月7號舉行大選。今年陸克文(Kevin Rudd)在六月重新奪回黨魁職位,以帶領工黨對抗阿博特 (Tony Abbott)率領的自由黨的。此外,之前2010年參選的4位獨立議員當中,1位創立了新黨,另有2位宣佈不再參選。根據以往選舉趨勢,兩位獨立議員的選區都會由右翼的國家黨(National Party)奪得。大部分調查結果都認為今屆選舉會由自由黨險勝。為要扭轉乾坤,角逐華人選票,陸克文在雪梨,布里斯本及珀斯等地均派出華人議員上陣;自由黨,綠黨,同其他小型黨派亦同樣跟風。
記得大概兩年前,無線做了一輯探討香港樓價的節目,訪問了任職律師醫生專業背景的人士,大家都說買不起樓。後來特首曾蔭權在回應樓市時,建議中產人士不要買市區樓,買新界樓。
煲呔的評論,被網民「鬧爆」,說不理民生疾苦,做律師醫生的要住屯門,中低收入的人群要搬到大陸?
當時沒有人批評這些青年的律師醫生無病呻吟,儘管他們月入六、七萬,因為大家都同意瘋狂的樓價是「真問題」。
這次,無線的新聞故事是探討「沒有」領取社會福利的「在職貧窮」問題,卻因為被訪家庭擁有「限量版」高達模型,以及操不純正廣東話的「媽媽」在鏡頭上說家裡沒有地方放書桌給孩子做功課、很多年沒有買牛肉給孩子吃,而被指控「說謊」,理據是「有錢買限量版高達,無錢吃牛肉」。
新移民﹣﹣說謊﹣﹣騙福利?
而這個「說謊」的指控更被顛倒過來被指是「新移民騙福利」﹣﹣一個到處找情節重映的劇本。
先就這個案例說「新移民」的身份吧。首先,該家庭的父親及孩子都是百份百港人,至於媽媽新移民的標籤,主要是因為她不純正的廣東話而被貼上去。
圖片來自九巴網頁
本月24日北區巴士大重組,然而看著新聞報導及相關討論,實在令人感到郁悶。
路線重組方案複雜,除「巴膠」外一般人根本很難理解,記者如果不是「巴膠」,遇上這類新聞的時候很容易感到無從入手。這類新聞的「來源」通常有三類,一是巴士公司的記招及公關show,例如帶記者看轉車站,到巴士站頭視察新路線,當中往往帶有水份,如吹噓轉車站的功效有多大、服務改善了多少;二是運輸署的表態,例如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大談重組如何重要;第三類是區議員搞記招、搞行動,提出重組的問題,不過某些議員只是做戲,議會投票又是另一個樣,某些議員則根本不認識區內巴士路線,他們帶出的問題一是「故作反對」,二是流於雞毛蒜皮,「唔到point」。
北區的重組方案隨著第二階段於上週落實後,未來媒體的關注將會減少,區內發生的眾多問題公眾將不能得知,結果又到下一個「被重組」的地區受害。總結北區重組的經驗是重要的,讓我們疏理一下我們忽略了而又必須要留意的問題。
上半年只蝕20萬:政府補貼 乘客上升
很多事情,只要我們不用最苛刻的標準去看待,本來不難理解。做過訪問的都知道,當面對鏡頭,面對記者的提問,哪怕你即時反應幾好,很多時候也會說出一些未經深思熟慮的話。可是,這些片言隻語卻很可能被媒體置放在不同的脈絡,並且被裁剪為最重要的發言。
買唔起牛肉,若與高達模型比較,好像很荒謬,但若是與豬肉比較呢?目前牛肉一斤已升至百元,豬肉一斤則是四十幾蚊。買唔起牛肉,未必真係冇錢買,但既然手頭緊絀,便寧願買較便宜的肉類。久而久之,三四年不知牛味,有甚麼奇怪?家庭主婦最敏感的便是食材價錢。她在接受訪問的時候,可能還在想今天去街市要買甚麼,未有想清楚若是多了一千幾百元補助,應該怎樣用。其實,我猜想,即使有了低收入補助,她也未必會用來買牛肉,反而很可能會給她讀中三的兒子去補習--這便是基層家庭的真實寫照。
編按:勞資雙方的談判在勞工處代表參與下在晚上終有進展,承建商禮頓不再堅持要工人在地底內食飯,工人明日將會復工。工人代表表示,禮頓不再要求工人在地底內食飯,工人「可以出返嚟食飯」及到地面「抖氣」,並承諾增加設施改善地底下空氣質素,最後同意復工。
(獨媒特約報導)繼四月碼頭罷工工潮,葵涌高鐵地盤今日亦爆發工潮,近二百名工人參與。工人不滿承建商禮頓多項不合理遲到罰則,並要求改善地下管道的空氣質素;及改善工資水平。工人指自從兩名澳洲籍地盤主管上任後,便開始強逼他們工人在地下管道內用膳,亦不能到地面「抖氣」。有工人表明已有心理準備遭公司遣散,但仍堅持罷工以表達訴求。職工盟建築地盤職工總會幹事麥德正指禮頓曾與八名工人代表開會,消息指資方堅持工人要在地底食飯,工人普遍不接受。他們將在明早七時繼續回到地盤罷工,直至資方回應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