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香港全面實施購物膠袋收費,看報道,有些大篇幅教公眾走精面,避過收費。有麵包連鎖店怕流失客人,刻意將麵包膠袋打開小小缺口,以符合「非密封」的豁免條件。就這樣,麵包店前,看着一個又一個的顧客,買一個有獨立膠袋包裝的麵包,然後再免費順手拿一個大膠袋裝走。
分解膠袋逾百年 「你化佢未化」
食一個麵包要多久?5分鐘?但丟棄的膠袋,卻要上百年先分解到。這個時間,夠你死後屍骨全化,但膠袋卻還好端端存在着。用廣東話形容,係「你化佢都未化」。
香港政府十年前提出購物膠袋收費。當年有人舉愛爾蘭做例子,指該國每年人均棄置307個膠袋,不但數量多,而且散落四處,多到恍如掛滿一街的「國旗」,好不尷尬,有損形象。愛爾蘭政府痛定思痛,落實膠袋收費,最終取得法例落實首年膠袋用量大減九成的鼓舞成果。
如果說愛爾蘭當年的膠袋問題嚴重,那麼有多少人會反問,香港人人均的膠袋棄置量,為何會是人家的6倍,達到1,825個。換言之,等於每人每日扔掉5個膠袋。
這是個在「方便」為名下造成濫派濫發的結果。因為方便,拿了1個、2個、3個膠袋,但當中有多少會再用?你說拿來做垃圾袋,但一日用到上5個垃圾袋?別嚇唬我。假如這是真的,那絕對應該探究,你又不是垃圾蟲,幹啥會炮製這海量垃圾。又其實,收收埋埋的袋,大部分都塞到一旁,過一輪,全數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