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香港全面實施購物膠袋收費,看報道,有些大篇幅教公眾走精面,避過收費。有麵包連鎖店怕流失客人,刻意將麵包膠袋打開小小缺口,以符合「非密封」的豁免條件。就這樣,麵包店前,看着一個又一個的顧客,買一個有獨立膠袋包裝的麵包,然後再免費順手拿一個大膠袋裝走。
分解膠袋逾百年 「你化佢未化」
食一個麵包要多久?5分鐘?但丟棄的膠袋,卻要上百年先分解到。這個時間,夠你死後屍骨全化,但膠袋卻還好端端存在着。用廣東話形容,係「你化佢都未化」。
香港政府十年前提出購物膠袋收費。當年有人舉愛爾蘭做例子,指該國每年人均棄置307個膠袋,不但數量多,而且散落四處,多到恍如掛滿一街的「國旗」,好不尷尬,有損形象。愛爾蘭政府痛定思痛,落實膠袋收費,最終取得法例落實首年膠袋用量大減九成的鼓舞成果。
如果說愛爾蘭當年的膠袋問題嚴重,那麼有多少人會反問,香港人人均的膠袋棄置量,為何會是人家的6倍,達到1,825個。換言之,等於每人每日扔掉5個膠袋。
這是個在「方便」為名下造成濫派濫發的結果。因為方便,拿了1個、2個、3個膠袋,但當中有多少會再用?你說拿來做垃圾袋,但一日用到上5個垃圾袋?別嚇唬我。假如這是真的,那絕對應該探究,你又不是垃圾蟲,幹啥會炮製這海量垃圾。又其實,收收埋埋的袋,大部分都塞到一旁,過一輪,全數丟掉。
膠袋本無罪 少用再用最緊要
剛才提過,攞袋容易分解難。我們可以把塑膠切碎、打破、掩埋、焚燒,但就是不能讓其死亡、分解,這正是膠袋可怕之處。反塑膠運動健將諾曼.梅勒1983年在《哈佛雜誌》寫道:「有時候我覺得宇宙有一股邪惡的力量,好比社會的惡性腫瘤,那就是塑膠。塑膠無孔不入、不斷轉移生長,深入生活的每一個面相。」
我不覺得塑膠十惡不赦,也不反對使用。如果你同樣抱持用完即棄的心態,即使轉用紙袋或者不織布袋,消耗的資源其實更多。對於膠袋,我抱持以下心態:能不用就不用、要用緊記少用、用過最好重用、無用記得要回收。
2009年實施首階段膠袋徵費,每季派發膠袋量曾跌至1,142萬個,與高峰期人均棄置5個膠袋的高峰期,大幅改進。只是到2010年中棄置量開始回升,去年第三季派出1,852萬個膠袋,較最低位大升六成,創立法後單季新高。
減膠袋約章 4連鎖店響應
環保團體「綠領行動」向麵包店發起減用膠袋約章,鼓勵盡量用一個膠袋盛載多個麵包,期望做到「一個麵包袋夠晒數」,至今有4間連鎖店響應,踏出正面的一步。然而,名單中未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幾間麵包店的名字,至為失禮。
做人,要毋忘初衷,當初為甚麼要推購物袋收費?不是為走精面,要係解決濫用濫發的問題。這個大家都有責任,也該做得到。而這個大家,也包括各大麵包連鎖店。
2015年04月11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