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查理與林彬:燃燒的報紙

全球言論自由息息相關,查理週刊遭恐怖份子以火箭炮招呼,12名記者連總編輯遇害,我們還來不及為此悼念,正當我們以一絲事不關己的心態說:「嘩法國搞單咁既野,真係好慘咯。」燃燒彈已經在壹傳媒大樓門外爆開,我們不必找來千里之外的法國報人警剔自己言論自由的重要性,僅僅在香港,言論自由從來都不是必然。

與查理週報事件不同的是,許多人聽見蘋果日報被擲燃燒彈,通常都會下意識地想:「肥佬黎得罪人多,仇家多嘛。」而非像查理週報般同仇敵愾,然而兩者根本沒有分別,還請各位正視;燃燒彈今次可以擲中大閘,幸無死傷,但是再來一次的話,絕對有可能擲在人身上。你大可以說事不關己,不過懇請你們明白,自由的價值,在於「免於恐懼的自由」,心之所想,宣之以口,從來不應該受到任何嚴苛的監控,甚或受恐嚇,以致不能暢所欲言。言論自由之珍貴,是不能被任何利益取締,亦不能受任何威嚇而妥協的,那是永恆彌足珍貴的價值。

其實我們不必消費查理了,我想起林彬。當我想到燃燒彈在人身上炸開的時候,我不能不記起他,一位為言論自由犧牲的商業電台播音員。

記協強烈譴責襲擊壹傳媒的暴力行為

今日凌晨,壹傳媒集團位於將軍澳大樓及該集團前主席黎智英的寓所,先後被擲燃燒彈。香港記者協會強烈譴責暴力行為,兇徒明顯針對新聞機構,令新聞工作者受到性命威脅,以威嚇手段,意圖令新聞界噤聲。我們呼籲香港同業和市民起來,齊譴責暴力,捍衛香港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

本會同時促請特首關注事件,並敦促警方從速緝拿兇徒,保衛香港社會安全。我們質疑,過往多宗針對新聞從業員的暴力案件,警方仍未破案,今日的投擲燒彈事件,明顯顯示兇徒肆無忌憚,無視警方除暴安良的決心,我們促請警方從嚴處理,將兇徒繩之於法。

記協在2014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年報》已提出,「儘管香港整體的破案率頗高,但涉及蓄意襲擊敢言傳媒人的案件,破案率之低確是太不像話。」記協注意到近年涉及壹傳媒的刑事案件,幾乎無被偵破,包括在2013年6月底,先有不法之徒在壹傳媒大樓外拋下菜刀,意圖恐嚇;再在同日晚上有26000份《蘋果日報》遭惡意燒毀。

今天的兩宗襲擊事件,雖並未造成人命傷亡,但本會仍極度憂慮,針對傳媒的暴力事件,一宗比一宗嚴重,難保日後會再次發生「林彬事件」,記協對事態感到心寒。

記協日內將去信警務處處長曾偉雄,重申我們對警方就連串針對傳媒的案件,表達關切及了解調查進度。

杏林政改論壇   蔡堅:當年信錯梁振英

張達明先強調自己不是李國章,著主持不用叫他教授。

張坦言由過去釋法,中央已經破壞香港法制。而831決定的程序,顯然改變了當年釋法決定的五部曲。反映中國權大於法,唔講程序,道理。但在中國的政治結構下根本無法申訴。

蔡堅承認,當年遵從業界民調結果,投票給689,有錯要認。

831決定前後,中聯辦找過他兩次。他的回應一樣:一拍兩散。831決定令他看不到前路。

他說中共最睇唔起yes man。有些人認為現在反對於事無補,但他認為醫生作為知識份子,專業人士,應該有傲骨say no,反對極權政府,只要醫生敢群起表態,可以鼓舞其他專業人士同心反對。

蔡子強說,建制派聲稱學生不懂基本法,受到誤導。但有眾多大學老師都投身運動,難道他們一樣要再教育?

他說基本法根本沒有任何條文可以得出831決定的框架,由凍結提委會人數;兩至三名候選人,到過半數門檻,831決定其實是在基本法上僭建。實情是北京不重視,不尊重基本法。若國家主權可合理化其一切決定,根本不需要法律。

蔡指出過去北京的「民主原則」,強調均衡參與,引入比例代表制,防止傳統泛民政黨坐大;結果激進勢力抬頭,「民主原則」就變回簡單多數決,少數服從多數。一直由北京因時制宜。

【隨筆】紐亞贏金球獎難,難於上青天

耶辛是唯一一位贏過金球獎的門將。

國際足協金球獎是每年球壇最崇高的個人獎項,由國家隊教練、隊長及傳媒投票,選出該年度表現最出色的球員。不過,這個獎項向來是中場或前鋒奪獎,史上只有4名防守球員得獎,而門將就更加只有一位。難道後衛確實不如中場,門將真的不如前鋒?紐亞能否打破美斯及C朗的壟斷,靠世界盃登上王座?

國際足協金球獎的前身是歐洲金球獎及國際足協世界足球先生,歐洲金球獎於1956年創立,而國際足協世界足球先生則於1991年創立,兩個獎項在2010年合併。在過去59年入面,得獎的防守球員只有4位,分別是1963年的耶辛、1972及1976年的碧根鮑華、1996年的森馬及2006年的簡拿華路。

後衛得金球獎十分困難,但門將就更加難。在金球獎的歷史上,因常穿黑色球衣而被稱為「黑蜘蛛」的蘇聯鋼門耶辛,是唯一一名曾經登頂的門將。耶辛被譽為足球史上最強的門將,十分全面,但講到他比其他門將優勝的地方,就一定是撲救12碼的能力。據粗略統計,他的職業生涯救出了150個12碼。

《查理》恐襲案潘佩璆的偉論

「曾經尊貴」的潘佩璆醫生,談及法國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恐襲案。他沒有明言這次血腥恐襲是周刊咎由自取,但字裡行間展示出「責難受害人」(Victim Blaming)的意味:「佢打你係唔啱,不過你自己都檢討吓啦。」

《Charlie Hebdo》 1970年創刊,前身《Hara-Kiri》於前一年面世,因為在戴高樂去世時發表嘲諷文章被當局封殺,同一班編採人員把雜誌改頭換面,成為了《查理》,立場左傾,除了諷刺伊斯蘭教,對猶太教、基督教也毫不留手,不同政黨與團體亦是周刊的批評對象。外界聚焦《查理》與伊斯蘭世界的「牙齒印」,源於周刊近年多次發布與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有關的漫畫,被不少穆斯林認定為褻瀆。

《查理》批評伊斯蘭教,其實更多是針對動輒高呼發動「聖戰」的原教旨主義者。06年《查理》轉載丹麥報章有關穆罕默德的12幅漫畫,被多個伊斯蘭團體狀告,法國法院最終判伊斯蘭團體敗訴,理由是周刊針對的不是伊斯蘭這個宗教,而是宣揚武力的激進伊斯蘭武裝份子,不知潘醫生又知否當中原委,上網找便找到。

給下莊的一些話

一年容易又incon。這幾天看著你們坐著紅布桌後,穿得一身整齊,卻掩不了膽顫與疲倦的臉容,不其然回想一年前的自己,相同的時間坐在相同的椅上,滿腔熱誠想像著自己在未來一年間,要為學生會帶來一番怎樣的新景象。結果在兜兜轉轉下,經歷散莊又重聚,才在四月補選後成功上莊,成為浸大學生會的一份子。

你們快要開始宣傳、正式諮詢和選舉,這意味著我也快要落莊了。回想起這大半年間,自己在學生會中做過的事情,真是百感交雜。而事情的發展永遠在當初的預想之外,這大半年間自己所做的,一年前的我絕對想像不到。還記得剛上莊的時候,不過是五月頭,參加了一個反大白象的遊行,結果那個只得幾百人的遊行,最後竟然衝出了夏慤道,阻礙了金鐘的交通個多小時。而我也終於第一次品嘗到胡椒噴霧的滋味。當然,這時回想起來,可能也覺得這種事情沒甚麼大不了。

不同血緣,如何姊妹?— 談施政報告風聲之「姊妹學校計劃」

《施政報告》於星期三出爐,政府已急不及待先透過無線新聞及各大報章放風,交代來年的重要政策,其中教育方面打算每校提供12萬鼓勵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結為「姊姊學校」,消息一出,即令教育界同工倍感憂慮。「如何推行」﹑「推行目的」和「效果」都是值得關心的問題。由於筆者任職的學校屬「回娘家取經」的先行者,筆者與「姊妹學校」接觸時對兩地學校管理文化差異有深刻體會,故撰文分享,望能引起關注並討論。

1.「姊妹學校」搞邊科?

首先要弄清楚「姊妹學校」跟「遊學團」的分別,「遊學團」一般遊覽地方的著名景點,欣賞都市景貌,而參觀學校只屬行程之一,多半在校園走走就算;設「姊妹學校」的做法是安排兩地兩校學生定期交流,模式或是安排觀課,或是進行小組討論,或由兩地學生各充當對方的小老師(香港學生教授英文/內地學生教授普通話)。

2.用家感言

你可能會說:「多一個機會出外拓展眼界,比較差異,也是好處呀﹗」 根據筆者經驗,學生回內地交流,最常見的感想如下:
(1) 某些校園很大,有些重點學校設備先進,令他們眼界大開,因他們一直認為內地很落後;
(2) 至於設備較為簡陋破舊的,學生會明白自己很幸福,之後要努力學習;

何俊仁辭職  民主黨飲鴆止渴

民主黨何俊仁宣佈於政改表決後辭去超區議席,引發補選公投,幾乎全城撥冷水,甚至泛民陣營也有爭議。民主黨評論團認為,整件事可用四個字總結:飲鴆止渴。

何俊仁聲稱辭職是為了延續兩傘革命的理由,大部份人均不理解,直指此舉純粹出於選舉考量。筆者不是何肚子內的蟲,但在11月區選期間舉行補選,客觀效果的確是,民主黨一來可以「風車效應」帶動整體選情,二來提早讓乳鴿入議會,有利明年立會選舉力保議席(建制派揚言杯葛、泛民不會陪跑,補選幾乎可以肯定是民主黨唱獨腳戲)。現時黨內也多爭議,皆因何俊仁上周五宣佈消息前,只在中常會討論過(據悉也並非一致通過),結果黨宣傳機器也要在宣佈後才啟動,本周五(16日)才召開黨內諮詢會(宣佈完才諮詢,怕未?)

力場之死︰港資地產霸權的末日?

長和系的遷冊重組,放棄香港,部署已久,長實近年已甚少投地,現在再減持地產的股分,預示向本地地產前景說不;多次在珠三角與長實合作,專攻市區重建(舊城改造)的國內房地產公司佳兆業內亂,坐擁94億的現金,疑因政治理由,創辦人下台,弄至債務違約。早前,大孖沙入獄,香港的地產模式在國內和本地都「頭頭碰着黑」。公民社會對「豪宅劏房」、「發水賺盡」嘩然,地產商如過街老鼠,唯有在報章上都改稱發展商,掩耳盜鈴。樓價過高,遠離實體經濟,地產商唯有使出非常手段︰劏細、延長按歇期,殺雞取卵,更天怒人怨,港式地產霸權尚可維持多久呢?

港式地產霸權必須重看許仕仁案,坊間提出收緊利益申報機制及官員入職前的品格審查,減少高官貪污。真的有用嗎?問題出自土地制度上,80年代至今建立的土地和發展的模式千瘡百孔,官員剩餘權力過大,政府有意將制度專業化,表面上令制度看似中立,實際是有意使制度過度複雜,城規會成為過場儀式,變成官員說了就算的橡皮圖章。

一切機制和政策背後都有理由,但許案告訴社會,發展看似為公眾利益,實情是合理化發展的私相授受。香港沒有政治,只有土地政治,沒有政策,只有地產政策,官商合一的發展機器(growth machine),所有理由被轉化為地產的同義詞。

官商的借口

與其辭職公投  不如區會表決

何俊仁前兩日講嘅辭職公投,又俾人鬧到飛起。的而且確,大家都要唔知表決咗先嚟公投有乜意義。

社民連劉偉忠(大家先唔好以黨取人,做個有獨立思考嘅人,睇埋先) 尋日提出咗個棄超區公投,而用區議會選舉做一個公投嘅平台,其實係幾值得討論嘅。

AV 仁嘅超區公投其實有唔少問題嘅,我諗呢兩日大家都講咗好多㗎啦,我都廢事浪費大家嘅時間睇我又重申一次。不如直接講區議會公投有乜好處啦。

1. 為泛民支持者投票提供誘因

區議員一直俾大家嘅感覺就係廢,我諗有九成嘅香港人根本從來都無同區議員有過任何交流。呢個係區議會投票一直偏低嘅最基本原因。你有無投過區議員?你知唔知自己果區嘅區議員叫乜名?佢又做過啲乜呢?

區議員係廢嘅,我連投都廢事。呢個就係我普遍聽返嚟嘅感覺。既然係咁廢,我哋點解唔因利成便用區選嚟做公投平台?反正區議員都係花瓶,實權又無乜,除咗掛成功爭取banner,放埋自己個樣上去影響市容之外,根本乜都做唔到。

但你用區會做公投又唔同講法,起碼大家多咗個原因去投。而且投票係有意義嘅,雖然政府好大可能最後都係唔會理你,但個結果的的確確係會出咗一班區議員。如果大家支持果個公投,你哋就會選出咗一個支持呢個議題嘅區議員,而得返嚟嘅資源亦都可以延續返成件事。相反,如果大家真係唔支持嘅,選咗個建制出嚟都係理所當然。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54
  •  2455
  •  2456
  •  2457
  • 2458
  •  2459
  •  2460
  •  2461
  •  2462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