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已發展城市的弊病是,為了維持城市競爭力,可以很在所不惜。像最近讀經濟學者橋山禮治郎的《磁浮新幹線——巨大工程的真面目》,控訴日本強行興建磁浮新幹線的愚魯,為了成為第一個擁有時速505公里的磁浮列車國家,政府極力支持JR東海耗資9萬億日圓興建,然而列車與新幹線功能重疊,所經中途站大多是不重要的地點,實際支出屢屢超逾估量預算,屢受批評。這是「土建國家模式」的思考盲點:愈維持世界第一,愈要投資巨額基建,卻沒細想是否物有所值,使整個社會賠上相當大的代價。
香港興建第三條跑道,不就是此一邏輯嗎?為了確保區內航空中心地位,連新建跑道能否解決空域問題,使機場由68架次增加至102架次也沒法保證,行政會議便要繞過立法會雷厲風行上馬。
香港人的主流思維鮮有抗拒經濟發展,但恰恰最忌憚錢花得不值。筆者認為,政府終歸會就空域問題有一說法。因為國家處理空域問題的方案,早有端倪。
2009年《文匯報》報道,國家投資1.2億擴建珠海終端區,列明到2020年,將擴大廣州和南珠三角終端管制區的範圍,建立與香港相對緊密的聯合管制運行模式,當中包括統一計量單位,使航機穿越空域毋須再調整系統。中國空域實際管理權在解放軍,工程由國家空管委批准,納入「十一五」規劃,比張炳良一再重申的民航處對口單位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