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生變,編輯部前線員工團結一致反對無理更換總編輯,大批前《明報》員工、香港記者協會、各大專院校新聞系系會和市民聲援。與之前《南華早報》新總編輯河蟹李旺陽報導、《信報》抽走「獨眼新聞」稿件和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被調職等事件相比,三間機構的前線員工大部份當沒事發生,工作如常,外界自然撐無可撐。
儘管《明報》編輯記者的團結令人刮目相看,然而,那些選擇沉默的人和組織也許會讓我們對香港新聞業界的主流情況了解更多。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報業公會和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至今不發一言。除《蘋果日報》外,絕大部份傳媒只作小篇幅報導,而且傾向淡化事件,譬如以「換老總有新版本」為標題。
淡化事件的理由,不外乎兩點:一是私人機構事務由老闆話事,外人無權置喙,二是報章換總編輯是平常事,談不上整頓,《信報》和《星島日報》早前也換了總編輯云云。那都是典型「港式溫水煮蛙」的辯護方式。香港是特區,不搞暗殺或投獄等高壓手段,控制輿論以統戰傳統慢慢部署,做足包裝,落刀時看起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