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幼師力量須顯示 政府諾言方兌現

文:戚本盛

因為沒有全面資助而受盡市場干預的幼兒教育,是香港教育制度的一大缺失。梁振英在2012參選行政長官時,對幼兒教師許下很多動聽的承諾,但至今兩年,仍然看不到其政府有踐諾的意志。可以說,這種欺騙幾已毫不遮掩,一派「我就是食言,你能奈我何?」的態度,使人生厭。

由「推行免費幼兒教育」減退至「參考學券制,研究不同方案」的一筆帳已夠明顯,「幼師薪酬制度」則是較少人注意的。眾所週知,一個穩健合理的薪酬制度,對留住優秀人才,提供優質的幼兒教育,至為重要,可惜,幼兒教師一直沒有得到一個良好的薪酬制度,這其實是香港社會對幼師的一個虧欠。

2012年梁振英的競選政綱諮詢稿中,明言是「設立幼師的薪酬制度」的,事隔數月,到了正式政綱,則提出「考慮直接資助非牟利幼兒園和幼稚園的教師薪酬」,而「建立幼師的專業發展階梯和薪酬制度」,則成為一個「教育局與幼兒教育界成立常設的諮議平台」的「首要任務」。

到了2013年的《施政報告》,也就是梁氏當上行政長官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任何關於「幼師薪酬制度」的政策,都已不翼而飛,像烏賊逃生時噴出墨汁一樣,他成立了一個「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作為擋箭牌,管甚麼都說要研究,當時,一些曾相信梁振英的幼教界人士,還寄望這個委員會會變身為政綱中的「諮議平台」,以建立幼師薪酬制度為首要任務。

推土機前種菜 未收地前迫遷

根據李太的憶述,在搬到洪水橋居住的第二年,大女兒剛好出生。今年大女兒已經三十歲,她也在洪水橋住了逾三十年。現在兒女們都長大出身了,剩下兩老留守這間當年由李生親手搭建的鐵皮屋,和僅剩的那三、四斗菜田,春節前後綠葉菜都長得特別肥壯。碰巧這天李太的鄰居張太的女兒,也帶著女婿和未滿周歲的孫女回娘家。孫女掙著圓圓的大眼晴,聽著大人對洪水橋發展議論紛紛,小嘴彷彿也蠢蠢欲動,要加入發表意見的行列。

回想只十多年前,特別是新生新村和田心新村這一帶,到處仍然都是綠油油的菜田,村民過著完全與世無爭的鄉郊生活。大清早幾十輛貨車會在村口排隊,直接採購本地新鮮蔬菜配送到市區。數年後,待得西鐵在東面不遠處穿過,及後西部通道又在西面不遠處穿過,鄉郊的寧靜才偶爾被車聲打破,但純樸的農耕生活模式卻一如既往。

除了種菜,李家早年還養了兩屋白鴿,鴿舍沒有例外地,亦是由李生一手建成的。「建鴿舍事前都要經政府部門審批的!」李生鄭重地強調,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居住和從事生產,全都是通過合法渠道申請的。洪水橋以往是香港白鴿的主要產地,馳名紅燒乳鴿無不在這裡培殖,時至今日,空置的鴿舍仍然隨處可見。

山雨欲來風滿樓:香港淪陷中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句話非常貼切地形容目下的香港。

寫此文時,梁振英正在立法會內宣讀「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問問大家,施政報告是一份什麼樣的文件?沒錯,是行政長官告訴香港市民在未來的一年他在各領域的政策大綱。今年的施政報告最重頭的戲碼放在兩個字:「扶貧」,大幅度增加經常性開支用於幫助收入低於「貧窮線」以下的人和家庭。香港是誰正在負責這方面的政策?政務司司長兼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是也!事實上,在未來一年香港最重要的事務領頭人都是她,包括但不止於扶貧和政改。於是,誰才是香港的Defacto CE?事實上,在宣讀施政報告日之前的一周,林鄭已經搶先公佈了不少扶貧的政策詳情,這絕對不是Spin學的所謂「放風」,因為「放風」是需要時間的,放風、收風、調整,林鄭選擇在梁振英宣讀施政報告前一周放料,用意是昭然若揭,就是要「搶風頭」兼宣告誰在「揸莊」。

這邊廂林鄭公然「落面」,那邊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聽施政報告時黑口黑面,梁振英這位特首如何能有效「領導」特區治港團隊?只可以說:願神打救你!

還有其中一個可能,就是「扶貧」成為今年施政重點,林鄭的公然「搶風頭」都是北方政府的主意,為的是推高林鄭的民望,以備接替這名扶不起的兒皇帝。

創作路上的酸與甜:幾米《我所熱愛的創作》講座後記

圖片摘自中大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文:葉梓誦

幾米的繪本創作,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星空》等等作品,紛紛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音樂劇,而繪本也翻譯成多國文字。前晚(一月十日),幾米獲邀到中文大學主講信興藝文講座,講題為《我所熱愛的創作》,場內座無虛席,更有場外直播,足見幾米的吸引力。

幾米先由他的創作之路談起,從頭細數幾米之所以成為幾米的過程。幾米小時候就與其他小孩一樣,喜歡隨手繪畫一下,可是當時的人都認為才華這回事,最好都別當成工作和職業,所以他的父母也沒對他刻意栽培。

國一的時候,幾米在學校的寫生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國二得了第二,國三得了第三。他說,當時都不曾想到未來的路向,更不知道大學竟然有美術系可以修讀。到了高中最後一年,有一位同學從準備讀醫的中學轉校到來,坦言自己是為了考上美術系才轉校的,他才第一次聽說大學可以修讀藝術。當時距離考大學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他幾經轉折找了位在師範大學教素描的老師,苦練了三個月的素描,終於勉強考進了文化大學的美術系。

上了大學,才是自卑的開始。他發現同學的技巧都很好,自己的功課大多是全班最低分。那時候,美術系有幾個組別,成績好的同學都會去國畫組、西畫組,繼續鑽研繪畫的技藝,他只好去了設計組,卻發現自己的功課都不必太用心,就能得到老師的讚賞。

原創分析:列貝利輸在甚麼地方?

列貝利輸在聲望,輸在名氣。

2013年度金球獎塵埃落定,最終由C朗拿度力壓美斯及列貝利,第2度獲得金球獎。頒獎禮後,很多人為列貝利抱不平。筆者翻看這個獎項多年來的得獎名單,看完之後有一份感慨:沒有不實至名歸的得獎者,只有無奈落選的滄海遺珠。今屆的列貝利就跟之前的史奈達及恩尼斯達等,一起成為金球獎下的滄海遺珠。

為何列貝利會輸?簡單來說,金球獎不是一個單單評核球員過去一年表現的獎項,它是球員聲望與表現的總和。表現可以在一年間突飛猛進,但聲望是日積月累的。論表現,列貝利的2013年無懈可擊,但論聲望,列貝利始終遠遜多年來處於球壇巔峰的C朗及美斯。

2013年金球獎不是頒給2013年最好的球員嗎?為何過往聲望都要計算其中?這條問題的答案跟投票制度有關。自2010年世界足球先生與歐洲金球獎合併為國際足協金球獎後,選民就分為國家隊隊長、國家隊教練及傳媒3部分,每部分的比重各佔3分之1。讓我們先看一看今屆投票的數據,再一步步分析。


列貝利贏得傳媒的支持,但得不到國家隊教練及隊長的青睞。

由阿GEM和謝安琪說起

對不起,我對於「一男子」的施政報告,實在提不起丁點兒興趣,更決定眼不見為乾淨,近期可以吸引我注目的,反而是兩段娛樂新聞和一篇文章,兩段新聞都與歌唱比賽有關,分別是GEM在湖南衛視節目《我是歌手2》第2集選唱《存在》並大獲好評,取得第2名的佳績,以及謝安琪在深圳衛視節目《中國音超》(超古怪的名稱)唱出《她說》,獲得全場最高分;而至Like文章則是葉朗程的潮文《BB豬》,文中指:「如果A餐是5億身家加個徐濠縈,B餐是50萬身家(or less)加個謝安琪,我揀B餐。」「好多男人,都同張繼聰一樣,經常好大壓力,但係冇所謂,因為佢哋身邊有個好老婆。但有啲男人好慘,本來可以冇乜壓力,但最衰就係就係娶咗個老婆。」即時引來不少宅男狂Share,也令大家記起,原來大家曾經很喜歡謝安琪。

GEM和謝安琪,是兩個性格、出身、歌路,甚至對社會議題的見解都完全不同的歌手(我就想像不到謝安琪會跟梁特說加油),但我從二人的際遇,卻也找到不少類近之處。

小球會正選;大球會後備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當大球會的後備,還是小球會的正選?

那年,我參加了區隊選拔。

經歷一年離島之旅後,終明白爭取打正選的困難,尤其是像我這樣的後備中後備,能夠在場上表演的機會少之有少,即使只有一分鐘的出場機也要好好把握。儘管之後的一年,一如以往望選入自己所屬的區隊,卻心知自身能力確實有限,連離島十一人也打不上,還能說要打入比離島強勁N倍的屯門嗎?曾有這樣的一句話:「寧願當小球會的常規正選,也不當大球會的大後備。」有人認為這是無爭勝心,不上進的表現,但對我而言,一個後備中的後備,能站在場上實實在在地拚勁過才算真正的試煉。

是故,我放棄屯門區選拔,重投離島的懷抱。

那年,參選離島的人竟有二十多人,全部都和我一樣,是過江龍,更出奇的是,都是來自屯門及元朗這兩個地方。那年的離島,彷彿是由屯門及元朗的棄將所組成的屯門元朗衛星隊!

起初的訓練人數保持著十五至二十人,但自從比賽過後的日子,訓練人數一次比一次少,一 時十數人,一時只有兩三人,有次教練說他在球場等了一小時還是無人,最後便提早回家了。

要是在其他球會的話,大概我們這一幫人全都被撤走了。但在這裡,這支雜排軍,能有人參與大概已是求之不得,還說得上什麼大球會式的訓練?。我想這裡的人大多是為了每星期能在草場踢兩次波,又有球衣和比賽罷了。

讓運輸規劃 停滯不前

特首梁振英以「講故事」形式宣讀的施政報告,一如市民預期並無太多新意。一向「做實事」的CY,這年亦預備厚度和水分同樣充足的「施政綱領」。向來著墨不多的運輸及規劃範疇,特首提出的政策大多屬新瓶舊酒,甚至舊調重彈。不過大家仍可從其字裡行間中,大致得悉政府來年於城市發展的「宏圖大計」。容我們先從交通運輸一節作引入,再為一些值得深入討論的部分作點評。

興建中鐵路 及 巴士路線重組

「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系統發展方針打從《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提出後,至今仍受政府推崇。施政報告強調:「未來六年將有五條新鐵路陸續落成,政府將繼續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推動巴士路線重組」。運輸署在去年年中已著手計劃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東段)落成後的公共運輸重整,亦舉辦過多場地區諮詢會,居民及地區人士普遍對於刪減及縮短部分路線表示不滿。至於去年在北區進行的「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預料今年將在更多區域同時進行,乘客主要擔心此類重組非但減少巴士路線選擇,甚至會對他們造成極大不便。

施政報告的惡中之惡

看施政報告,要看其大方向。

簡單而言,就是:
一、 政府繼續以金融資本, 加以專才計劃引狠入室。

二、 大興土木為權貴,不為市民所住。

三、 政府在房屋不讓步。繼續推人買樓做樓奴,以香港人血汗錢,為金融資本賭場增加賭注。

四、勞工終以抗爭換成果。

劈頭第一部份,即講加強金融賭場的角色,邀大陸紅色資本來港作各種投機,搞資產管理、房產信託、人民幣業務等。這是兩地金融資產階級的遊戲,如領匯及97索羅斯在東南亞的例子,這是造成香港經濟大幅波動,民生不穩之惡。

因此才會有第二部份,要發展東大嶼山都會,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讓澳門珠海的豪賭客來港炒金融。為他們大興土木,這是破壞環境之惡。

中產呢? 因上述兩地大資產階級早已在香港成功壟斷,令中產也難在港發展,而要回大陸或外地發展。政府在房屋亦不讓步。推基層及中層,尤其青年買樓做樓奴,以香港人血汗錢,為金融資本賭場增加賭注。

第三部份,基層民生改進? 過去上述跨境資本令民困苦,本港地霸亦因利益而不讓政府增建公屋。中下階層經歷數年的抗爭,終逼令政府搞一些民生保障,包括「低收入在職家庭補貼」,以令中下層可繼續提供廉價勞動力,而不致於引發大型社會動盪。而,影響資本的核心,如集體談判權、工時是不會提的。這是剝削勞動之惡。

施政報告:公帑埋單 不敢動大老虎

(獨媒特約報導)梁振英今早發表施政報告,繼續其派糖、小修小補的風格。今次較特別的是推出「低收入津貼」,不過梁振英並無勇氣根本改變社會整體結構,工人議價能力低、生活開支昂貴、樓價高企等,均是制度性問題,在地產霸權之下,梁政府束手無策。今次政府豪花30億元推出「低收入津貼」,以公帑解決本港工人收入低的問題,卻無力改變最低工資過低、沒有最高工時等問題。早前放風的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政策,更是隻字不題,疑在商界壓力下跪低。以公帑進行財富再分配,卻不敢動制度上的分配不公,只會挑動基層及中產的矛盾,大商家繼續得益。

正式宣佈行政大於立法?

《852郵報》昨日已提到,梁振英突然在立法會「佔中」。立法會在會議廳中間設一個位置,供梁振英作報告,有別於過往的安排。這是否意味行政大於立法,不甘於站邊?

廣西創業青年:原來有樓可按!

梁振英習慣「以偏概全」,舉一些少之又少的例子,今年則有「廣西創業青年」。梁振英指出有一位年青人,將物業加按加上積蓄及家人借貸到廣西創業,如今十年後營業額已過一億元。梁振英說這反映把握國內機遇的重要性。

問題是,有幾多年青人有物業加按創業!?

經濟發展只在聯絡、溝通?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772
  •  2773
  •  2774
  •  2775
  • 2776
  •  2777
  •  2778
  •  2779
  •  278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