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走訪台灣系列】不抗爭就甚麼都沒有!——台灣大埔事件與香港新界東北

【前言】獨媒編採團隊於8月31日至9月3日,到台灣與當地另類媒體「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進行交流。公庫帶領我們由南走到北,實地了解台灣的土地、環境、政治議題,獨媒記者撰文紀錄視察經驗

在親身前往大埔現場時,一直在想,在香港,土地發展總是以「經濟發展」的正義之名向大資本傾斜;在台灣,政府則是以發展科學園為理由進行土地徵收。同樣的是,這樣的發展,犧牲的,卻總是當地居民。我還清楚記得,在兩年前2013年8月18日的那個晚上,網路上瘋狂轉載「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口號。超過20,000人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集會,反對苗栗縣政府強拆大埔。但原來,大埔自救會抗爭血與淚的故事,在更早就開始了。

【走訪台灣系列】由台灣航空城到香港新界東北 反思公義的城市規劃

【前言】獨媒編採團隊於8月31日至9月3日,到台灣與當地另類媒體「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進行交流。公庫帶領我們由南走到北,實地了解台灣的土地、環境、政治議題,獨媒記者撰文紀錄視察經驗

坐著車子在桃園繞過一條條馬路,眼睛望著周邊的一條條村落,一座座廟宇,一所所學校,當知道這裏將要被建設為航空城,約3,000公頃的土地將夷為平地,心裡不禁會有一絲絲黯然,桃園這座城市的命運,到底是掌握在政府手中?還是居民手中?

【走訪台灣系列】雞蛋與高牆:六輕王國與麥寮居民

【前言】獨媒編採團隊於8月31日至9月3日,到台灣與當地另類媒體「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進行交流。公庫帶領我們由南走到北,實地了解台灣的土地、環境、政治議題,獨媒記者撰文紀錄視察經驗

「台塑六輕」或對香港人來說有點陌生,但在台灣,無人不曉,台塑集團第六套輕油裂解廠彷如香港李嘉誠的碼頭運輸王國,統稱「台塑六輕」。它是坐立雲林縣麥寮鄉,營運近20年的第一座民營煉油廠,佔地2,600公頃。台塑當初由提議建廠,至選擇廠址,足與市民耗上20年,因民間反對聲音不絕。

事實證明,自從六輕來了,麥寮從此不一樣,眼睜睜見證被殖下的400根煙囪,連續不斷地吐出髒兮兮的廢氣,連空氣也沾染酸味。抗爭依然繼續,環保團體堅信:「若要高污染,犧牲環境,要經濟有何用?」

認識世界,要從它的全部細節開始(在漢諾威重讀萊布尼茲之三)

「你為什麼只說XXX,卻隻字不提XXX」,這真是一句有意思的話,我時常見到有人如此評論,指責某個人以偏概全,不夠公允,甚至懷疑他刻意扭曲事實,有用心和道德上的問題。當然,我也領受過不少這類批評,只不過我無法回應,因為我不可能把自己說過的話全部重講一遍。例如「你只是大談香港族群主義的危險,為什麼不講一講中國的民族主義狂熱,那難道不是更可怕更浩大的一股潮流?」或者反過來:「你為什麼光是斥責大陸的族群思考模式,難道香港人不也是以偏概全,過度地典型化了不同族群和地域的差異?」我是不是要把過去十多年來關於民族主義和族群分化的所有言論全都搬出來,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好幾次,才叫做公正客觀?當然不可能。

在空置的觀塘碼頭逛街、看電影

(獨媒特約報導)提起香港的碼頭,除了天星和皇后,你還想到甚麼?聽過觀塘碼頭嗎?曾經,觀塘碼頭是市民往返港島和觀塘的重要樞紐,但自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地鐵發展令交通變得便利後,乘坐渡輪的人寥寥可數,碼頭亦風光不再。觀塘渡輪碼頭東翼將於11月交還政府,昨日(10月24日)網站「GOOOOOD」在碼頭舉辦「好時光市集」及神秘電影會,吸引過百人到場,亦示範了歷史建築除了空置和清拆外,還有第三個條出路——活化。

IMG_1525

打郊野公園主意的人們,你們太沒有水平了

又有地產代言人打郊野公園主意,再次提出「究竟係要山明水秀,定係房價貴絕全球?」偽命題。

我講到口水乾,郊野公園山長水遠,只有風景,沒有職位,只能建豪宅,不能建平民居住的房屋,割出郊野公園土地無助拉低房價,不在郊野公園建屋樓價就會「貴絕全球」的說法,牛頭不搭馬嘴!

連不少香港人看不起的中央政府,都早已在2001年對城市綠化設定了長遠規劃(註1),定了「四成」為指標,香港的郊野公園面積佔地四成是人家的奮鬥目標,聲稱「四成」太多的人請你們反省。

近年中央政府深刻認識到濫用郊野土地去建樓房是低效率用地的方法,2013年12月北京召開了一個非常高級別的會議(註2),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習近平主持,會議結論重點是把「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定為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實質上向香港的「密集城區 + 廣闊郊野」城市模式學習。

會議結論強調:「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目的是讓居住在擠迫不堪的城市裡的人們,在離城不遠處可以閒蕩在山水之間,散去城市生活給人的鬱悶。

「看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重要社會功能,中央政府看到了,香港的權貴呢?

內地中央政府最低限度在理念上,不只是盲目談經濟發展,已經轉移到關注生活質素,注意到人在生活中必須接觸自然影像。

青馬全封被轟無應變 運輸署稱原定十時提供四班渡輪接載700人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晚上7時許,一躉船撞向汲水門大橋觸及警報,汲水門大橋須全線封閉作緊急檢查,來往大嶼山及機場的惟一陸路交通中斷。運輸署在事故中被轟全無應變,署方在今日晚上9時許發出新聞稿,稱在事發後隨即聯絡小輪公司安排接駁渡輪往來荃灣西及東涌,原定晚上十時開始服務,提供最少四班渡輪接載約700人,但因汲水門大橋重開而取消。

昨日晚上的汲水門大橋事故中,運輸署被轟毫無應變計劃。署方在今日晚上發出的新聞稿稱,已通知愉景灣渡輪加密來回中環及愉景灣渡輪服務,由30分鐘一班加密至20分鐘一班,全晚共加開四班船,接載1,400人,同時加密愉景灣至機場及東涌的接駁巴士。

運輸署又稱,在青嶼幹線全線封閉期間亦獲其他渡輪營辦商同意,提供緊急渡輪服務來回荃灣西及東涌。但署方指渡輪公司因船隻及船員安排問題,要晚上10時才能開始提供服務,原定最少四班共載約700人的緊急渡輪服務。但因青嶼幹線於晚上9時40分重開,緊急渡輪服務最後並無提供服務。

窮鬼合伙娶老婆是不夠的,徹底打破一夫一妻制才行

文/林島

破土編按:近日,經濟學教授謝作詩「窮人合伙娶老婆論」,謝教授認為目前的「光棍問題」是一場重大的社會危機,為了度過危機,防止單身漢引起社會動盪,低收入的男人可以合伙取一個老婆。有許多批評者指出了「窮人合伙娶妻」背後的男權邏輯,把女人視為工具而不問光棍問題背後的重男輕女文化。本文則從謝作詩的自由市場邏輯出發,質疑了經濟學家提出的社會治理方案。在這些經濟學公式的假設裡,經濟學家們往往默認了既有的社會不平等,並把人當做市場裡的商品。我們所有人都成為了「看不見的手」之下的奴隸,服務於少部分人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經濟學家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在網絡上流行的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中,有這麽一條:「學生:既然市場是萬能的,那麽我們還要經濟學家有什麽用?老師:因為經濟學家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而這是市場做不到的。」

編輯室周記:區選揭示廣播政策的缺陷

區議會提名期於10月15日屆滿,共943人競逐431個議席,其中66個選區只有一人報名參選,即會「自動當選」成區議員。根據昔日報導,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劉江華於年中在立法會會議表示,因資源問題,今屆不會再與香港電台合辦論壇。若連香港政府都說沒有資源舉辦區選論壇,那有商業傳媒機構能夠擔此重任?簡單如此已揭露本地媒體政策的缺憾,需要社區電視台和公民記者補足。

劉江華本年七月中出席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時表示,政府將動用750萬元分階段宣傳,鼓勵市民投票。而上屆與香港電台合辦的「區議會選舉論壇」,今屆則不再舉辦。看似合理的解釋是,全港區議會選區有400多個,港台不能在各個選區均舉辦選舉論壇。若由主辦單位選擇個別選區舉辦論壇,容易引起爭議。

而最荒謬的「憂慮」,竟然包括即使有論壇,候選人未必會出席。不願面對選民、甘願放棄向公眾闡述政綱理念的候選人,有資格參加選舉嗎?當然,他亦可能票來自有方,認為不用做都能勝券在握。但因這些「hea」候選人而剝奪其競爭對手的機會,公平嗎?

演藝地毯風波揭校方黑箱作業  師生校友擬組織抗爭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演藝學院的一樓到三樓日前更換地毯顏色,引起校內師生和校友不滿。約70名的教職員、學院代表及舊生在星期一召開公開論壇,批評負責的設計師何周禮於校內會議上的表現及校方施政欠透明,未有明確及公開交代學院的發展方向。

事緣演藝學院上月中在沒有諮詢的情況下,貿然將1樓至3樓的地毯由紫綠色更換為藍色。有校友上月更開設 Facebbok專頁「我們想要回屬於大家的顏色」,他們強烈要求校方沿用由1984年創校至今的紫綠色地毯,拒絕殯儀藍。

校方早前表示召開簡報會,堅稱將地毯更換為藍色是因為「耐用」,並發信承諾在明年6月前重置地毯。但在一星期後的後續會議上,獲校方委任的設計師何周禮以「進步革新」為由,表示有意翻身演藝學院的中庭,強調地毯的物料及圖案需要配合其日後設計方案,暗示地毯有可能不可回復舊貌。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288
  •  2289
  •  2290
  •  2291
  • 2292
  •  2293
  •  2294
  •  2295
  •  229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