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島
破土編按:近日,經濟學教授謝作詩「窮人合伙娶老婆論」,謝教授認為目前的「光棍問題」是一場重大的社會危機,為了度過危機,防止單身漢引起社會動盪,低收入的男人可以合伙取一個老婆。有許多批評者指出了「窮人合伙娶妻」背後的男權邏輯,把女人視為工具而不問光棍問題背後的重男輕女文化。本文則從謝作詩的自由市場邏輯出發,質疑了經濟學家提出的社會治理方案。在這些經濟學公式的假設裡,經濟學家們往往默認了既有的社會不平等,並把人當做市場裡的商品。我們所有人都成為了「看不見的手」之下的奴隸,服務於少部分人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經濟學家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在網絡上流行的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中,有這麽一條:「學生:既然市場是萬能的,那麽我們還要經濟學家有什麽用?老師:因為經濟學家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而這是市場做不到的。」
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現實,經濟學家的名氣是跟他們給民眾帶來的歡樂相稱的。他們總是能夠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抖出一個用你平凡的智商怎麽都想不到的包袱,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比如著名的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魏尚進前幾年用「看不見的手」來分析婚姻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得出了房價高是由丈母娘推高的結論。 這個經濟學家的邏輯是,在婚姻市場存在著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支配著,當這個社會存在著三千萬光棍的時候,丈母娘在婚姻市場就會占據優勢地位,男方父母就要拼命儲蓄買房子才能討得丈母娘的歡心。
而筆者覺得,房價高不僅僅是由丈母娘推動的,還是由異性戀把持的婚姻制度決定的。丈母娘從哪裡來的?是從一夫一妻式的婚姻制度中產生的,沒有這種婚姻制度就沒有丈母娘!如果人與人都選擇另外一種組織方式,丈母娘不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嗎?所以筆者認為,如果不消滅異性戀,就沒法從丈母娘手裏拿回婚姻的主導權,也就沒辦法壓低房價。
同筆者一樣,經濟學教授謝作詩先生也同樣對現在這種一夫一妻的異性戀婚姻模式提出了質疑。面對即將在中國社會出現的3000萬到4000萬光棍的問題,一些媒體和公眾表現得憂心忡忡。但是謝教授以經濟學一貫的樂觀態度,認為這不是什麽大問題,「我不否認3000萬光棍的事實,但我否認一定會出現這樣嚴重的社會問題。」
經濟學家這種樂觀來源於對市場和「看不見的手」的充分自信。有人問,要多少個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回答是:「一個也不用。要是燈泡壞了,市場機制自然會把它更換。」是的,市場會解決一切問題,經濟學家只是負責給我們講笑話的。最近,普林斯頓一位經濟學家由於感覺經濟學家太廢物太沒用,就改行研究韓劇去了,很多人感覺很可惜。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同樣都是娛樂大眾的事業,怎麽能說成是改行呢?
謝教授的方案:婚姻市場化才能解決光棍危機
那麽光棍的問題怎麽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呢?謝教授認為,人類的一切關係都是交易關係,婚姻本身就是一種交易,而光棍及其相關的性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收入問題。收入高的男人,會優先找到女人,因為他們出得起高價。那麽收入低的男人怎麽辦呢?謝教授認為,只有幾個窮人合起來找一個老婆才能解決。
聽起來確實是個好辦法。當婚姻被簡化成性,性被簡化成了交易的時候,光棍就是這個性交易市場的失敗者。在這個市場中,女性負責賣,男性負責買,決定女性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市場的供需比,也就是當前社會的性別比例。在謝教授看來,只要破除掉一些妨礙市場規律發揮作用的一些法律、道德因素,市場就會自然「出清」。
謝作詩是天則經濟研究所的成員。大家都知道,由茅於軾先生領銜的天則所是中國主流經濟學的重要陣地。從八十年代以來,我們在主流經濟學家的鼓吹和帶領下,相繼完成了勞動力、住房、醫療、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市場化改革。雖然在市場化過程中出現了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等問題,但這只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只有在進一步的市場化中才能解決。
謝作詩教授提出低收入者可以實行「一妻多夫」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第一次把長期被忽視的婚姻領域納入了主流經濟學的視野,把婚姻領域的市場化、產業化提上了日程。既然我們可以通過徹底的市場化來解決住房短缺問題,那麽我們憑什麽不能通過婚姻的徹底市場化來解決光棍的問題呢?當前改革既然進入了深水區,那就必須要對長期被政府和法律干涉的婚姻領域下重手、下狠手,用看不見的手來代替政府的有形之手。
婚姻市場化的後果:窮光蛋配娶老婆嗎?
如果我們用經濟學的視野來分析當前的婚姻制度的話,就會發現建國之後實行的一夫一妻制一定程度上帶有嚴重的「計畫經濟」色彩,是「票證」經濟的一種殘餘。在婚姻市場上,不管你多有錢,哪怕像王思聰那樣富可敵國的「國民老公」,不管外面包多少個老婆,名義上也只能娶一個。這就相當於國家給每個男人只發放一張「老婆票」,決定市場上對女人的需求的,不是男人的實際收入,而是這種「票證」,一人只能娶一個。
這種充滿著嚴重「計畫經濟」色彩的票證式婚姻,嚴重降低了市場對女性的需求,從而扭曲、壓低了女性商品的價格,帶來了嚴重的女性「短缺」現象,三千萬光棍就是這樣誕生的。它不僅嚴重干涉了人們的婚姻自由和市場自由,而且會導致一種不管掙多掙少、官大官小,都只能娶一個老婆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現象,會嚴重挫傷了人們的生(育)產(女)積極性。既然婚姻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交易問題、收入問題,那麽收入高的人完全擁有多娶老婆的自由。房叔房姐能買幾十套、上百套房子,憑什麽王思聰這樣的「國民老公」不能娶幾十個上百個老婆呢?
所以要真正解決光棍的問題,就必須要靠完全的市場化才能實現。而要實現完全的市場化,僅靠謝教授之前提出的「一妻多夫」是不夠的(一妻多夫只是針對娶不起老婆的那三千萬光棍的),而必須要徹底打碎一夫一妻制,打破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老婆的票證制度對婚姻的束縛,拒絕一切有形之手對市場的干涉。謝作詩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接受采訪時除了繼續強調窮人可以搞「一妻多夫」之外,也明確提出了富人可以搞「一夫多妻」:「多幾個女的去嫁一個男的也沒關係啊,(市場)依然會自動平衡啊」。
在廢除一夫一妻制、婚姻市場全面放開之後,對女性的需求一定會大大上漲。以現在的女性價格,胡潤富豪榜上的那些富豪每個人怎麽都得囤積幾百上千個老婆啊?不管能不能用的上,反正先囤著等著漲價。社會上的女性就這麽多,富人囤的老婆多了,窮人能夠娶到的老婆就更少了。所以到時候就肯定不是現在的三千萬光棍的問題,而可能出現五千萬、八千萬甚至上億光棍。在供求規律的作用下,被這種配給制、票證制所扭曲的女性價格一定會上漲到應有的水平,筆者目測應該會比房價漲的更快。那時候的剛性需求就不是房子,而是老婆了。
那麽,這表明婚姻市場化失敗了嗎?不!現在住不起房子的人越來越多,有幾個經濟學家認為房地產改革失敗了?在我們經濟學家看來,價格暴漲才是改革成功的標誌,這才是它真正的市場價格。在價格的暴漲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就會自然增多。到那個時候,大家都再也不會去炒房地產、炒股票了,而是都跑回家生女兒去了,造人產業一定會成為繼房地產之後我們國家新的支柱產業。在利益的刺激下,很多男人也會選擇做變性手術,這樣既減少了供給,又促進了需求,也會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相信,婚姻市場和男女比例一定會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恢復平衡,就像我們相信房價一定會降下來一樣。
那麽問題來了,等到女性價格暴漲的時候,那麽多光棍娶不起老婆可怎麽辦呢?市場化以前只有少部分偏遠地區的窮人才娶不起老婆,市場化之後連都市裡的白領、金領都娶不起了,天天在網上嚷嚷,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這個時候,經濟學家就站出來說話了:「窮人永遠都娶不起老婆,老婆價降了也買不起,作為經濟界人士,不想只說老百姓愛聽的話而不說真話」、「不可能讓百姓都買娶老婆,在供應量很少的情況下,一定是先滿足最富的人」、「廉租老婆不能配置生殖器」(經濟學家茅於軾)、「北京的老婆要是賣不出30萬1厘米是開發商的恥辱」(經濟學家金巖石)、「不是老婆價過高而是居民收入過低」(經濟學家張五常)……
總而言之,窮人配娶老婆嗎?
不過,總覺得哪兒有點不對——當初經濟學家鼓吹搞婚姻市場化改革不就是為了解決窮人娶不起老婆的問題嗎?
經濟學家的世界:沒有男人、女人,只有商品
寫罷此文,筆者仿佛看到一大波女權主義者正向作者襲來,黑壓壓一大片呀!「你們是物化女性。女人生來就是給你們當老婆的麽?你們怎麽能把女性當成商品呢?!」你們這些女權主義者呀,幼稚!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今天倒是要請教你們一些人森的道理:我們經濟學家啥時候把人當成人看過?
在我們經濟學家眼裡,只有菜市場裏的大白菜。你們這些男人嘛,跟大白菜沒啥區別。女人呢,連白菜都不是,頂多算是被白菜插的那塊土。你看人家大白菜,生產得多了過剩了,價格就跌了,跌了就扔掉、倒掉。沒見人家發過牢騷,也沒見過人家要搞白菜工會、最低白菜價格、白菜罷工來破壞神聖的自由市場規則。
明白富士康的工人為什麽跳樓嗎?跟白菜過剩的時候被扔掉是一個道理——這就是經濟學家和自由市場人士眼中的世界。我們當成笑話來聽,他們卻講的一本正經——經濟學家都是反人類的。
當我們不是像經濟學家那樣,把人當成冷冰冰的商品,而是當成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懂得喜怒哀樂、需要有尊嚴地活著的人來看待的時候,我們當下所面臨的所有這些問題或許也就豁然開朗,迎刃而解了。「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沒法解決光棍問題,是因為婚姻背後的社會(性別)等級制度和產權私有並沒有發生改變。當婚姻僅僅是「性交易」的變體的時候,「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僅僅是男人之間「女人購買力」的差別。同樣,既然房子是一個人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那為什麽不能從一個有血有肉、有尊嚴的人的合理需求出發,像《婚姻法》規定的一夫一妻制一樣,設置一個一戶一房的票證制度呢?如果這樣做的話,這麽多房叔房媽房哥房姐多出來的房產,再加上各地沒人住的鬼城、鬼樓,是足夠中國人一戶購買一套的。屌絲們都能買得起房之後,丈母娘看起來也沒那麽厲害了,小伙子結婚也就容易一些了。可是那只看不見的手哪去了呢?
也許只有斬斷那雙看不見的手,這個社會才能變得更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