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明報,盧翊銘攝)
有很多時候覺得在香港談政治好像是對牛彈琴,這種對牛彈琴不是因為那班政治冷感的人決定冷感到底,甚至開始覺得如果社會只有一班「我討厭政治」的人,其實還有希望,起碼當問題超越政治層面進到民生層面時,他們會懂得起來反抗。但,現在的香港已經淪落至一個無法想像的地步,就是有權勢的人明明已從眾人的咆哮中理解問題,偏偏供舊裝聾扮傻,打算淡化問題以打發群眾。
這幾年水貨客已為了一個熱門話題。臨近新年,大批水貨客來港掃年貨,滿地水貨,民怨更深。繼上水發生火燒水貨店,小商戶叫好後,剛過去的星期屯門又有反水貨客行動,幾百人響應參與。雖說反水貨客的行動由幾個本土的團體號召,但針對的不是政治問題,而是落地的民生問題。當中的影響或者隨便問一個住在水貨重災區如屯門、上水的街坊,甚或香港市民都能回答。大批水貨客的出現,的而且確打亂了原有的社區生態,熱點多了專做水貨客生意的店舖,其他小店被逼遷走,所有水貨客所需的日用品都被炒貴,於是水貨客日日賺錢,居民的生活卻大受影響。
水貨客明明是不折不扣民生問題,與柴米油鹽醬醋茶檸檬茶益力多有關,但落在建制的口中又忽然變成很政治的問題。最多的論調是說行動影響香港國際形象,是示威者自私自利純為個人利益的行為,喉舌更加無限聯想把行動視為反所有中國遊客,是某些團體用以宣傳港獨的技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