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明報,盧翊銘攝)
有很多時候覺得在香港談政治好像是對牛彈琴,這種對牛彈琴不是因為那班政治冷感的人決定冷感到底,甚至開始覺得如果社會只有一班「我討厭政治」的人,其實還有希望,起碼當問題超越政治層面進到民生層面時,他們會懂得起來反抗。但,現在的香港已經淪落至一個無法想像的地步,就是有權勢的人明明已從眾人的咆哮中理解問題,偏偏供舊裝聾扮傻,打算淡化問題以打發群眾。
這幾年水貨客已為了一個熱門話題。臨近新年,大批水貨客來港掃年貨,滿地水貨,民怨更深。繼上水發生火燒水貨店,小商戶叫好後,剛過去的星期屯門又有反水貨客行動,幾百人響應參與。雖說反水貨客的行動由幾個本土的團體號召,但針對的不是政治問題,而是落地的民生問題。當中的影響或者隨便問一個住在水貨重災區如屯門、上水的街坊,甚或香港市民都能回答。大批水貨客的出現,的而且確打亂了原有的社區生態,熱點多了專做水貨客生意的店舖,其他小店被逼遷走,所有水貨客所需的日用品都被炒貴,於是水貨客日日賺錢,居民的生活卻大受影響。
水貨客明明是不折不扣民生問題,與柴米油鹽醬醋茶檸檬茶益力多有關,但落在建制的口中又忽然變成很政治的問題。最多的論調是說行動影響香港國際形象,是示威者自私自利純為個人利益的行為,喉舌更加無限聯想把行動視為反所有中國遊客,是某些團體用以宣傳港獨的技倆。
深受水貨客影響的人當然覺得論述極為荒謬,但同時仍然有不少人對這些說法樂此不疲,甚至認為問題不在水貨客之上,說要增加過夜旅客,繼續爭取中國更多城市可以進行「個人遊」。香港人的要求不見解艱深得令建制無法理解,但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曲解,上綱上線,明顯這只是一個策略。
事實上,當建制人士把民生問題轉為政治問題,就能把大部分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民生問題與眾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惹來的迴響遠較純政治問題大。當政府不處理又或無法處理都會為人詬病,不再是政治立場的問題,而是政府的無能證據,一定被人甚至支持政府的人大肆批評,但一把問題轉為政治層面,有一班人立刻從聲討群中消失,抱著討厭的態度看待事件,一句政治與我無關就不再理會,政府面對的壓力自然較少。
更重要的是,建制可趁機把問題視為某些團體以及所謂的港獨思潮的行為,毋須解決問題之外,又再一次勾起兩種敵對勢力的對峙,打擊對手,一石二鳥。一聽見港獨二字,很多人就像被按下開關,沒有深究之下就立刻把示威者當是搞事份子,意為倒亂社會,而不是有真實訴求。於是,訴求的焦點被政治問題搶去,沒有人理會真實訴求,政府要處理事情的壓力又減少。同時,警察再次光明正大出動警棍、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就變得合理得多。這樣的混亂加深了很多市民對示威者的誤解,不理背後原因就率先搖頭說「好亂。」
當我們談水貨客時,他們硬要談政治,刻意把問題的焦點模糊,減低訴求的重要性。其實,這一招早在佔領時用過,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依然把佔領與外國勢力混為一談,目的就如今次一樣,把真正的問題淡化,轉移時線。或者說到底都我們天真,以為談水貨客,談民生,就能有商有量,但結果根本跟政改一樣,所有都是一錘定音。政府對此不聞不問,警察對水貨客不聞不問,港鐵職員對水貨客不聞不問。於是,有一班人依然為水貨客瘋狂的同時,很多人只記得上星期的騷亂,一批接一批的水貨客兵團繼續毫無收斂在香港與中國之間來來回回,而我們最後只得靠難得說真話的裁判區的每日金句繼續自我安慰。
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chingszechuen
原刊於《偽文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