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陸客一千萬 香港穩賺七十億](/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攝:Manson Wong
特首梁振英上周終於開腔回應他三年前承諾解決而未解決,於今越演越烈的陸客矛盾,正式承認「由於旅客人數增加對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壓力,所以特區政府是關注這件事。....我們會繼續與中央商討有沒有收緊現行政策的空間,使得內地旅客來香港的自然增長趨勢能夠受到控制。」可惜單從這一段聲明,便可看清特區政府既不掌握問題核心,更無意徹底解決矛盾。
首先,梁氏把問題簡化為「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壓力」,顯示他不理解每年近5000萬人次陸客來港對香港城市規劃,經濟發展和就業模式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的負面因素會長期發酵,令香港走入窮巷。再者,他並未承諾減低陸客水平,只暗示增長放緩,又是另一招語言偽術使眾多傳媒表錯情。
三類陸客交錯 形成亢奮流動社區
要認清問題,先要區分三類不同性質的大陸旅客。
第一類是大陸過夜旅客每年1910萬人次,加上國際旅客860萬人次,他們平均留港時間3.4晚,即每天約26萬過夜旅客在港活動。他們造成的壓力主要在旅遊景點、市區旅客購物熱點和酒店賓館,少部份會佔用原為港人而建的設施,例如貝澳海灘露營區、社福團體渡假村甚至公眾游泳池,製造「擠壓效應」,令市民能夠享用的社區設施買少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