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關冠麒
二月二十五日,曾俊華在宣讀財政預算案時宣佈「同意」設立未來基金,並且表明已要求相關官員制訂細節。未來基金這構想,源自曾俊華在前年財政預算案中指示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下稱小組)。奇怪的是,小組的第二階段報告,即有關未來基金細節的報告,在三月二日才公開。換言之,先有小組交報告予曾俊華,曾俊華同意了報告的方向後,小組始召開記者招待會和將報告公諸於世。廣大市民以至立法會議員連閱讀小組的二期報告的機會也未有前,曾俊華連公眾諮詢這樣的門面工夫也懶得做已決意上馬。再加上小組建議曾俊華以行政手段方式成立未來基金,連立法會的授權也不用,整個未來基金就是在這個極度黑箱作業、完全沒有民主參與的情況下成為曾俊華要在今年內完成的政策目標。
小組建議將現時土地基金全數約二千二百億改為未來基金。土地基金原是過渡期間香港政府的賣地收益。特區政府成立後,土地基金的款項一直沒有特別用途。但在董建華時代,經歷金融危機和疫症等多重打擊,面對赤字的政府曾在立法會同意後,兩次將土地基金的款項轉移到政府一般收入賬目,總數為一千六百億。小組剛公開的報告卻表明,除非政府的其他儲備跌至大約相當於六個月的政府開支總額,而且政府在發債或者出售資產後仍未能解決問題,始能動用未來基金。
換言之,假如有一天政府真的再出現財赤,政府不能那麼快就打土地基金/未來基金的主意。相反,根據小組的說法,發債和出售資產才是未來政府在面對財赤時應優先考慮的選項。這樣的建議,不但明白領匯私有化之苦的市民理應反對,經常用歐債危機恐嚇市民的曾俊華又豈應接納小組建議?其實今天土地基金的結餘已經幾乎重返當年未將一千六百億轉移到政府一般收入賬目之前的數字(約二千六百億),可見在財赤時動用該基金跟動搖香港根基有極大距離。
小組同時建議將每年財政盈餘的三分一至四分一放到未來基金。筆者無法理解,為何那麼多市民和團體連年爭取政府做好長遠措施改善民生卻被當權者冷待時,這個毫無認受性的小組可以完全不經公眾諮詢就形同為未來政府處理盈餘訂下指引?其實小組在自己的報告也提到,紐西蘭等國的類似基金是專為退休金而設。但在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現象的香港,小組卻強調未來基金將來也「不應賴以支付經常開支」。說穿了未來基金就是阻止公義財富再分配的「加辣」手段。
香港本已貧富懸殊嚴重,資方和勞方實力懸殊。在高地價政策和社會保障尤其不足的壓迫下,中下層的生活百上加斤。就算是表面上生活無憂、已經過了供樓階段的中產階級,萬一自己或近親不幸身體有毛病,在政府嚴控公共醫療開支上升的情況下,也有生活水平大幅倒退之虞。至於富有的統治階級,他們有一個積極嚴控開支、對民生訴求置若罔聞的政府保障他們的利益。假如這個完全不經任何民主程序醞釀的未來基金成為事實,廣大中下層要求政府加大投資改善民生時,就只能互相爭奪資源,統治階級面對的壓力將會更少。未來基金所打造的未來,就是1%權貴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