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民間記者會斥警黑合作 反抗不是「私了」而是「以武抗黑」

(獨媒特約報導)民間記者會今日舉行第13次記者會,主題是「法治淪喪,人民自衛」,發言人表示「警黑合作」下,黑社會的武力在縱容下不斷升級,警方選擇性執法,港人別無選擇,被迫自我防衛,認為這不是「私了」,而是「以武抗黑」。

記者會先播放短片,重溫721元朗恐襲及915北角事件等片段,斥「警黑合作」。民間記者會發言人「齊自保」斥,如今是「我支持香港警察,我可以打人了」,斥香港警察、北角福建幫、荃灣藍衣人及元朗白衣人「警黑一家親」,在五星紅旗下共同維護「所謂法治」,更獲《環球時報》以「堅決支持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予以肯定。

DSC06024

元朗區議會職能失效? 區議員:零議政風氣 放生政府官員

下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1月舉行,近日反送中運動體現「自己社區自己救」,不少「素人」把握機會,散落社區出戰區選。區選如箭在弦,元朗人又有多熟悉元朗區議會的組成和運作呢?今次,我們就元朗區議會的運作和議政風氣訪問了兩位資深的區議員—黃偉賢和周永勤,讓各位元朗人了解區議會是如何影響著區內大小事務。

全港的區議會以十八區劃分,元朗區議會涵蓋元朗和天水圍區,現時總人口逾57萬人。元朗區議會有41個席位,是十八區區議會中有最多議席的一區。41個席位中,有其中6席屬「當然議員」,全由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分別為十八鄉、新田、廈村、錦田、屏山和八鄉。今屆區議會選舉議席增加至45席,較上屆多4個議席,新選區為元朗東頭、十八鄉北、盛欣及洪福。

選區範圍愈?愈細 區議員缺乏社區視角

1994年之前,港府以社區的完整性來劃分選區,但因市區發展迅速,各區的住居人口因而轉變,當時曾有選區之間的人口相差15.8倍,做成選舉權不公平的情況。1999年的選舉,港府便設定了17000人作為選區的人口限制,來解決票值不均的問題。

環保團體遊行關注氣候暖化 促政府源頭減排

(獨媒特約報導)全球暖化危機迫在眉睫,16歲瑞典少女 Greta Thunberg 發起全球罷工及罷課(Global Climate Strike),呼籲關注氣候問題。環保團體「350香港」、「減廢香港」及「抗拒滅絕-香港」響應呼籲,今日舉辦「全球氣候大示威」,約40人由中環九號碼頭遊行至上環信德中心,表達對氣候暖化的關注,促政府積極應對。

350香港創辦及召集人李偉才批評,過往三屆政府均沒有着手解決氣候問題,希望今屆政府「講真話」,道出氣候暖化的緊急狀況,著手從源頭減排,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多使用再生能源。減廢香港創辦人 James Marlow 表示,香港正面臨生態危機,氣候暖化令海平面上升,若上升速度加劇將淹沒低窪地區,促政府制定應對措施。

小學老師屯門落區:制度越不好,越覺得要走出來

(獨媒特約報導)「如果覺得制度不好,就什麼都不做,社會只會越來越差,不會有任何改變。」在屯門建生進行地區工作的羅佩麗(Anne),正考慮參與年底的區議會選舉。

記者曾數次到羅佩麗的街站(Anne)幾次,有次她在放映《砂戰風雲》,藉由這些全球環保議題向街坊解釋東大嶼發展計劃的問題。另一次則是團隊進行健康諮詢站,由兩位註冊護士協助街坊量血壓、血糖、血氧,數名婆婆、伯伯正坐著排隊等候測試。

P9171521

Anne是朱凱迪屯門團隊的戰友,她笑說自己是「很素的素人」,近幾年才比較關心政治,落區的經驗也不多。2015年區議會選舉,她第一次幫忙擺了幾天街站,「好似這次做健康諮詢站,我之前也想做,但因為沒有人報名,就沒有開街站。但原來只要你開了站,就會有街坊來,是試過才會知道。」

觀塘遊行後被捕 劉頴匡今踢保 籲警停玩「濫捕遊戲」

(獨媒特約報導)8月24日觀塘遊行申請人劉頴匡與主辦團隊,於當晚遊行結束後被警方以涉嫌非法集結拘捕,扣留46小時後獲釋。他們今早(9月20日)到觀塘警署報到,劉頴匡表示將會「踢保」,拒絕警方的保釋條件,籲警方「不要再玩濫捕遊戲」。

【13:49 更新】劉頴匡及兩名補捕人士均獲無條件釋放,並取回保釋金。

觀塘遊行的不反對通知書有效時間至當日晚上7時,而原定遊行路線亦包括劉頴匡等17人被捕時所在的海濱道。劉頴匡等人於當晚6時許被截查搜身,7時被正式拘捕。被捕的其中一名遊行發起人馮德森指,當時打算沿遊行路線折返收拾物資,卻被警方以非法集結拘捕。

劉頴匡指自己會「踢保」,希望警方不要阻撓,他指「踢保有快有慢,佢(警方)可以拘留我去到上庭之前」。劉稱,雖然當日有小部分人偏離原定遊行路線,但大部分示威皆以和平方式進行活動,不解警方為何要將責任推到他身上,「入我(劉頴匡)數」。劉舉例指「光復元朗」遊行申請人鍾健平獲發不反對通知書後仍被捕,又引述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指,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機制無用。劉表示,警方「有證據咪即管檢控我囉」,呼籲警方「唔好再玩呢啲濫捕遊戲」。

長遠減碳救地球 唔洗買中國電嘅

在世界各國積極減碳以減緩氣候變化之際,政府終於在今年六月開展長遠減碳策略「公眾活動」,諮詢公眾意見,聽日截止。當中最具爭議一項就是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而要向大陸買電,先不論大陸的電到底會可以有幾乾淨,要長遠減碳就要幾條腿走路,我和團隊提出以下的意見:

減排目標過低,應重新調整向各先進城市看齊

現時政府訂定的目標在2030年把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 至70%,以及人均碳排放減少至3.3至3.8公噸,絕對減幅為26-36%。然而,這個目標跟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10月發出的特別報告,強調必須將氣溫上升幅度維持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攝氏1.5度以內才可減緩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害。政府應重訂2030年將碳強度減少65%~70%的減排目標,調至2030年將絕對碳排量減少50%,制訂具體而進取使用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比例的目標。除了開源,亦要節流,減少全港的用電量,改善建築更換節能電器以增加能源效益。而計算人均碳排放時不應只以生產為基準(production-based emission per capita),更應以消費為基準(consumption-based),包括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這樣才是對全球減排作出貢獻。

區諾軒就周庭案上訴 暫續任立法會議員

(獨媒特約報導)2018年立法會補選,選舉主任DQ香港眾志周庭參選資格,並未有給予機會解釋。高院本月裁決周庭選舉呈請勝訴,在該次選舉中當選的區諾軒不是「妥當當選」。區諾軒在上訴期限屆滿前,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在上訴有裁決前可暫續任立法會議員。

區諾軒指,整件事最大的失誤的特區政府,是選舉主任的行政失誤令選舉結果無效,認為特區政府及律政司要負上全部責任。區諾軒的上訴理據主要質疑政府的行政失誤,是否便必然意味需推翻整個選舉結果,令投票予他的13萬選民意願未能反映。他批評政府執行政治任務,DQ參選人,令選舉結果不妥當,導致非常不公平的情況。

他又指今次後果十分嚴重,指政府如再次出現行政失誤,例如在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中出現類似情況,在地方直選如新界東如需重選,便要一次過重選9個議席,認為「咁立法會唔洗運作啦」。他期望法庭澄清在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進行補選。

沙田再現中學生人鏈 千人企滿城門河兩岸 唱《願榮光歸香港》

(獨媒特約報導)沙田區中學生於今日下午5時再次發起人鏈活動,抗議警方濫權,無理拘捕年青人,以及重申港人「五大訴求」。

活動原定路線為翠榕橋至沙燕橋一帶的城門河兩岸,惟今日較早前有消息指,有白衣人於石門聚集,學生經商討後將路線改為瀝源橋至沙燕橋一帶的城門河兩岸。

20190919180316_IMG_6708

警暴受害人發眾籌向警申民事索償:唔係遮住冧巴就可以無法無天

(獨媒特約報導)在連月的反送中行動中,警方多次出現濫權濫暴的狀況,多名受害人今宣佈發起「反濫權大控訴眾籌計劃」,希望透過大眾籌集資金,支持他們以民事訴訟形式入稟法院,向濫權者索償,討回公道。眾籌首階段目標金額爲1,000萬,協助至少10名受害人,以及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下令警務處長指示防暴警察及速龍小隊於執勤時展示其警員編號。有遭受警暴的市民表示,法律行動是要針對向他們施行暴力的警員,並要向警方反映並他們並非可以任意妄為,甚至毋須負上個人責任。

六名警暴受害者包括陳恭信、吳康聯、吳應武、魯湛思、林維坤及東區區議員徐子見。記者會上播放多條警方在示威現場中暴力對待示威者的片段,六人亦遂一解釋他們遭受警方惡意對待的遭遇。吳康聯表示自己6.12時於夏慤道見到有兩、三名小朋友因受催淚彈影響而哮喘發生,因「睇唔過眼」便與警方理論,惟卻反遭速龍小隊壓在地上以警棍狂打。

記者狂問831傷者10變7  消防處僅指涉重複點算:我哋都好想知點解

(獨媒特約報導)速龍小隊在831衝入港鐵太子站無差別毆打市民,傷者人數更由十人「減至」七人,各人的傷勢更前後有異。消防處下午開記者會,高級助理救護總長羅信堂稱,傷者減少可能涉及重覆點算,「部門都好想知點解」,表示已「好盡力睇哂所有紀錄,但都無辦法確認真正有差別的原因。」

羅信堂表示,負責點算的救護員在「盤點」時是透過詢問和目視,「我會形容係兵荒馬亂」,稱指揮官一般會先採取高估和嚴重的傷勢,以獲派更多的支援。

除了傷者人數十變七,六名紅色即嚴重受傷的傷者更遞減至三名。羅信堂歸咎於港鐵站的地理問題,「喺400米長嘅賽道(月台)揗嚟揗去,有可能有重複和移動過,希望新聞界可理解我哋嘅困難,可能重複點算同移動過嘅」。對於外界質疑,紅色即嚴重傷者不可能任意移動,羅信堂不同意,稱「呼吸因難不一定不可以移動,嚴重傷病者有可能走動」。

記者多番追問傷者的人數及傷勢出入的原因,羅信堂表示,救護員對當時的傷者的判斷只是嚴重,但不是非常嚴重,更以交通意外作相比,「記者你哋寫嘢返去之後都要修改下啦」,強調「七人」是最為準確。他又補充說,在檢查傷勢時可能前後有出入,「可能太快速,mark嘅時候高估咗。」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695
  •  1696
  •  1697
  •  1698
  • 1699
  •  1700
  •  1701
  •  1702
  •  170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