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1月舉行,近日反送中運動體現「自己社區自己救」,不少「素人」把握機會,散落社區出戰區選。區選如箭在弦,元朗人又有多熟悉元朗區議會的組成和運作呢?今次,我們就元朗區議會的運作和議政風氣訪問了兩位資深的區議員—黃偉賢和周永勤,讓各位元朗人了解區議會是如何影響著區內大小事務。
全港的區議會以十八區劃分,元朗區議會涵蓋元朗和天水圍區,現時總人口逾57萬人。元朗區議會有41個席位,是十八區區議會中有最多議席的一區。41個席位中,有其中6席屬「當然議員」,全由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分別為十八鄉、新田、廈村、錦田、屏山和八鄉。今屆區議會選舉議席增加至45席,較上屆多4個議席,新選區為元朗東頭、十八鄉北、盛欣及洪福。
選區範圍愈?愈細 區議員缺乏社區視角
1994年之前,港府以社區的完整性來劃分選區,但因市區發展迅速,各區的住居人口因而轉變,當時曾有選區之間的人口相差15.8倍,做成選舉權不公平的情況。1999年的選舉,港府便設定了17000人作為選區的人口限制,來解決票值不均的問題。
當了31年元朗區議員的黃偉賢見證元朗區的發展,同時亦見證選區的範圍「愈?愈細」。黃偉賢表示,元朗新建了很多高密度屋苑,因此以人口劃分選區時,同一條大型屋邨亦會被劃分為兩個選區。黃偉賢所屬的選區在南屏,由第一天做區開始,「香港、九龍、新界、海外嘅個案都照做」,因此被劃走兩、三座樓亦從不影響工作。但是他留意到,自從選區劃分的範圍變小後,有不少區議員選擇「一步都唔踏出自己區」。他坦言,此現象令議員的視野變得狹窄。當需要興建一些厭惡性的社區設施如垃圾房,區議員為了滿足選民而把必要的社區設施「推來推去」,忽視整體的社區規劃。
議員議政質素低下 多次放生政府官員
劃分的選區愈來愈多,現時區議會會議室的長桌已滿座,更有與會官員需要坐到旁聽席,等候到席上發言。周永勤做了26年區議員,一直在天瑞邨深耕細作,他向記者展示會議的發言稿,並表示「每次我都睇齊文件、寫晒論點同問題先去開會」。周永勤加入了所有的工作小組及委員會,他坦言,區議會並沒有議政風氣可言,大部份議員發言時只懂宣泄情緒,「絕大部份同事都無睇過文件就去開會,其實真係唔應該再保留當然議員喇」,他表示不方便評論太多,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談及議員的議政風氣,黃偉賢稱感到十分鬱悶。他指31年來,建制派一直坐擁大多數席位。在發言時,同一黨派的議員只會不斷重覆相同觀點,卻沒有多少個議員會認真質詢政府官員。同時,因要爭取會議紀錄上留有發言紀錄,議員即使不提問,亦要舉手發言,令各人的發言次數和時間減少,「由一開始每人有兩次發言,第一次3分鐘,第二次1分鐘,減到剩返一次2分鐘發言」,導致議員不能對在場的官員作進一步追問。他憶述有建制派議員擔任主席時,曾向他表示「時間夠喇,唔畀再講,你要問就追出去?口問」,令他質疑現時元朗區議會是否還能發揮原來的職能。
建制派玩爛會議常規 曾動議「唔畀民主派發言」
黃偉賢直言現時元朗區議會的狀況難以推動政策、改善民生。建制派議員作為議會內的大多數,不但沒有運用發言時間去跟進議題,更不惜違反會議常規,來鞏固建制派的地區勢力,資助建制派的「衛星組織」。黃偉賢斥民建聯在會議內的作風是「用民主之名做反民主嘅事」。
他指,民建聯經常提出一些荒謬絕倫的動議,有一次,民建聯的一個「衛星團體」需要申請區議會的活動撥款,在財委會的審批過程中,有議員提出活動「對個人作出過份宣傳」,有違「會議常規」,因此不能批出撥款。民建聯在席議員竟稱申請的確違反會議常規,不過「我哋人多夠票,而家提出動議,要求暫停執行呢條常規」。黃偉賢當時十分氣憤,立即致電民政事務專員(District Officer),只得到一句「你哋議會嘅事,你哋決定喇!」。更有建制派議員「玩爛規矩」,曾動議「唔好畀民主派議員發言」。黃偉賢事後要求民政署提供律政司的法律支援,其後收到回覆,表示政府律師只會為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意見,議員要自行聘請律師協助,才能申請司法覆核。
面對議會內的「制度暴力」,黃偉賢認為不用期望官員在區議會內承諾任何事,他會直接將議題的計劃書交給民政事務專員或助理民政事務專員,然後由政府部門的職員在會議上主動提出動議,議案就會獲得通過。黃偉賢表示十分無奈,「同一個計劃,由我主動提起先,就永遠都唔會通過」。周永勤亦慨嘆,官員鮮有回應議員的質問,「但我無黃偉賢咁勞氣,區議會只係其中一個渠道」。周永勤表示,大部份議員及社區主任都懂得先私下約見官員,進行實地考察後,與官員研究可行方案,從而促使政策落實。當有重大議題,更可訴諸媒體,製造輿論壓力。
議會無用,為何堅持?
元朗區議會猶如一潭死水,若無法推動政策,區議會還有甚麼用途?黃偉賢說作為區議員仍有身位去推動官員做實事,「議員寫信畀政府部門一定覆得快過街坊直接搵佢哋」。而在區議會內,黃偉賢指民主派雖為議會內的少數,但至少留有發言和投票紀錄,能反映市民的意向,令政府不敢明目張膽「扮聾」,如元朗17億天價橋的工程,議員提交的建議能向街坊證明官員只做假諮詢,建制派不斷護航,漠視居民的憂慮;進而動用社區內的人脈發起行動抗議,用民意去扭轉政府無理的決定。
黃偉賢表示,議會的抗爭十分「難捱」,不時會感到氣餒,說到這裡,他不禁向記者提到亡友吳明欽的往事。前立法局議員吳明欽是黃偉賢的好友。在吳離世時曾叮囑他要好好守護這個區,繼續服務市民。黃偉賢當時答應了吳明欽,要承繼他的遺志,因此一直做下去。黃說起亡友時一度眼紅紅,表示受到吳的信念所影響。他憶述吳明欽1986年在屯門被遇襲後,警方建議他有多遠搬多遠,他便搬到杏花邨,同時堅持每天由港島乘搭頭班車回屯門工作,每天工作十小時才回家。即使不是他的選民,他仍會盡力幫忙。黃偉賢三十年來懷著這個心態服務市民,直到一天選民不再需要他為止。
記者:黃雅文、黃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