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先來感謝獨媒讀者,以至廣大網民的努力,令版權條例修訂幾近不能在本立法會年度審議。自2007年數碼版權諮詢開始,獨媒就一直跟進版權修訂,結果它由一個最初不被公眾關心的議題,最後在網民力推下,不同社會、文化與政治團體進入自動波,齊起反對,最終擱置立法。這個過程,反映了公民,透過報導、分析設定議題的重要性。未來除了要跟進版權法,還有很多與網絡言論自由相關的政策要大家一起努力推動。

文.司徒薇

知道立法會五月十九日辯論五司十四局、文化局勢在必行的人,已經算警覺高。對一般勞碌的香港人來說,就算從西九文化區單一招標推倒重來至今,聽過香港需要有文化政策軟件、不能只管蓋場館等硬件之餘,實在說不上有討論過文化局為何物!我們甚至懷疑議員對何謂香港文化∕文化局∕文化政策沒有足夠的意識,恐怕被網民戲稱「勁共勁共勁共」的CY,在建制派的護航下,會令文化局火車「捐山窿」通過。泛民議員要求政府改組多諮詢多溝通,其實是有必要的。

有了文化局,文化政策不會比以前容易做。沒有民主授權的小局,誰聽它的?文化服務由康文署全權取締以來,政府控制文化藝術的權力沒減,所謂下放到社區的資源與管治,其實只是放在建制派大至控制的民政事務局與區議會裏面,所以社區活動、小工程、文化康體資助撥款等,還是被官僚化的康文署與建制派區議員操控,所以開放、進步、成功的先導計劃不能變成政策廣泛推行,區議會還是停留在從康文署指定團體中選買文娛康樂A 餐B餐節目的層次,那文化局可會有能力與民政事務局以至各區議會交涉,引進開放文化視野?

政府部門的「威力」所在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評論他人總是容易的,但這往往忽略了個體自身的感受,也容易變成將主觀想像硬套於個體身上的、脫離現實的虛假論述。黃耀明出櫃的話題正鬧得熱哄哄,有些人熱烈讚賞他的勇敢,有些人狠狠批評他不道德,也有人認為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為何要介意別人目光?這些問題都再一次將社會的目光投放於性小眾身上,到底我們是以怎樣的心態去看待性小眾?今天我便穿上了女裝,請同學替我化了妝,約了朋友到某人流多的大商場逛逛,以一個跨性別人士的裝扮感受一下社會的目光。

(獨媒特約報導)一句「What To Fear?!怕咩?!」拉開了「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下文簡稱IDAHOT)香港區活動的帷幕。這句話本來可以很吸引,但出自葉劉淑儀之口,不免惹來爭議。事緣籌辦本屆IDAHOT的「粉紅同盟」(The Pink Alliance,亦稱TCJM:Tongzhi Community Joint Meeting)邀請立法會議員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為大會宣傳,宣傳片引來網民及同運人士的質疑。

「我怎樣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要找葉劉,是要連IDAHO也到了去政治化的地步了嗎?」視頻下的留言中,「彩虹中國」義務總幹事張錦雄(Ken仔)表示不滿。Ken仔活躍同志運動多年,並曾任民間人權陣線兩民小組召集人。「如果IDAHO是為了重申愛是無所畏懼,是為了反對一切因為仇恨而帶來的暴力與不公平,那麼葉劉淑儀憑什麼支持愛可以免於恐懼?」他指出,葉劉淑儀曾帶頭反對香港人內地子女和外傭享有居港權,甚至出言侮辱社會小眾或邊緣群體。Ken仔認為,葉劉無論如何不適合成為倡導「同志平權」的IDAHOT的代言人。

尊重創作 vs 濫收版税——重新認識知識產權

本文放棄一切版權,歡迎隨意轉載及任意使用。

今天的報章有一篇很有趣的新聞:爽報: 電視公開播歌  全城徵費

報導提及 IFPI 向沒有播放音樂的茶餐廳、剪髮店及診所等等收取使用費,理由是這些店鋪有播放免費電視台,而電視台使用了 IFPI 會員的樂曲。
(註:版權使用費又稱為版税,但一種並非繳交予政府的真正税項,而是給予版權持有人或代理人的報酬,以換取作品使用授權)

這個案例看起來頗為無稽吧?以這個邏輯,小巴的士若果有播放電台,豈不是也要付版税?顧客在先達試手機時上 YouTube 看 MV,那是否先達小店也要付版税?這樣推論下去,是否全港上下都要付版税,變成好像真的交税一樣?網絡上看到有人說這是「文明社會尊重藝術創作的表現」,究竟這是「尊重創作」還是「濫收版税」呢?

(獨媒特約報導)上個星期,Facebook廣傳一張展示本地連鎖集團,大家族財團和領匯關係的圖,用來宣傳昨天舉行的小販發展的研討會。筆者參加了這個活動,並找來製圖人訪問。原來他除了揭破消費者選擇的幻象外,還藉此機會實踐二次創作。

他是Sonus Cat,是本地一名活躍網民。平日他從事網站設計,工餘就參與保育運動。天星皇后利東街,以至中區警署及域多利監獄活動也有他的身影。他在參與保留灣仔露天市集的工作後,開始關注小販政策:「我會接小販case,發現香港小販政策有好多問題,而且發現香港真係選擇愈來愈少,而大商家所做o既假選擇愈來愈多,所以做落去,希望有個抗衡。」他希望實現社區共治,讓小販、居民、附近小商戶及官員溝通,共治街道。只是灣仔的經驗不太成功,而花園街事件令他和其他運動者試驗一下。

作者為前職工盟組織幹事,現於法國留學

元崗新村加建

系列前言:僭建問題由去年四月申訴專員公署發表報告,指屋宇署和地政總署執法不力開始,燒足一年,由新界燒出市區再燒回新界。由林鄭月娥親自「嘔心瀝血」設計的村屋僭建登記制度,今年四月起生效,在新界村屋業主間鬧得熱哄哄:到底登記還是不登記?《八鄉錦田地區報》編輯小組走訪了僭建承建商、律師和建築師,解釋箇中內情。

全港都在談論陳光誠和何培蓉,我想起劉山青。

1980年,內地民運人士王希哲被判刑十四年,三十歲未到的港人劉山青到廣州救助王希哲的妻子,結果被公安拘捕,並控以「反革命罪」,判有期徒刑十年,1991年12月底才獲釋回港。

我一直很想知道,他在這十年浩劫裡,如何克服絕望。在如此極端惡劣情況下的體驗,對其他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恰巧昨天,在職工盟發起的五一遊行遇見他,便上前詢問。怎知他說:「當時,我把每一天看成是一個routine (常規),每天就是讀書、運動、進食、勞動和睡眠,由於有規律的生活,才不會精神錯亂,才能熬得過去。」

但是,在這樣的全控機構的陰暗囚室內,每天過著一模一樣的僵規生活,他怎樣保持希望?怎樣培養生存之勇氣?如何不會失掉個性?

(獨媒特約記者 Lotus 報導)一個半月前,《蘋果日報》報導銅鑼灣中心逢週日向訪客收取3蚊搭lift費,而實際操作中,該費用僅對外傭徵收。事實上,該大廈從去年5月起經已實行這一規定,當時《蘋果日報》亦有報導,而時至今日,這3蚊「電梯行政費」依然存在。儘管有關負責人在事件曝光後在大廈一層張貼了一張全英文的《Alleg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聲明此舉並非歧視,並輔以一張以中文書寫的對所收費用之解釋,該中心所定位及面向的消費人群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其行徑本質上是對外傭朋友的歧視性收費。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83
  •  2884
  •  2885
  •  2886
  • 2887
  •  2888
  •  2889
  •  2890
  •  289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