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Manson Wong
對一個罷課開始便積極投入整場雨傘運動的大學生如我,2014年好像只有三個月,其他時間的記憶都有點模糊。而「學聯」二字,大概是這段記憶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眼看著這陣子沒完沒了對這組織的否定及攻擊,我很想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學聯。在我的視角,學聯從來都不只存在於電視機、hehe團、或所謂大台。很多鎂光燈外的學聯成員及義工,包括各院校代表團及罷委成員,都存在於佔領區的每個角落。
金鐘佔領區裡你可能見過一個一臉疲態卻依然溫文的女孩。她奔走於各物資站、救護站間,埋首於不同大小的棕色箱子中,為不同群組提供物資及運輸上的協助。佔領運動較平靜的時期,她甚至寧願放棄參與學聯成員間少有的聚餐放放風,也不願把與各物資站救護站的溝通和與他們的安排推遲。對,這弱不禁風的女孩正是學聯的一人物資團隊的負責人。
每當我客串叉電站義工時,中午左右都會遇到一個睡眼惺忪、穿著freedom now tee的大男孩來取回他的啡色皮套電話。這高大又經常一臉靦碘的男孩每夜都帶著各院校的學生及義工走進佔領區的每個角落,與不同的留守者交談,了解群眾對運動方向及學聯決策的想法,為常委會內的討論提供民意參考。這需要「厚臉皮」地接觸不同人的工作偏偏落在一個因小事就會臉紅的大男孩身上,但他依然每夜默默地在佔領區中尋找下一個傾談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