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被語言、人心拒於門外——少數族裔的政治參與

圖:Mohamed Thalha

(獨媒特約報導)在去年的佔領街頭,每逢有非華人的面貌參與,總會引來注目。一海黃皮膚、黑眼睛中,滲入了白皮膚、藍眼睛,耳邊混雜廣東話和英語,讓有些港人懷念起殖民時代,說是久違的國際大都會感覺。剛移民來港兩年的尼泊爾籍Santo Chhetri,在運動開首也跟朋友們以學生身份,如一般大學生一樣走上街頭,為民主運動親力親為,可是他僅在佔領區逗留了三天。他的離開不是因為熱誠退去,反倒是感到不獲歡迎。這國際大都會並沒有容下所有的非華裔人士。

batch_IMG_9168
圖:Santo Chhetri(右)

「很想去參與,但人們總在拒你於門外。」

編輯室周記:路線之爭

攝:Manson Wong

雨傘運動的佔領結束不久,便出現了「退聯行動」與連串「光復行動」,在輿論上我仍然聽到不少屬「人民內部矛盾」的說法。例如,支持「退聯行動」的說,應讓院校獨立自主;學聯則說「退聯行動」讓中共很高興,因為學界內部鬼打鬼;支持「光復行動」的練乙錚說,雖然行動對水貨客及警察粗暴,但這是勇武,有用,能迫使中共及特區政府檢討一簽多行。而對此作保留的梁啟智,則認為「光復行動」的訴求是對的,但手法上製造港人對大陸人的仇恨,是用錯方法,誤入中共的圈套,使大陸人也憎恨香港人,強化中共的民族主義。

表面看來,部份論述也有可取之處,但其中一個共同缺點,就是沒有分析及判定兩個行動的政治性質。這兩個行動從核心參與者與組織者,都明顯有重疊,理據也接近,可以統稱為右翼本土主義。他們有特定的本土論述,戰意及敵意高昂,經常攻擊社運左翼,用一個老左的說法,這分明是路線鬥爭,不是一般意見分歧。兩者的關係即使不是你死我活,也非「壁壘分別」或網上口水戰那樣簡單。簡言之,鬥爭涉及反對運動的政治影響力及領導權。

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上)

香港好薯面書專頁

1)香港人習慣咗入口糧食,駛乜係本地種呀?

香港糧食主要來自中國,當下中國政府意識糧食危機,水土汚染,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視為國策之首,以菜籃子等政策規限城市過度蠶食農地,保障農民有地可耕;更四出爭取農地,如大型國企在2013年於烏克蘭投資面積約27個香港的農地產糧輸華。農地比黃金鑽石更珍貴,是普世共識。香港人要醒覺,內地糧食有任何短缺,香港只會是配給中最後一員,香港豈能獨善其身?唯有全面回購農地復耕, 讓本土糧食供應自主。

2)香港農業式微,農地丟荒又冇人願意耕田,講呢啲?

雜談「光復元朗」

三月一日黃昏由西鐵朗屏往紅磡列車,可能是元朗原居民的男女有以下的一些對話。「今日反水貨,我得閒都想去。」男子說,「元朗成八條圍村,加埋好多人」女子看似和應,但說了好多人後沒有繼續,不知他們是撐還是反下午的「光復元朗」反水貨客示威。

不過,剛才說話的男人看著火車上有線電視畫面下方元朗反水貨示威的文字簡報,像有感而發,說現在元朗越來越少本地傳統店舖,買奶粉的藥行成行成市,沒有什麼地方好逛,女的馬上高聲和應,全個元朗都是大陸人,放假都不想出街,有什麼東西要買便要跟大陸人迫,店員看到講普通話的特別殷勤,本地人十問九唔應。梁福元、梁志祥等這些原居民「代表」,聲稱元朗居民歡迎自由行,反對示威者「衝擊」元朗, 看來,他們並不能代表兩個疑似原居民。

究竟這兩個疑似原居民是元朗人的沉默大多數,還是那些下午動輒「X你老母」,罵人「垃圾」、「讀屎片」,甚至主動衝擊「光復元朗」示威者的中年男人為主的元朗人是大多數?在不時謾罵、起哄、大批傳媒追擊衝突場面的示威/反示威行動中,灰記聽到現場幾類示威/反示威以外的聲音︰

一名婆婆走過跟幾名看似女學生的示威者身邊,輕聲對她們說︰「你地學生要小心啲,我支持你地,但嗰啲人唔係人咁品,你地真係要小心啲。」她所指「嗰啲人」應該是俗稱「牛屎飛」的那群開口閉口「X你老媽」的反示威中年男人。

IT界政改聯署反篩選:要Facebook,不要微博!

(左起:Ricke, Tony, Jimmy)

由孟加拉看香港民主問題

孟加拉近年成立專門法庭對曾阻止國家獨立的人士進行一連串審判。去年十月,孟加拉國際戰犯法庭(International Crimes Tribunal)裁定伊斯蘭大會黨(Bangladesh Jamaat-e-lslami)領袖尼札米(Motiur Rahman Nizami)於孟加拉獨立戰爭期間犯下謀殺、強姦、使用酷刑等戰爭罪行,判處死刑。

孟加拉獨立戰爭期間(1971年3月至12月),估計死亡人數達300萬,被強姦的婦女有20萬,是20世紀最慘酷的戰爭之一。巴基斯坦對於爭取獨立的孟加拉人採取血腥鎮壓,直到印度派兵增援孟加拉,巴基斯坦先告戰敗,孟加拉獨立成功。當時伊斯蘭大會黨反對獨立,協助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對抗爭取獨立的孟加拉人。雖然四十年過去,失去摰親的人還是耿耿於懷,希望當年的犯罪分子都能被定罪。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於2010年成立了際戰犯法庭進行審訊,不過似乎針對的都是反對黨領袖,難免被人批評是借刀殺人,過程亦受到國際民間組織質疑是否乎合國際刑事標準。

人人監機會發起聯署 反對千億機三跑

聯署網址

1. 機管局失職,雙跑道系統沒有用好(註1)

2. 機管局隱瞞,平靚正方案棄而不用(註2)

3. 機管局謊言,空域衝突無解決方案(註3)

我們強烈要求:

1. 機管局必須
(a) 詳細解釋不用平靚正方案的原因
(b) 以白紙黑字的文件確認三跑有空域使用。

2. 三跑計劃必須諮詢公眾和經過立法會審議

我們呼籲公眾立即聯署。大家的聯署將由本網站直接電郵到運輸及房屋局、立法會秘書處及行政會議秘書處。

請即行動,守護公帑!

人人監機會

註:

1. 香港赤鱲角機場和倫敦希斯路機場都是雙跑道機場,赤鱲角的航班和乘客數字只有希斯路的八成,機管局的低效率明顯:

瘦夠

小時候,親戚都叫我肥妹仔,她們誤以為很親切,但其實很令人難受。自有意識以來,「肥」字就好像和我結下不解之緣,每年的身體檢查,姑娘都會叫我做運動、不要吃雞皮吃飯不要撈汁。然而其實我一直沒有吃雞皮,也少有撈汁。不管了,吃了才算。一直和肥妹仔相處得相安無事。直至中學。

小學生還未有性格的概念,無法分辦自大自卑善良自私,就只有feeling good和feeling bad,玩得埋和玩唔埋,哪會認為同學仔性格不好。中學就不同了,開始知道何謂性格。當自我形象較高的同學取笑你身形而你會感到難受,你就知道自已原來是自卑底。對,我開始被取笑。小學時期還停留於無性階段,中學生開始意識到這是女同學,那是男同學,大家又開始開一些玩笑,傳一些緋聞。然後好友一句:「砸死佢咩?你以為拍緊肥田喜事?」然後,白色校裙容易走光,向好友問一句:我有無走光?然後好友回答:「驚咩啫?你走光都無人睇嫁啦!」更頂癮的是,她取笑你之後,還真沒有打算正經解答你。當時我當然沒有真的喜歡那緋聞對象,所以沒有因此而傷心。只是你明白,原來肥的人,沒有資格喜歡人,甚至沒有資格得到一段正常對話。

中一某天,我下定決心減肥。

【遊.戲西環】城西導賞團 細味西營盤時光

西港島線最後一個啟用的車站–西營盤站,預計於本年三月底正式通車。二月中兩位香港演藝學院的碩士生Den和郎朗,聯同「拓展公共空間」及本地城市寫生團體「事吉茶記」,籌辦了《遊.戲西環 城市互動藝術教育計劃》(簡稱「遊.戲西環」),旨在透過「創意工作坊」和「儂.情城西」中的一連串活動,包括立體書製作、劇場、遊戲、訪問老店和導賞團等等,促進社區內的文化交流及喚醒參與者對自己所屬社區的情懷。在「城西導賞團」中,「拓展公共空間」的義工帶領參加者遊走西環巷里,感受歲月在西環留下的痕跡,共同思考空間運用和城市發展的種種。

在時光斜道上 思考空間運用

導賞團由正街街市出發,沿著正街的斜道往下走向海邊,領隊表示斜道是西營盤的標誌之一,在香港其他地方絕少見到可在高處望到盡頭就是海的斜道,而西營盤一帶的街道設計亦十分獨特,由正方形的脈絡組成,於駕車人士而言十分容易辨認。斜道兩側不見千篇一律的名店和連鎖店,亦沒有湧沓人潮,有的是傳統的街市魚檔、舊式茶餐廳、小型餅店、前身為當舖的臨時服裝店,和各自悠然走動的行人。


中山紀念公園大草地

往消失點的路途上-愛民邨

在這十至二十年來,政府所建的公屋居屋,大部分都屬於和諧式大廈。即使遊走在香港的不同角落,你也難以避免看到它們的蹤影,可謂「總有一橦喺你附近」。生活在乏味枯燥的城市,再加上倒模般的建築,叫人容易視覺疲勞。其實,在更早的年份,政府興建的樓房並不那麼單一,不同的屋邨之間各存差異,各有特色,例如老牌屋邨彩虹邨,就曾因其特色而獲得建築獎項;又如位處大坑的勵德邨,其中兩座便是全港獨有圓筒型公屋大廈。(筆記曾到過勵德邨,遊記在此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45
  •  2446
  •  2447
  •  2448
  • 2449
  •  2450
  •  2451
  •  2452
  •  245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