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南韓戒嚴風波過去一個星期,反對黨早前發起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惟在上周六(7日)的國會表決中,未能達到通過議案的票數門檻。昨日,南韓當局宣布禁止尹錫悅出境,並考慮申請對其夫人金建希採取限制出境措施。
【獨媒報導】兩間清潔公司「香港工商」、「民順」在競投房委會的清潔服務合約時,涉嫌從事合謀行為。競爭事務委員會昨日宣布,「香港工商」在一宗清潔服務合謀案件中,承認法律責任及達成和解,同意支付1,096萬港元罰款,同涉案的另一清潔公司「民順」同已承認法律責任。
競委會昨日發稿,指在2021年12月14日入稟競爭事務審裁處,向香港工商、民順清潔有限公司,及其3名董事陳明珠、鄭業釗及鄭學權展開訴訟。該案源於競委會接獲一宗投訴,投訴人包括在公屋工作的數名清潔工人,指包括香港工商及民順在內的清潔服務承辦商,在競投房委會的清潔服務合約時,從事合謀行為,競委會在收到投訴後展開調查。
涉2016至2018年期間合謀定價 合約總額高達1.8 億
根據陳述書內容,香港工商承認至少在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間,就提交予房委會的17份標書交換商業敏感資料,構成合謀定價,違反《競爭條例》的「第一行為守則」,並願意承擔法律責任。有關的招標項目涉及在房委會所管理的公共屋邨及其他大廈提供清潔服務,合約總額約1.8 億元;陳明珠及鄭業釗亦同意就牽涉入違反該守則,承擔法律責任。
(獨媒報導)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船隻資助計劃」,斥資近58億分兩階段為11條航線,更換44艘新船。首批新船於今年年初已投入營運,當中四艘混合動力的新船,將於今年年底展開為期16個月的測試,視乎結果將於第二階段採購中增加混能船的比例。
離島渡輪航線長期依靠政府資助,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船隻資助計劃」,資助11條航線採購44艘新船,總開支為57.88億。第一階段中,營辦商已採購22艘新船,12艘已抵港,其中9艘於今年3月起陸續投入服務,餘下3艘為混合動力船隻。當局指將於本月底開展試驗,餘下10艘新船則於明年第一季投入服務。
運輸及物流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使用環保船隻更切合環保,當局將就混合動力船進行16個月試驗,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會不載客進行,讓船長及船員熟悉操作,並觀察航行的穩定性;次階段則會以額外航班或營運非繁忙時段航班進行載客測試,料為期三個月。最後階段則會行走常規班次包括在繁忙時間載客,料為期一年。
(獨媒報導)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8間公司在網上招聘平台JobsDB 刊登匿名招聘廣告,相關廣告不但沒有披露機構名稱或可辨識機構身份的相關資料,更以「0000 0000」作為聯絡電話,裁定JobsDB 及8間公司不公平地收集求職者的個人資料,違反《私隱條例》的保障資料原則的規定。
私隱專員早前就JobsDB 刊登匿名招聘廣告進行五次查訊,發現招聘機構可以使用「私人廣告商」的名義刊登招聘廣告,而不披露機構的名稱。涉事的8間公司透過JobsDB 平台以該名義刊登匿名招聘廣告,以收集求職者的個人資料。
涉證券、服裝零售、中醫藥及運輸服務 以「0000 0000」作聯絡電話
在JobsDB 平台上,求職者在今年1月起,可根據廣告指示按「Quick apply」遞交申請並提供所要求的個人資料,一經遞交資料會被存放在JobsDB 管理系統,求職者有權要求JobsDB 從管理系統刪除其個人資料,JobsDB 亦可控制機構在什麼情況及時限下可閱覽相關資料。
(獨媒報導)機電工程署今年5月發生資料外洩,涉及在2022年3月至7月期間,逾1.7萬名市民就新冠病毒作「圍封強檢」的14幢公屋大廈的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機電署犯下四項缺失,包括沒有就個人資料保存期限制定政策,亦未有清楚向承辦商提出刪除資料要求,在完成強檢行動後更沒有主動採取相應行動刪除,或跟進及查核承辦商刪除相關資料的工作,裁定違反《私隱條例》,兼虧負公眾合理期望,形容情況令人遺憾。
市民通報揭發事件 機電署要求承辦商移除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公署今早舉行記者會,交代機電工程署個人資料外洩事故。今次事件源於有市民在今年4月底,向私隱專員公署通報,稱在ArcGIS Online 雲端平台輸入「受檢測人士資料」字眼作搜尋,便可找到相關資料。
公署在4月30日通知機電署,指其強檢行動中受檢測市民的個人資料,已可在毋須輸入帳戶及密碼的情況下,在ArcGIS Online雲端平台的相關網址被瀏覽。機電署此時才知道市民的個人資料外洩,遂要求承辦商當晚從該電子表格平台中移除涉事的個人資料,在5月1日再向公署通報資料外洩事故,表示懷疑由其持有的市民個人資料外洩。
(獨媒報導)一套電影,怎樣才算成功?票房要回本,還是要破紀錄?或者要拿獎?自言「我哋唔係電影人」,卻持續製作著短片和獨立電影的浪映画團隊,正帶著新作《野草》游走港九新界,在社區中流動放映。
茶餐廳、沙灘、band房、蘭桂坊的天台⋯⋯他們在過去兩個月辦了46多場放映,未來還安排了至少逾20個場次。以社區放映來說,可算是「大規模」。
本身也是視覺藝術家的導演古本森(Benson)說,自知《野草》不算很合乎主流大眾的電影,在戲院上映可能一兩周後就沒場次,所以選擇辦流動放映,帶點街頭藝術的精神:「拍完就直接比你睇,有個主動性,甚至乎可以一邊放映,一邊即興加入新的想法。」
或許,團隊本身就像《野草》中的三人幫小孩,自由而流動,才能拍出這一套以成長與別離為主題,卻不流於傷感,反而帶點俏皮而瀟灑的電影,隱約地回應著香港人當下的情緒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