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反對海下建丁屋 勿被漁護署誤導

海下灣擬建村屋地 物種豐富具保育價值
諮詢期前齊提反對意見 勿被漁護署誤導

城市規劃委員會建議在西貢海下灣村落以西一幅2.6公頃的土地,劃為「鄉村式發展」地帶,將可以興建近百幢村屋。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最近在當地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當地物種逾450種,包括8種具保育價值物種。這樣物種豐富而多變的濕地生境,漁農自然護理署絕不能視之為荒廢和雜草亂生之地,城規會更不可能將之劃作村屋發展用途,破壞海下灣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的整體性。

市民請於11月27日海下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公眾諮詢屆滿前,提出反對意見,保育海下灣這片重要濕地。該地鄰近只有30米距離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紅樹林,和貼近由猴塘溪流入海下灣的一條主流,若大興土木,自然生態勢受破壞。

追憶林振強

現在的歌曲,確實是難覓以前流行音樂的「簡單卻深刻」之魅力,旋律如是、歌詞如是,這可能跟社會變化得愈來愈複雜有關,人不會再那麼地單純,廣東歌內也很久沒見到有像《眉頭不再猛皺》般,帶著幾分童真幻想的歌詞。

在金曲滿天飛的八十年代初,黃霑、盧國沾、鄭國江的作品依然撐起市場的大半個天空,但那時屬於「新一輩」填詞人的林振強也已經漸漸冒起,他靠他的想象力開拓了另一個「派系」,構詞形式亦顯得更為大膽、更俱「機智性」和「幽默性」。如果要追根溯源,林振強的詞應該受到過黎彼得式的市井風格影響,他把「俗」搬上檯面,秉承著「只求傳真,不求高深」的宗旨,於當年的詞壇,也可能只有林敏聰「不合常理」的填詞思維,才足以與Richard天馬行空的想法相互輝映。

善用比喻,填出新意

旺角行人專區研減開放日數 政府卸責扼殺公共空間

(獨媒特約報導)旺角行人專用區啟用十多年以來,漸漸發展成獨特的公共空間,街頭表演、小販擺賣、政治活動等不同種類的活動都在此發生。活動愈趨頻繁,有居民、商戶投訴噪音問題,政府因此多次縮減行人區開放時段,結束時間現已由最初的午夜 12 時,提早至晚上10時。面對投訴,政府一直被動地縮減時段,逃避管理責任,今次也不例外。區議會正研究縮減旺角行人專用區開放日數,矛頭直指街頭表演製造噪音,無視行人區混亂的真正成因,一刀切扼殺具特色的公共空間。

區議員動議減開放日數 針對街頭表演者

現時行人區開放時段為星期一至六下午4時至晚上10時,及公眾假期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油尖旺區議員仇振輝於7月指行人區已陷入「無政府狀態」,提出動議減少開放日數,只於星期五、六開放,其餘時間恢復通車。

實現會社富德樓開幕辭

實現會社已開業三年了,剛好在全球佔領運動的中途誕生。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剛好遇上對的人,對的時候。剛開業的時候,佔領中環的朋友常來為發電機充電,以籌辦各式活動。我們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見證了一場全球最持久的佔領運動。 即使不是刻意提,當人問到實現開業時間,我總會脫口而出「即是佔領華爾街的時候啦」。

實現會社的名字,來自對「社會現實」的改寫、扭轉、重新拼湊。但,我們從未離開社會現實這四個字。在香港開書店是虧本的生意,我不會隱暪,有一陣子,我們還放了一塊薑在門口,任它發芽,是一種心理上自嘲為「撈偏」。

黃碧雲在悼青文書屋羅志華的《杜祭文》中,有這麼一段︰「羅志華那堆書,真可怕,他身後那一堆沒有賣出去的古籍,一套一套的,我不看所以也不知道是什麼書,在他身邊毒菌一樣生長,我說羅志華,這樣不是辦法。

他說,得喇得喇,我會執的喇。
 
那時開始每次上去我都會問他,幾時執。
 
他笑:你把口真係衰。
 
到口衰的人沉默起來的時候,事情就快要發生了。」

我每次讀到此處,總是背上一寒。後來劇作家潘詩韻向我借書佈置劇目《房間》,我才好似消了一棟心事。 可想而知,在經營實現會社的過程中,我總是戰戰競競,或者用更貼切的字——「憂患」。

書店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浪漫的心靈寄託,反而是必要的知識介入。如果符號世界不與現實世界糾纏,現實就不會是一個自覺的現實。

專訪陳璟茵:我驚,但仍要站出來

(獨媒特約報導)一場電視風雲,令一位二十歲女大學生成為眾矢之的,她就是10月20日香港電視發牌遊行中擔任司儀,亦同為「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的45萬人Facebook專頁的其中一位最早期的管理員──陳璟茵。

其實在遊行前,網上已經出現左翼「騎劫」港視運動之說,到集會當天,以「民間開放電視行動」名義申請遊行的左翼廿一成員區諾軒和陳璟茵,又因為主張以現場「商討」的形式去討論運動方向,以及義工在處理籌款箱時失當,被大堆網民圍攻,當中不乏抹黑言論,甚至直叫陳去拍日本素人輪姦片。

不能被嚇怕

坦白說,記者佩服陳璟茵再次面對群眾的勇氣,當知道她願意接受訪問時,的確感到意外。

「係會驚,但唔係一個令我唔敢行出黎的理由。」

「正正人哋攻擊係想我唔再出聲,如果我因為咁而嚇怕,如果我因一時怕事而錯失發聲嘅機會,係好可惜。(被抺黑)呢個唔係我一個人嘅代價,如果其他有志推動社會嘅朋友,見到原來有人因此而嚇怕,影響其決定,係不值得的。」

陳璟茵過去一個月因網絡欺凌,經歷了情緒失控崩潰,選擇再次走出來,她說除了是一種承擔外,更是希望藉此講清楚事件的來攏去脈,並從自己跌倒的一刻開始講起:

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陳茂波假諮詢 村民以假面具相迎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天2013年11月16日落村巡視新界東北新規劃發展計劃當中受影響的粉嶺北區域,由虎地拗村開始,途經天平山村、石湖新村、及馬屎埔村。最後地點為馬屎埔村的馬寶寶社區農場。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的成員與村民在馬寶寶社區農場與陳茂波見面。

當陳茂波到達馬寶寶社區農場,村民即與陳茂波保持距離,並邀請陳於村民為他預備的茶座就坐。場地安排一列長枱,區隔開陳茂波與村民,保護村民不被陳茂波及其隨行的一干人等騷擾,包括陳茂波身邊的保安人員。

村民拒絕公關表演 大話高官互相對望

陳茂波並不肯就坐,希望與馬寶寶社區農場的成員對話。然而雖然陳茂波在馬寶寶社區農場,不過是次民政署的安排,其實是與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會面。馬寶寶農場祇是借出場地,並不是接待單位。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對於陳茂波連所會面的對象都不清楚,深表失望,覺得目前並沒有對話的必要。最重要的訴求:不遷不拆,政府當局亦已清楚,這時,不願與陳茂波有近距離接觸的村民舉起預先準備好的梁振英面具及標語,不發一言。梁振英的面具有多種款式,有奸笑的、作狀嚴肅的、合眼的不一而足,與陳茂波無言對望。

你支持特區政府人道援助菲律賓人民嗎?

圖為編輯所加,來源自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撥4000萬向菲律賓賑災,議員黃毓民説人質事件未解決,反對撥款,又説如果政府要顯示「人道」胸懷,他同意捐廿蚊給菲律賓。我認為毓民講的,即使有人視為見死不救,行為只算是冷漠而非加害,沒行善亦沒作惡。

特區政府要求撥出的捐款,是「人道援助」,這是國際間的協定,經由聯合國提倡,亦受到一些國際救援組織,如紅十字會的參與和附和,對陷於災難痛苦的人,只要是人,便會施予援手和救濟,被視為責任,那裹有危機或緊急狀況,便有責任出動提供。國際協定,當然是政府與政府間、國與國間的事,但遇上特區政府撥出公帑提供「人道援助」,包括在大陸發生的災害,香港人總會問,我們應否支持特區政府履行這項國際協定,即支持捐款呢?這個問題會立即將問題轉化成「我應支持政府的決定嗎?」。

為何針插油麗邨?

孤立的小學,瑟縮在油塘區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中。

昨日傳媒報導,房屋署向觀塘區議會提交文件,計劃在油麗邨第七期發展面積約0.19公頃的地盤,興建一座40層的「插針樓」單幢式公屋,提供約500個單位,預計容納約570人。最快明年動工,2018年落成。

不止油麗邨,據聞其他已發展公共屋邨也可能會面臨相似命運,而官方說詞是要解決本地房屋供應不足問題。這些「盲搶地」的措施,勞民傷財,真的有大用嗎?

阿敏:追逐夢想,也有錯?

文/ 舍利

11月7日,一個永遠烙印在她心中的日子,那天的天色,跟她心情一樣,被一層灰暗而濃厚烏雲,掩蓋著,烏雲有著一種壓在胸口、無法令人釋懷的重量,她無法爭脫這種重,一種幾近不能承受的重。19天的留守以後,阿敏繼續回到工作崗位,把未完成的工作完成,然後又怎樣?在小島上,她努力工作,堅持自己的理想,換來了甚麼?一個虛耗青春、不容許有夢想的地方,實在不值得人眷戀。

以辭職控訴TVB不人道制度

阿敏得不到續約,只會工作到下年2月,然後或者會去working holiday,暫時離開這個地方。她的工作,是做綜藝節目及紀錄片的後期工作,其實無必要離開,大可試試其他電視台,阿敏搖搖頭說,很難,曾經滄海難為水,她說其他電視台的紀錄片很難做到香港電視的級數,「NOW和有線的人,大多來自TVB,因為王維基不是電視人,才會願意冒險。」

阿敏進入港視前,做過TVB,她以「車衣女工」來形容自己當年的工作,「所有部件已有人準備好,我只要把它們縫合,根本不會有自己的output,即使你有意見,監製也未必會批,不是人們沒有心思,而是工作太趕!」在TVB那時,她做PA(助理編導),一星期工作6天,拍8天的節目,絕對是一個勤勞的工廠女工,但她也樂在其中,因為很充實,她笑說,自己最拍悶,做過OL,準時放工逛街食飯,太無挑戰性。

如何不讓你白白死去?——《星星之火——全泰壹評傳》 簡介

趙英來 著
劉建洲 譯
勞動力 出版

文:覃

零.前言:有關英雄的憤慨

2011年,當我還在使用臉書的時候,曾收到一則消息。一名南韓造船廠女工人金珍淑(譯音),獨自在釜山造船廠高達三十五米的巨型起重機頂靜坐抗議超過二百餘天(最後的數字為309天),為四百名遭裁員工人請命。由吃飯到大小二便,均只能在高空那狹小的空間裡進行,期間經歷的種種,實不足為外人道。這段新聞在我的友儕圈子裡瘋狂傳著。閱畢以後,我感到非常不快。「是不是只有這種慘烈的英雄主義,才能獲得大家毫無代價可言的讚與分享?」我近乎發洩的寫下了類似的話語。

撇開一些反精英的情緒,筆者的厭憎在於我們消費英雄事蹟的心態,獵奇驚嘆以後,就再沒有甚麼以後。整件事是如此的廉價。事實是,我們不願行動,才出現了英雄們不斷慘烈的犧牲。我們忽視了這些英雄們背後所付出的到底有多沉痛。他們所承受的熔鍊,不只是因為造化陰陽與社會制度,我們也是責無旁貸。而最後他們所獲得的,就是我們不到一分鐘的關注。

誠然,在這些犧牲之中,我們的確看到了意志的巨大能量,以及人性高貴的一面。如果你確認你真正需要一個英雄,那麼本書之中的全泰壹,他就在這裡等著你。

一.全泰壹簡述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04
  •  2805
  •  2806
  •  2807
  • 2808
  •  2809
  •  2810
  •  2811
  •  2812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