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訴人在會上撕毀有條件租約計劃的宣傳單張。
(獨媒特約報導)正言匯社連同約10名家暴受害人今早於立法會提出申訴,指原本用以保障家暴受害人房屋需要的「有條件租約計劃」與「體恤安置」融合,導致很多受害人未能獲得適當保障。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新修訂條例使政府「賴貓」,申請人要在港住滿7年及有子女才能通過審批,此外獲接納個案數字一直平穩,是「有古惑」。他表示會與約見社署及醫管局跟進。
「有條件租約計劃」成立於1991年,幫助正在辦理離婚手續,而有急切住屋需要的受害人,不論有無子女都可以申請。不過計劃實施至今,一直很少成功申請的個案,每年平均只有約300人受惠,但家暴個案則有近7,000宗。而於2011年,計劃的宣傳單張加入「需符合申請『體恤安置』的基本條件」,違反當初成立計劃的原意。計劃本身並不考慮任何醫療因素,但「體恤安置」則有規定如殘障或天災人禍的影響下批出房屋,而社署處理個案時要求受害人提供醫生證明,將房屋需求及家暴問題連結於醫療因素,令一部分沒有或不敢求醫,及身體被虐待但未至殘障的受害者不能及時獲得房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