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家暴受害人申訴社署房屋援助多限制

申訴人在會上撕毀有條件租約計劃的宣傳單張。

(獨媒特約報導)正言匯社連同約10名家暴受害人今早於立法會提出申訴,指原本用以保障家暴受害人房屋需要的「有條件租約計劃」與「體恤安置」融合,導致很多受害人未能獲得適當保障。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新修訂條例使政府「賴貓」,申請人要在港住滿7年及有子女才能通過審批,此外獲接納個案數字一直平穩,是「有古惑」。他表示會與約見社署及醫管局跟進。

「有條件租約計劃」成立於1991年,幫助正在辦理離婚手續,而有急切住屋需要的受害人,不論有無子女都可以申請。不過計劃實施至今,一直很少成功申請的個案,每年平均只有約300人受惠,但家暴個案則有近7,000宗。而於2011年,計劃的宣傳單張加入「需符合申請『體恤安置』的基本條件」,違反當初成立計劃的原意。計劃本身並不考慮任何醫療因素,但「體恤安置」則有規定如殘障或天災人禍的影響下批出房屋,而社署處理個案時要求受害人提供醫生證明,將房屋需求及家暴問題連結於醫療因素,令一部分沒有或不敢求醫,及身體被虐待但未至殘障的受害者不能及時獲得房屋援助。

同德大押清拆 古諮會主席:可惜

(獨媒特約報導)80年歷史的灣仔地標、屬三級歷史建築的同德大押拆卸在即,有團體發起網上聯署,要求發展局將同德大押列為暫定古蹟。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接受獨媒訪問時表示,暫時無意跟進行動,但指個人對『每幢被清拆的建築物都會感到可惜』,另一名古諮會委員、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則稱要收到民間的正式文件,才會考慮開會商討。

林筱魯:可惜

同德大押清拆在即,記者致電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林沒有正面回應會否跟進,指自己不可以代表古諮會作出任何承諾。他個人亦不願意回應會否支持同德大押列為暫定古蹟,但指自己會為被清拆的歷史建築物感到可惜。他承認現時保育工作困難,牽涉社會公眾利益及私人業權,又關乎公帑,必須審慎處理。

林筱魯強調過去2年,古諮會不斷就保育屬私人業權的歷史建築物進行工作,並曾向公眾諮詢應否以公帑購入或強制徵收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但所得意見兩極,反映社會對保育政策出現分歧。他又表示古諮會已向政府提出不少意見,『咁多建議,我諗政府都仲消化緊』。

林筱魯表示古諮會短期會集中討論如何向私人業主提供誘因,阻止清拆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誘因包括提高維修建築物的資助金額及提供免費顧問服務予私人業主等。

澳式足球名將被噓 引爆種族問題激辯

近日,澳洲出現了關於歧視原住民的廣泛辯論,起因是澳洲式足球(Australian football)名將,有原住民血統的Adam Goodes在七月底受不了球迷的喝倒采聲而決定暫停參加賽事。

Adam Goodes效力的是悉尼天鵝隊(Sydney Swans)。他曾兩奪助球隊擲下澳式足球聯賽(AFL)總冠軍,亦曾五次入選年度明星隊。除了被視為一流的運動員外,在場外他也積極為原住民的權益和地位發聲。去年初,Adam Goodes更獲選為澳洲年度人物。他在獲獎致詞時強調反對種族歧視,並提到澳洲國慶日(Australia Day)難以為他帶來歡樂,因為該天只不過是紀念歐洲移民到達澳洲大陸的日子,而原住民的歷史卻被遺忘。一年後,當他再次出席澳洲年度人物的頒獎禮時,Adam Goodes公開表示澳洲憲法應該承認原住民和托利斯群島島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s)。

城大學生司法覆核大窩坪綠化地改劃   環團:有信心推翻城規會決定

(獨媒特約報導)兩名城大學生今日入稟高等法院,要求司法覆核,內容指城規會今年5月通過的改劃石硤尾大窩坪綠化地為低密度住宅用地決定。兩名學生皆指決定在程序上不公義,亦會破壞生態。大窩坪居民關注組連同環保觸覺、民協立法會議員馮檢基、區議員吳美今午亦有前往高等法院聲援,團體在高院門前高喊「反對改劃綠化地 反對砍樹起豪宅 我要真供應 不要豪宅 」,要求暫緩招標。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稱,有信心能推翻城規會決定。

政府於2014年3月建議把一幅位於深水涉大窩坪、約兩公頃的「綠化地帶」用地改劃為低密度住宅用地,並把該地納入賣地表,政府預計該地可提供980個單位,最高樓面面積為63.2萬平方米。經公眾及深水涉區區議會諮詢後,城規會於今年五月十五日通過該改劃建議。城規會發言人任雅薇當時表示委員一致認現時房屋供應短缺,需要市區邊緣地方建屋,故雖該地有綠化用途,仍需作取捨。委員指當時共收到逾5100份申述書,大部份持反對意見,惟委員認為發展不會影響行山人士及區內交通。

城大學生:城規會議決程序不公義

前亞視新聞部高層空降港台 曾誤報江澤民死訊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今日公佈委任前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梁家榮為廣播處長,明日履新。梁家榮任職亞洲電視新聞部期間,曾因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而引咎辭職。吳志森認為梁志榮在江澤民死訊事件上未有好好把關,擔心他不能頂住政府高層壓力。對於連續兩任廣播處長均為「空降」,謝志峰則認為港台內部有人員可以勝任處長一職,不須「空降」。

政府今日下午公佈委任梁家榮為新任廣播處長,梁家榮在70年代加入傳媒界,曾任無線電視主播多年,2006年加入亞洲電視,08年成為亞視新聞部高級副總裁。不過新聞公報中未有提及梁在2011年出任亞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期間,亞視新聞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梁家榮最終以「私人理由」辭職。。

吳志森:擔心梁家榮把關能力

「沉默」港大校友聯署反擊  傳校委會「轉場」校外開會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校委會以「等埋首席副校到任」為由延遲任命副校長討論爭議不斷。自7月28日有學生衝入會議室後,有校友及團體發起聯署,斥港大校友關注組「騎劫」,今日又登報譴責暴力及「不文明行為」,惟4467人中僅103校友公開姓名,各親建制人士近日亦群起聲討學生行動。關注組副召集人王振星指「騎劫」從不存在,對於譚廣亨獲改任為「臨時過渡首副」意味,他指根據校委會邏輯,既然譚需要代理首副工作一段較長時間,就應馬上委任副校,批評校委會「自打嘴巴」。

此外,有傳校委會將考慮校外開會以方便報警。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指要方便警方而改變會議場地不合理,並強調校委會主席梁智鴻不可違反定必繼續在原址開會的承諾。

建制校友聯署譴責學生和校友干預校委會

【香港是我家系列(四)】Sandeep Chulani:「印度是我的國家,香港是我的城市」

圖:Sandeep Chulani

晚後,我們從油麻地地鐵站穿過一條一條小巷,走到櫻桃街公園。除了中間經過的一道天橋,基本上我完全不記得來路 - 有人帶的時候,我不怎麼看路,反正本來就是路痴。

Sandeep Chulani 也不怎麼看路。他時而爲路邊的廉價煎釀三寶垂涎三尺,用純正廣東話跟店主搭訕;時而講講他那在不遠處並已經易名的小學,數數當年;同時,雙腳彷彿自己長眼睛,信步在我弄不清的小巷裡,不多久我們就到了公園,坐在一群正播著音樂練群舞的阿姨旁邊。

在這個區,Sandeep 比我更像本地人。不,我總是忘了,他根本就是本地人 - 土生土長,在這裡度過三十個寒暑的本地人。如果你問他,他絕對會說「香港是我家」。

同德大押業主  澳門保育案例

photo by 高祈

這幢樓高三層的戰前舊樓,由澳門第二代賭王、有港澳「押業大王」稱號的高可寧家族持有。高可寧家族在港澳兩地從事典當多年,在澳門也是有進行押店的保育。澳門的典當業展示館,就是高家原來持有的、具90年歷史的德成按。

位於澳門新馬路的德成按,現為典當業展示館,建於1917年。自1993年德成按結業後,物業一直空置。及至2000年,業主有意將其出售及將建築物改建。其後澳門政府主動與業主接洽,並協定政府出資140萬元進行修葺。修葺成現時模樣後,政府可利用當樓的底層以及貨樓作為典當業展示館;當樓的其他層及相鄰的富衡銀號,則交由業主使用。典當業展示館於2003年3月21日正式開放,樓上則為金庸圖書館,供市民參觀。此修復文物項目,曾獲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可惜在香港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古蹟辦表示曾三次聯絡同德押業主商議保育,但對方維持拆卸計劃。發展局卻無積極介入,像景賢里的例子般由更高級官員與業主商議。發展局其實可將之列為暫定古蹟,為歷史古蹟「買下」時間,在不影響業權的情況,達至民間、政府和業主三贏。

告急!【停止清拆 要求發展局將同德押列暫定古蹟】
即行動 → https://goo.gl/Hq93VV → 及廣傳!

懇請大家聯署要求發展局為香港珍貴的歷史及文物古蹟負責,保育碩果僅存的同德押。

迫出來的勇氣——古洞北村民高大姐

(獨媒特約報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看似「平靜」下來,但推土機從未停止。除了發展商開始在粉嶺北收回土地外,北區區議會上月30日亦討論新界東北前期工程,同位發展區的古洞也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至於村民呢?他們繼續守護這片土地。

今年約60歲的高大姐並不高大,膚色頗黑,神態中流露出刻苦與幹勁。你或許以為她是一名典型的農婦,「鄉村總會撞到幾個」。不過高大姐除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外,亦是古洞北發展關注組一員。

她,到立法會就新農業政策發言,談的是保護土地。

她,在陳茂波落區時發言,談的是不遷不拆。

30年

數年來,高大姐為守護自己的家園不遺餘力,她住在古洞北村住了三十多年了。丈夫在5年前過世,2名女兒已遷出市區居住,兒子兩夫婦及小女兒仍與她同住。

教會一蚊租,成就「政教勾結」

本人曾提及,不少大教會的中產特性令教會偏向保守。事實上,保守的風氣不只影響大教會,連中小型教會也漸趨保守,為何在基層信徒為主的中小型教會也出現同樣的情況?

以「一蚊租計劃」利誘

眾所周知,政府經常以象徵式「一蚊」的租金出租官地給予不同團體,以筆者所知,不少中小型教會得到政府以「一蚊」的象徵式租金,租借公屋最下層的地方,或社區中心的一部份,用作營運教會。

由於中小型教會本身缺乏資源租借地方,只好依賴政府提供的「一蚊租」計劃。而政府亦可以用此方法迫使教會「順服」,使教會對地方事務或政治問題減少發聲,一但教會違抗政府的心意,政府便立即撤銷「一蚊租」的優惠計劃,漸漸地教會也減少論及政府的施政,即使該教會的牧場或傳道人對政治有不滿,也不會高調談論時政,更不會參加遊行及聯署,擔心被政府秋後算帳而取消「一蚊租」的優惠。

以筆者就知,不少中小型教會的信徒並不認同政府的施政,希望舉辦討論會談論政府的施政,更邀請支持及反對政府施政的教友擔任講者。不過,教會為避免麻煩,擔心掀起信徒反政府的思想,而禁止任何形式的公開討論,更希望各信徒為教會的「前途、發展及利益」,而減少談論政府施政。由於教會領袖們擔心開罪政府,使政府官員不再提供優惠,他們便禁止一切關於政治的討論,只準討論教會的發展及靈性生活。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29
  •  2330
  •  2331
  •  2332
  • 2333
  •  2334
  •  2335
  •  2336
  •  233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