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正下著大雨,「大興玻璃」店內只開三兩盞燈,微暗;帳篷也給拉了下來擋雨,招牌被遮了半個,更暗。若不是刻意留神,當你行過大圍積富街時,或許你會因看了《飲食男女》而去吃豬腸粉,但豬腸粉店旁邊的殘舊玻璃鋪,卻很易被忽略了它的存在。老舊和狹小的鋪位由寮屋修建而成,在這不起眼的角落默默佇立了數十載,一直為客人製作各種玻璃器具,例如浴室的鏡面或是西班牙別墅專用的半月形窗玻璃等。 這東主正默默靠累積了幾十年的手藝,養活自己一家。無奈這年暑假,強權卻突然來襲,令本來想低調默默工作的廖啟能,無奈踹息。是要向強權屈服嗎? 還是要做大衛,迎戰哥利亞?
學藝三十年 行業漸式微
廖啟能是典型的老香港人,五十年代已在積富街這個位置經營玻璃事業,未結婚以前,一個人食、住、工作全在這不足五十呎的鐵皮鋪內。廖啟能還愛保留舊有香港人改名的習慣,將名字縮短為「廖能」,是那一代人很流行的做法。廖能如今已八十多歲,近年已退休,鋪頭就如舊式手藝般,一代傳一代,交由家中兩位男丁主理,長子廖錦文、二子廖錦明現在是玻璃鋪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