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轉自:攝獵街頭 Buskerazzi Page
(刊登於2015年8月4日)
幾日前(2015年8月1日),西九文化區(下稱:西九)落實第一階段「街頭表演」計劃,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試行。「西九文化區街頭表演指引」(2015年7月版本)(下稱:指引),亦於當日同時生效。
好不容易才知道試行落實的消息。按照其說法,「街頭表演往往涉及共享公共空間」。要是西九想鼓勵大眾街頭表演,並使用公共空間,試行的推行為何如此無聲無色?
有志於西九文化區街頭表演的人,必須申請當局頒發的「街頭表演許可證」,通過管理局演示,方可在該地區表演。不僅如此,申請者還必須遵守該指引的條件及規定。姑勿論申請過程是否繁複,新修訂的指引內容,又能否得到街頭表演者的認同?指引究竟傾向保障街頭表演者的權利,抑或帶來額外限制?
對街頭表演者的指引
1. 金錢打賞
西九指出,「街頭表演者可在演出後接受自由捐獻」,但又「不能主動索取打賞」,簡直像「欲拒還迎」般語帶曖昧。要是街頭表演具有觀賞價值,打賞是出自觀眾的鼓勵,就不存在是否「主動索取」的考慮。不論意圖或企圖,打賞就是打賞,所以建議後者不用在指引中點出。而國際上的街頭表演,大多都會涉及打賞。
2. 開放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