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康文署送尖東逾30萬呎地予新世界「管理」 團體憂「私有化」

(獨媒特約報導)城規會將於今日早上(8月21日),討論康文署及新世界發展就尖沙咀海濱發展計劃的申請(編號A/K1/250)。該計劃擬將星光大道延伸至紅磡鐵路站對出的海濱路段,以電影及文化藝術作主題重新包裝。當中最為要命的是,全部約31萬平方呎路段將交由私人地產商新世界發展管理,康文署的理據為新世界擁有營運星光大道經驗及減少政府財政支出。環保觸覺及尖沙咀居民關注組,昨在尖沙咀海濱抗議,認為是將公眾資產拱手讓予發展商,促城規會否決申請。

區選撞區 青年新政促初選 民主黨尹兆堅:幼稚

(獨媒特約報導)區議會選舉臨近,今屆多個選區都有泛民主派與「傘兵」撞區的情況,其中在3月尾成立的青年新政在至少三個選區與民主黨「撞區」,包括中西區(堅摩)、油尖旺區(大南)和葵青區(長安),他們促以初選解決,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則直指青年新政「幼稚」。

青年新政:應由港人決定何人出選

青年新政暫擬派出9人參選,其中擬出選的3人周世傑、趙旭光及黃俊傑,與民主黨的冼卓嵐、馮文韜及何志偉在堅摩、大南及長安撞區。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回應獨媒記者查詢表示,他們不會與泛民主派協調,但會讓香港人決定支持那一方,因此建議以初選的方法解決。梁頌恆又指,被泛民主派視為其控制的區域根本沒有生死約,所謂的「爭」與「被爭」票源的問題難以斷定。除初選外,梁頌恆對於以公民提名,即在提名期截止前由收集得較多提名的人參選解決撞區問題的方法,亦認為在技術上可以接受。

尹兆堅:青年新政「幼稚」

民主黨尹兆堅回應獨媒記者稱,認為青年新政提議的初選並不比民調更有代表性,甚至更差。他指初選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建制派或參與初選投票,影響初選最終獲勝者的結果,其負面影響「致命」,指青年新政「簡直冇政治智慧」。

活化尖沙嘴海濱:公私營合作借屍還魂

康文署聯同新世界發展提出一項名為「活化尖沙嘴海濱」計劃,明日(8月21日)將會交由城規會審議。

根據城規會文件指出,計劃由香港文化中心以西的梳士巴利花園開始,經過星光大道,一直延伸至連接紅磡鐵路站的尖沙咀海濱花園,佔地近0.4公頃(即五分之一個維園);又指現時該範圍大部分的用地都未被充分利用,建議在天橋下的空間及綠化空間加設新的食肆及商店,以提升功能性及質素。其中尖沙嘴中心對開會加建一座香港電影發展歷史的展覽場,並設有食店及零售店。展覽場上蓋則是園林觀景瞭望台。海濱花園尾段會發展為天橋花園及表演場地休閒區,紅磡繞道天橋下的空間預留作多功能空間,可供舉辦文化活動及才藝表演。

假如不是有外地朋友來香港,想到星光大道拍張「到此一遊」的照片,等閒香港人也絕不會跑到現時尖沙嘴海濱一帶,「用地都未被充分利用」確是不爭的事實。但問題是,現時全港各處由康文署管理的公園,除了因為管理過於嚴苛、造成市民活動自由大受影響外,真正「被充分利用」的又有幾個?根據2013年審計署的第60.4號報告書,截至2012年底,單是康文署管理的公園和花園共有1,503個,總面積達973公頃,直接負責公園/花園日常運作的員工約有5,100名,包括1,700名分區辦事處人員和3,400名承辦商員工,即平均3.5人管理一個公園/花園。

尖沙咀「公地私管」政府涉三違反

保護維港是大部份香港人多年來堅持的目標,但正當市民以為政府已放棄填海政策,維港樂得安穩之際,維港海濱正在政府默許之下靜悄悄私有化。市民前仆後繼保護維港,倒頭來保護了地產商利益。一不小心,香港人又再上當。

城規會本周五將會審議一份「活化尖沙咀海濱」的申請,名義上是優化和擴建星光大道,實質上是把31萬平方呎最珍貴的維港海濱政府土地拱手交給私人地產商管理 - 沒有公開諮詢市民、未經正式投標,香港人以後的活動和使用公共空間的公民權利均需受制於地產商,兼且範圍從香港藝術館旁的梳士巴利花園延伸逾一公里至紅磡海底隧道入口的海濱。換句話說,市民將來到尖沙咀「黃金海濱」地段,無論是散步釣魚、拍手看煙花、一舉一動都要在地產商管理監視下進行,街頭表演、示威遊行更需預先申請,政府毋須出手,已可用管理公司名義封殺一切不合心意的民間活動。

誰有這等呼風喚雨的能耐?當然是與梁振英政府過從甚密,兼在尖沙咀海旁有龐大地產項目的新世界集團。

如果電車毫無意義,孝順也沒有意義

有人說,香港應該消滅電單,可以改善交通擠塞。

如果電車沒有存在價值,孝道也沒有存在價值,我父母沒留下幾個錢,在生時缺乏賺錢能力,在經濟效益上,我是應該早將他倆踢出家門,現在他倆雙逝,我不該懷念;情愫、回憶、心靈的飽足,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是拖着人後腿的雜物。我們應該前進,廢掉情感。父母有樓房,就保留,如果不能,消滅父母。

導致交通擠塞?你是不是指我阿婆?她86歲,膝蓋有問題,走得好慢,每當我拖着她散步,步伐急促的我,也變成慢慢的走,導致人流擠塞。紅綠燈的轉換速度,有時根本不足夠讓老人橫過馬路,他們只能半跑半跳的過,有時明明轉燈了,車輛得等待他們走最後幾步才能開車,導致交通擠塞,導致發展步伐緩慢,值得消滅。用鐵鏈鎖着她不錯,免她走出家門,她進電梯的動作緩慢,阻礙電梯裡趕着上班賺錢的人,太糟糕。要廢除她。

還有,她很喜歡乘電車,也許她比電車更應該及早被殲滅,反正她不能為遊客帶來景點;電車比她還要實用。實情是,為何要留老人在呢?將他們統統放到山洞裡算了,改善交通,加速社會發展,我們還可以賺更多更多的錢,路上還可以有更多更多的汽車,社會還可以跑得更快,更快,再快點!再暢順點!貪念再大一點!電車毫無意義!感性東西!孝道毫無意義!你用計數機跟我計計孝道,算不出什麼來嘛,都說沒意思咯!

天津爆炸預示 官商同體的命運

有關瑞海的官二代背景,目前有不少猜測。其實,天津大爆炸所暴露的腐爛,還有另一面的。儲存危險化學品倉庫,距離民居大大少於規定的一千米,儲存的山埃,又70倍於規定,人們不得不問,究竟瑞海如何通過政府的安全評估報告的?又是誰為其發出報告的?大家不用猜,網上都有了,是一家叫中濱海盛的公司。8月17日的新京報,把這家公司稱為「紅頂中介」,而無明言。但再讀北京青年報,就明白了。這家牟利性私人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是以安全中介服務(安全評價、安全技術諮詢及開發)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前身為「天津橡膠工業研究所安全評價中心」,2008年再與「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整合為「天津中濱海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紅頂中介」無往不利

香港有關危險品的監管,有《危險品條例》。而香港政府有關部門,不能為申請儲存或製造危險品的申請人,指定任何顧問公司。但大陸官府的潛規則,是指定顧問公司(大陸叫中介),然後背後分肥。

我們男人也要解放

文/林燁,方剛

【編者按】藉著回顧《紅樓夢》裡曹雪芹的性別角色意識與賈寶玉的「男人解放」形象,林燁和方剛為我們呈現出文學作品中,挑戰父權社會及其「倫理規範」的可能。有別於籠統的女性主義研究,兩位作者對《紅樓夢》的角色進行深入的分析,一方面,顛覆男性於兩性關係中,必然成為壓迫者的既定形象,藉此打開男性參與婦運的可能,確立男性於運動中的角色;另一方面,他們指出性別與階級之間具有錯綜複雜的關係,提醒我們對社會進行分析時,需要注意其複雜性,不能將事件過份簡化為純粹「階級的」或「性別的」。若果,讀書認為自己也是男性的女性主義者(Men in Feminism),或者想要進一步思考男性於父權社會裡的角色的話,「我們男人也要解放」這一文章定必不能錯過。

所謂社會性別角色,俗稱「第三性別」,是在生理性別差異的基礎上的,由歷史文化規定的男女兩性的社會差別,是社會依據一個人的性別而對其做出的在舉止、著裝、行為、處事等方面的要求。譬如,今天人們對男性的一般要求是剛強果敢、事業有成、沉穩幹練、不拘小節,等等。對女性則有差不多與之相反的另外一些要求。如果符合上述要求,就會被視為正常、健康,甚至成為傑出人物;如果​​背道而馳,即為反常、病態乃至打入另類。

我們男人也要解放

香港哲普書

今天在公共圖書館走了一趟,在哲學類書櫃看到兩本台灣出版的哲普書,一本是張智皓的《今天哲學了沒》,另一本是朱家安的《哲學雞蛋糕哲學》。有趣的是,這兩書在台灣可算是暢銷書,但在香港似乎沒多少人知曉。這不禁令我想到為什麼兩地會有這樣的差異。

也許有人會說:這當然啊,台灣出版的哲普書自然在台灣比較受歡迎,畢竟兩位作者都在台灣公共媒介略有名氣。嗯,這種解釋不錯,但還不夠充分。首先,這兩位作者能夠在當地靠哲學打響名堂,但如果地點換成是香港,似乎難以成功。其二是,不論是翻譯的、還是華人地區出版的哲普書,在香港的銷量向來平平無奇,雖然據聞已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與台灣相比簡直是小毛見大毛。

不過,其實香港也曾出現過閱讀哲學的熱潮,那就是2011年出版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本書打破多年來香港只有流行小說或投資理財書才能躋身暢銷書榜的慣例,風頭可謂一時無兩,但(不幸的是)熱潮也很快過去。相反,在台灣,這本書卻掀起廣泛的哲學熱潮,網絡出現大量相關的討論、其他台灣哲普書的銷量也因而受惠、台灣當局更因此邀請作者Michael Sandel到當地演講。

政府部門零作為 般含道醫院道石牆樹任車撞擬斬

(獨媒特約報導)路政署又計劃在般含道再次出手斬樹,最新目標是位於般含道及醫院道交界、逾30米高的細葉榕石牆樹,該樹長於路旁,長年遭車輛碰撞,各政府部門長年未提措施保護,近日擬以危險為由移除,美港聯盟發起聯署反對,促先進行詳細檢查並採取補救措施。

路政署最新斬樹目標同樣位於般含道,該石牆樹長於般含道底部,位於醫院道旁,對面為食物安全中心。該處道路狹窄,由般含道轉入醫院道的車輛,常因未及注意該樹的根部及頂部,時常發生碰撞,損及樹木。今年4月,便有一部七人車撞及樹木根部翻側。

一人一信 捍衛電車道路使用權

捍衛電車道路使用權 反對盲目增加汽車路段
設立中區行人及電車專區 一人一信捍衛電車大聯盟

網上聯署連結

近日,有顧問公司向城規會申請中區電車禁制令,指港鐵西港島線通車後,電車再沒有連接東西的接駁功能,建議將電車趕離中區交通繁忙路段,讓出其專用軌道改為普通行車線,改善中環附近的交通擠塞狀況。

就此,我們成立「一人一信捍衛電車大聯盟」,呼籲市民聯署捍衛電車道路使用權,反對盲目增加汽車路段,反對有關中區電車禁制令的申請:

1. 電車在香港運作超過一世紀,絕對是我們最重要的城市標誌之一,亦是幾代香港人的重要集體回憶。是次申請如獲批准,將會立下極壞先例;

2. 中區不時出現違法泊車、上落貨情況,令車輛進佔電車線,致令電車行駛速度偏低,交通擠塞的原因並非因為電車阻路,而是路面其他車輛的數目太多;

3. 現時中區路面空間運用效率極低,私家車及的士在繁忙時間的車流量佔最高,但只運載少量乘客,卻佔據不合比例地高的路面空間;違法泊車及上落貨情況普遍,往往阻礙巴士埋站;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21
  •  2322
  •  2323
  •  2324
  • 2325
  •  2326
  •  2327
  •  2328
  •  232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