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本山志——《香港山嶺志》](/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行山一向都是香港流行的活動,在父輩甚或祖父輩時期亦如是,近年在網絡所謂的山系潮流,我覺得只算是一個網絡或手機文化現象,行山在香港絕不是近年才大熱,反而捨郊野公園而用作發展方是近年大熱的無稽之談,一個社會進步,是斷不會將幾十年前已知道需要保護的地方用來發展。
行山一直流行,行山書長出長有,但今年出版黃垤華先生的《香港山嶺志》卻可算是香港第一本山志,即有系統本地山川水域和歷史風俗的書刊。書中導言第一句,「香港境內,遍地皆山」,山就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但讀過《香港山嶺志》,方知我們對香港山嶺的認識,原來只是如此的少。
以為打開香港政府出版的地圖,或者打開google map或行山app,就會知道香港有著什麼地方,那些地方有著什麼名稱,原來這些地域資訊有著不少的空白和謬誤。坐西鐵時,在錦上路站和元朗站,都會清楚見到一山頂幾乎無樹的青翠山脈,行山人士都知那裡是雞公嶺,政府也將雞公嶺納入為林村郊野公園。同稱為「嶺」,山嶺範圍更少的八仙嶺,我們不難知道八峰位置和名稱;但我打開自己那地政署出版的新界西北部郊遊地圖(2008年),整大片山脈就只有雞公嶺一個名字,和整片山脈只得一個572米標高點;在香港郊野公園網站,則提及雞公嶺最高點是585米的「桂角山」,單是兩個政府部門普通市民最容易接觸的資料,無論高點和地名都存有分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