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道術將為天下裂?—— 論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所帶來之反思

香港大學學生會退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社運界及網絡上掀起一場又一場的罵戰,令人無奈。不少人視這次退聯事件為本土派挑戰傳統社運界,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抹黑、罔顧事實。而有趣者,乃大家都認為對方之行為會助長共產黨之威風。老實說,本人以為,退聯乃政治姿態多於有實質效果。但姿態背後的動力和訴求,不容忽視。本人畢業於中文大學,也是某社運組織之成員,因此要完全持平公正評論此事,實屬不可能。然而,假若我等稍稍冷靜一下,嘗試抽離自己所屬組織、聯繫,及既得利益,總能客觀一點看待事件。本文有點像考通識,「各打五十大板」,重點不在批評,而在引發雙方反思。

代議民主失效,缺乏「政黨輪替」

先談一下個人經驗。老實而言,剛進大學時,對學生會及學聯之印象實在頗差: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方懂得甚麼是民主。又英雄主義,喜歡出風頭。而且非常左,把世上所有的規則、紀律、限制,均視為資本主義、精英主義和家長制的產物。(本人那時想:難道要把世界上所有規矩都廢掉,方叫做解放、自由?)學生會幹事會及學生報根本全部是自己人,外人無法進入其圈子。後來多讀了書,視野擴闊了一點,自己的意識形態也走向中間偏左,也變得「激」了一點,因此覺得學生會越來越「順眼」,甚至越來越支持。

歲晚追數:打擊水貨政策大盤點

面對大陸旅客泛濫的局面,梁振英去年聲言可減20%自由行數量,又不斷聲稱已經盡力處理水貨客問題,究竟現時的打水貨政策實際上有沒有好好落實?成效如何?有什麼還未公開?作為小市民,又有什麼要繼續追問下去?

就此,本土研究社歲晚為水貨客問題進行一次政策盤點,列出水貨客政策的追數清單,要求政府立即回應及處理。

一、 【檢討監察成效】

現時一年愈4070萬個大陸旅客中,只有不足0.03% (13000人) 被列入海關的「懷疑水貨客監察名單」,究竟執法成效如何? 為何仍然滿街都出現走水貨的情況?

二、【入境審批自主】

2015年2月16日開始,深圳已決定下放自由行出入境審批權,那中央又幾時將審批權從中旅社移交港人自行管理?

三、【公開密室會議】

2014年,梁振英私下北上簽訂的《粵港反走私緊密合作協定》。除了向中央政府通報水貨客資料之外,究竟密室會議還談了什麼內容及對策? 何時會向香港民眾公開當中的密室會議紀錄?

四、【打撃水貨產業】

2014年7月,特區政府回應立法會,指出:

「為打擊水貨供應鏈,各執法部門亦已加強情報協調。海關在搜集水貨運作網路等資料作分析後,會鎖定懷疑水貨藏貨點及包裝中心,將資料轉交入境處及警方採取行動。海關亦透過口岸聯絡熱線,與深方口岸保持緊密聯繫,即時通報並截查疑似水貨客。」

果敢︰被歷史遺忘的地方

原文︰個人網誌

緬甸政府軍於近日大肆攻打以華人人口為主的果敢地區﹝Kokang﹞,與該地的地方武裝——果敢同盟軍——激烈交戰。果敢同盟軍領袖彭家聲曾發公開信「泣血告全球華人」,除了痛數中共對果敢的安危漠不關心外,同時呼籲全球華人「以同根同族為念,出手相助」云云。

我在學聯的日子

退聯聲音此起彼落,當中有對學聯不同的指責,包括制度的問題、操作的問題、理念的問題等,也有一些高聲指責學聯毫無建樹。在有限的篇幅內,容我以個人經驗羅列一下以往的學聯工作,以回應部分對學聯工作質疑的指控。

陳倩瑩擔任秘書長期間,我是教院學生會會長,當時學聯首度邀請學生資助辦事處人員到學聯會面,要求改善學生資助制度。除了成功將風險利率置零,也令學資處放棄將借貸學生的個人資料交予信貸資料庫。而在籌備六四悼念活動時,學聯希望展開探討中港關係,因此在絕食期間討論國民教育問題,並總結相關內容寫成聲明,以此作為學聯反國教的基本方向。當年的8月18日,學聯也有友好協助成康在校內向李克強示威。而當年教資會公佈學額回撥結果,院校學生會就一同到教資會示威,要求撤銷學額回撥。

被扭曲的古蹟保育

原文刊於信報〈文化論政〉,16-2-2015

生活質素和身份認同成為公民社會近年的核心價值,而「保育」,不論古蹟或社區,從天星皇后、菜園村到新界東北等大型運動都扮演關鍵角色。可惜,地產建屋為施政主軸的政府,保育卻敵不過發展。上月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發佈新的〈歷史建築保育政策檢討報告〉,報告顯示民間支持進一步保育古蹟,但古諮會最後結論和建議卻令人憤怒,會方竟然纂改民意,扭曲市民聲音,令古諮會繼續「無牙老虎」的角色。

免費送出的古蹟

古蹟往往淪為發展的藉口,近日,三級歷史建築摩星嶺白屋被政府用一千元,租予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芝大)十年,而建築群被芝大粗暴改建,白屋被玻璃圍牆包圍,淹沒得無影無踪,兩成面積被拆掉,超過二百棵樹被斬(佔山頭的三份之二的樹木)。

摩星嶺白屋,又名摩星嶺集中營,地處偏僻,從五十年開始至1995年,一直是警隊政治部的拘留所,尤其六七暴動間,不少左派名人被關禁在此,受盡嚴刑迫供,包括︰官至助理警司的華人曾昭科及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的大舅黃祖芬。建築群記載昔日港英的殘酷統治,也是著名電影的拍攝場地,如威尼斯金獅奬得主「色戒」及王家衞的「2046」也在此取景。無論昔日和現在的歷史,白屋都佔一席位。

Google諮詢委員會建議:被遺忘權,留在歐洲好吧

經過逾半年的諮詢和討論,Google一個諮詢委員會建議這搜尋器巨擘,不應在歐洲以外的地域實施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即肯定Google過往立場。

歐盟法院在去年五月判決,只要當事人覺得資料「不完整、無關,或者不再有關/無需要的」(inadequate, irrelevant, no longer relevant or excessive),都應有權申請移除Google搜尋器結果的超連結。

獨立諮詢委員會討論如何執行被遺忘權

Playmaker的前世今生(上篇)

文:尋找簡東拿@運動公社

近日列基美宣佈退休,象徵着經典十號(或曰古典攻擊中場)在足球壇的暫時退場,也同時引發廣大球迷對於組織核心(Playmaker)這個位置的討論。Playmaker一類球員的特徵,本應是擁有較高技術水平、更強大的進攻能力,並以較高造詣成為發動攻勢的要角,故此與其以位置或功能劃分,倒不如以其能力劃分更佳。本文旨在以足球戰術發展為緯,回眸組織核心的功能演進史。

Playmaker的源流

警方過往四月移除互聯網用戶資料數目激增

政府上週應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質詢所發佈的數據顯示,警方過去四月移除用戶資料(包括網貼)的數目激增。

從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警方向本地及國外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共提出101次移除要求,比過去四年(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提出的要求總和(94次)都要多。

警方稱涉及移除的資料「主要涉及淫穢物品和釣魚網站,以及不誠實使用電腦」,其中「不誠實使用電腦」是過去四個月警方新增加的移除理由。

警方稱「大部分機構按警方要求移除相關資料」。由於警方拒絕透露根據法庭命令而提出的要求數目,公眾無法獲悉上述移除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據。

今年2月初,莫乃光議員於立法會提出動議,要求全面檢討《刑事罪行條例》下‘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的條文。根據部分議員的發言,該條文於「佔中」期間涉嫌被警方 「濫用」,逮捕網上論壇發言者,或會影響香港的新聞及言論自由。

社運三/十年的時間觀和歴史觀

作者按:九年前,我們曾出版《香港的鬱悶: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一書,成為香港世代研究的開創性作品。多年來,八十後、九十後相繼踏足政治舞台,波瀾壯濶的佔中運動更大有改朝換代的意味。此時此刻,我們的新作亦剛好完成,為管窺這個大時代存留一抹紀錄。

鄒崇銘、韓江雪著:《這一代的鬱悶:後佔中的世代之戰》,三月出版。

從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起計,直至2014年的佔中運動,剛好是三年的時間。期間我積極投入香港的土地運動,參與土地、房屋、人口、產業和生態等議題;在《信報》、《明報》和《陽光時務周刊》等產出不少文章;又出版了《自主生活》和《土地研究》叢書,可說是收獲極為豐富的三年。

但收獲更為豐富的,是與一群青年人合作的體驗。

社運十年

套用張鐵志的話:「2003年的七一遊行,促成了一個醒覺的公民政治主體。此後,集體記憶、社區保育、土地正義、本土農業、撐小店,成為公共領域中的新關鍵詞;而社區運動、環保運動和同志運動等等,不斷衝擊既有主流霸權的新社會運動。這些新價值和新運動,和新世代關係尤其緊密。香港的新世代接連展現他們的能量:幾年前反高鐵,社會大眾赫然發現八十後的社會參與如此強烈,2012年反國教運動,又讓九十後少年躍上歷史舞台。」

寶雲道再受威脅

城規會在九月十二日否決寶雲道17號綠化地帶興建一條私人通路連接大宅及寶雲道的申請。但發展商最近向城規會申請覆核拒絕申請的決定。申請人之後延後覆核,直至上星期,他再次去信城規會,重啟申請。所以我們邀請您一起去信城規會,再次重申我們反對的原因,諮詢期至2月27日。您可選擇聯署以下的反對信,或親自撰文列出反對的理由及這片綠色空間對你的重要性。僅請將本電郵轉寄給有興趣的人士。謝謝你的支持!

聯署

致:城規會([email protected]
抄送:灣仔區議會([email protected]), 美港聯盟 ([email protected]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49
  •  2450
  •  2451
  •  2452
  • 2453
  •  2454
  •  2455
  •  2456
  •  245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