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不再等埋首副 港大校委會9月處理副校任命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8月25日)港大校委會再議副校委任事宜,會議採取特別安保措施,由港大紐魯詩樓遷至沙宣道賽馬會跨學科研究大樓,場外部署多名保安人員及警察。會後,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宣布不再「等埋首副」,校委會將於9月討論物色委員會關於學術事務及資源副校長的人選推薦,並指出7月28日事件中有人可能涉刑事責任,經已報警。會議開始前,港大校友關注組、保衛香港運動、「支持十院長聲明」校友組都到場外向梁智鴻及校長馬斐森遞交請願信。

梁振英的適度有為,比粗口更難聽

梁振英投稿《蘋果》網上論壇,反駁自由黨鍾國斌早前批評他上台三年未有建樹,並闡述自己的「適度有為」政策,其中一段是這樣寫:「韓國近年在創意文化產業飛躍發展,香港人十分欣羨。我去年官式訪問韓國,特意提出和有關政府部門面談,我的認識是,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並非政府積極不干預的產物。」

韓劇近年風靡亞洲,難道是一台獨大的製成品?《來自星星的你》莫非是創科局指導下的產物?當然不是,韓國有三家勢均力敵的免費電視台(KBS, SBS 及 MBC)及 50 多條有線頻道,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收視冠軍住住只有百份之十以下的收視率,能夠達到百份之二十以上的已經是大熱作品,百份之四十以上更被稱之為「國民劇」。正正是這個三雄並立的格局,才能迫使創作人自強不息,拍出更出色的作品以吸引觀眾。

打工換宿,窺探瑞典森林的自然風景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 - 三角尺

你會為了甚麼原因而選擇旅行目的地?是當地美食,主題樂園,歌劇表演,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建築,還是醉人的風景?

北歐,被譽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度,近年更成了香港人前往的旅遊熱點,冬天勇闖芬蘭、挪威、瑞典北極圈內觀賞極光,夏天啟程去世界的盡頭——北角看午夜太陽,或到冰島冰川健行,親近自然,遠離繁囂。可是,旅途中的港人最具拼搏精神,想用最短時間暢遊最多景點,往往走馬看花地跑景點,只見城市的美好,未能細看沿途風景,失卻旅行的意義。

要認識北歐真實一面,不只旅遊,更要停留。去年有幸到瑞典交流半年,見識過北國的教育模式。瑞典義務教育為九年,小孩七歲上小一,七歲前不用學寫字,幼兒課程是遊戲取向。孩子直到十歲才開始學習英語,一至五年級並沒有設立成績等級,讓他們自由發展,培養創意和思維能力,真正做到求學不是求分數。雖然瑞典小朋友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但英文程度非常高,我在瑞典待了半年,幾乎沒有遇到不會說英文的人,無論是街邊賣熱狗的小販,巴士司機,抑或年過七十歲的公公婆婆,都能操一口流利英語。問瑞典友人原因,朋友都說小時候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外語,「電視台常播英美劇集,玩電子遊戲接觸到英文,公共場所又有雙語標誌,不用上補習班。」

【圖輯】「明搞暗O」的3日2夜

同學與火龍果園主人琴姐合照。

明搞暗O於8月19 – 21日順利舉行,一班樹仁大學學生到了新界東北古洞參加迎新營,在這3日2夜當中,大家邊認識本地的工農產業,邊一起討論社會和學校議題,從中感受香港鄉村的生活文化。

第一天一行人便去了古洞村民泉叔的家,和很多村民一樣泉叔都會在家裏自製鼓油,用以自用,或送給其他村民。

DSC_0027

同德押維持三級評級 林筱魯:市民太遲發聲

(獨媒特約報導)位於軒尼詩道,屬三級歷史建築的同德大押,於2013年獲屋宇署批准改建為23層高商廈,上月起展開拆卸工程,引起社會極大迴響,團體質疑古諮會低估同德大押歷史價值。古諮會今早召開特別會議,重新審核同德押的歷史評級,但與會委員認為沒有提升的必要,將同德押維持三級歷史建築,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強調三級不代表沒有價值及支持重建,又認為市民太遲發聲。

要求保留同德押的灣仔好日誌等團體,下午到灣仔同德押外掛上「保住同德,留住歷史」橫額。發起人之一袁智仁對結果表示失望,他希望政府會將同德押列為古蹟,停止清拆。「一旦同德押都要拆,將有更多古蹟不保。」拆卸同德押的工人在昨日停工一天後,今日繼續動工,更在馬師道方向的外牆上搭棚,加快清拆行動。

《香港革新論》新書分享會 方志恒:爭取民主自治靠主體意識

方志恒(左三)、《香港革命論》部份作者、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左二)、前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右一)

文:論盡採訪組

新書《香港革新論》編者、香港教育學院亞洲與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恒與該書三名作者昨晚來澳,以「中國因素與香港前途」為題與聽眾進行主題分享,並由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及前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與談。

作為香港溫和民主派智庫「新力量網絡」副主席的方志恒,在編輯此書的時候,曾被指他變得「激進」了,他的回應是:「我要為香港的民主尋找出路。」他認為在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所推出的「八‧三一」決定,顯示了北京的「天朝主義」,而溫和派既已做了對話的努力,至此亦再沒有他們的角色,使他相信溫和派值得「衝一次」,便與一些年輕人坐下來閱讀討論,編成《香港革新論》一書。


方志恒(左二)在回答聽眾問題

【街坊口述】同德大押,點止當嘢咁簡單?

圖:1967年《香港詳圖》新新版

十多年前,軒尼詩道尚存數棟唐樓,分別在崇光旁邊、軒尼詩官小附近、和東方小祇園旁邊。可惜,因着地產業的旺盛,這些富有特色和歷史意義的唐樓,都難逃被清拆的命運。現在,整條軒尼詩道就剩下同德大押這一棟了。

在同德大押旁邊,筆者遇見一位在灣仔住了六十年的街坊。根據他說,原來同德大押除了為基層提供金錢上的方便之外,亦有一段長時間為附近的攤販,提供金錢以外的方便。相信好多人都知道,同德雖然有三層高,但上面兩層不是住人的,而是用來擺貨的。正因為同德地方大,於是給附近的攤販看中了。

話說七十年代填海之前,舊灣仔碼頭分別位於史釗域道及杜老誌道(見圖),而兩個碼頭旁邊有很多攤販。攤販雖然在灣仔擺檔搵食,卻每每不是住在港島區的,如果每日都挑着貨物往返,是十分不便。於是他們想出一計,每蓬收檔,他們會用舖地攤的帆布把貨包起,打一個十字結,然後將整件貨拿去當舖典當。到第二日開工,再將貨物贖回。這樣雖然要付上利息,但卻比挑着貨物來回港九舒服得多。

大押的老掌櫃挑通眼眉,當然知道發生什麼一回事,但總是給攤販行個方便。就是這樣,同德大押為附近攤販,提供貯存上的方便,直到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之後,才停止這服務。

反東北團體ifc恆基總部靜坐 遭保安包圍

(獨媒特約報導)土地正義聯盟、古洞北發展關注組等反東北發展組織到國際金融中心恆基地產總部抗議,要求恆基地產及其他發展商立即中止東北發展計劃,不要再逼遷東北居民,並促請政府還地於農,及撤銷向地產商嚴重傾斜的四萬呎原址換地政策。團體靜坐至晚上約10時半,最後手持橫額,在商場內遊行離開,恆基同時關閉商場冷氣及大部份燈光。

37

【那些年,李國章】昨日教院,今日港大——專訪葉建源

(獨媒特約報導)「I’ll remember this. You will pay!」8年前教育學院風波中,李國章這句對白成為干預學術自由的經典。李國章及羅范椒芬當年被揭向教院高層施壓,當時為教院講師的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身處事件風眼,他因批評教育政策,被羅范椒芬點名「炒魷」。葉建源今日以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的身份,在港大拖延任命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為副校長(學術人事及資源)事件中,再度碰上李國章。

特首梁振英於今年3月委任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為港大校務委員,6月爆出「等埋首席副校」再次押後副校長任命,7月28日港大學生衝入校委會會議現場,包圍校委抗議,李國章在座位上看著學生咧嘴而笑,又指學生「禁錮」和「虐老」,行為如同「香港文化大革命」。他又批評陳文敏「自爆」任命安排,不符合程序。

葉建源回想當年雖未與李國章正面交鋒,但對「King Arthur」的專橫霸道也記憶猶新,認為他任教統局局長期間多次不尊重院校自主,今年被委任為港大校委,令人質疑是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打壓手段,「衡量一個公眾人物適不適合做某個公職,他的前科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那些年,李國章】「真係好李國章」——專訪馮家強、許少英

圖:兩位受訪者馮家強(左)及許少英(右),其實也不太記得「那些年」,要翻閱不少舊資料召喚記憶

李國章有一個外號,叫「阿瑟王」(King Arthur)、教育沙王,諷刺他作風專橫、霸道。

「雖然你話我獨裁,但你問我同我合作過的中大人,我是否很專權?是否不聽別人講?我不是。我會聽別人講,拋出來大家討論,之後我會做最後決定。但我做了決定,就不會改,我就好硬。」——《中大學生報》2003年專訪李國章

退任教統局局長後,李國章在高等教育界算是「靜」了一點,但近日,李國章又回來了,這次在港大校委會。

「真係好李國章,一啲都無變。」2000至2001年中大學生會副會長馮家強說。

如今是教協總幹事的馮家強,談起當年任校長的李國章。第一句他說,「印象好模糊,好少見同學,距離好遠。」而非後來常說的「亞瑟王」。

不過談著談著,當年的李國章形象又清楚起來。

馮家強記起的第一件事,是2000年董建華反對馮永祥續任中大校董,又有報導稱董建華著大學不要做政府的民望調查。學生會與李國章會面,馮家強憶述當年李國章的說法是「邊個夠膽俾壓力中大。」「咁無得講,呢句你(李國章)都講得出」。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18
  •  2319
  •  2320
  •  2321
  • 2322
  •  2323
  •  2324
  •  2325
  •  232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