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中港對決一觸即發  詹培忠贊助50萬作贏波獎金

圖:10號為林嘉緯

(獨媒特約報導)世界盃外圍賽亞洲區賽事將重燃戰火,香港將會在星期四(9月3日)作客深圳對中國,足總星期二下午宣布,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擔任港隊名譽團長。他更會提供50萬的贏波獎金,和波亦有30萬元,期望能激勵港隊士氣。國際足協日前更訪問了中港兩隊的球員,香港的林嘉緯表明要全力以赴,中國的楊旭就指對香港時,應該入多幾球。

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在七十年代時曾經是多支班霸的領隊,包括寶路華和精工。而港超聯的球隊流浪班主莫耀強為港隊的名譽團長,足總在新聞稿中表示,感謝莫耀強和詹培忠的支持,並祝願港隊能在星期四晚的賽事中旗開得勝。

香港隊日前到清遠集訓,並在昨日下午到達深圳。賽事將會在深圳寶安體育館上演,教練金判坤已表明中國的級數無可否認較香港高,但有信心在星期四的比賽中取得「想要」的賽果。

港大畢業生議會特別會議  近九千人投票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畢業生議會於星期二傍晚在灣仔會展舉行特別會員大會,討論及表決多項有關副校長任命的無約束力動議。大會共有3257人進場,連同授權票共有9011人投票。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會後表示,今晚的「情況」是前所未見。他對有這麼多校友到達現場表示感動,因為各人的重聚是為了捍衛香港大學。他又提到發言的54人中有近8成都是支持2和4的動議,令人鼓舞;更可說是香港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香港畢業生議會發言人戴健文則表示會議開創了港大歷史的先河, 「係史無前例,劃時代的會議 」 ,畢業生議會將於星期三早上十一點在灣景酒店宣布點票結果。另外,葉建源提到通過校友關注組作授權的約有2504票。港大校友關注組成員張韻琪則指,港大畢業生議會共有近16萬人,但今日已有近九千人投票,可見校友對港大的關注程度,並促請校委會儘快撥亂反正。

畢業生議會特別會員大會討論項目包括,要求港大校務委員會應按既有程序和先例在30日內處理學術人事及資源副校長的任命,確認物色委員會推薦人選,否則應向公眾交代相關決定及理由;取消特首兼任校監的安排;以及支持港大10名院長的聯合聲明。

編輯室周記:台灣記者節

原圖:百度百科

今日(9月1日)除了是中小學生的開學日,也是中華民國(台灣)的記者節。社會不會無緣無故「發明」節日,記者節亦不例外。它設立於1933年,正是提醒我們,早在上世紀初,「中國」新聞界的大大前輩,已經無畏強權,為新聞自由不惜犧牲性命,以鮮血換來這記念日。較聯合國設立的世界新聞自由日(5月3日),足足早了60年。

自清末起,政權腐敗,列強侵華,老百姓已經不斷遭受政權欺壓和戰火蹂躪。1933年,距離推翻清朝才二十餘年,政局依舊動盪不安。國民黨未能有效統治全中國,軍閥間仍戰火不斷。既要面對日本狼子野心,亦有國共之間的內部爭鬥。各地仍時有封禁報館、囚殺報人事件發生。在這大時代,新聞業界如何自處?

其中一位辦報人江蘇《江聲日報》經理兼主筆劉煜生,為人敢言。雖為報人,但他支持車伕罷工,組織人力車工會。又以記者身份,指責鎮江縣政府為強逼農民交租,無理關押農民多日,最終農民獲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更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他又曾偷拍官員親信嫖妓吸食鴉片的情景,得罪江蘇省主席顧祝同,據聞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屯門青山灣居民 反對政府盲目擴闊青山灣段青山公路

編按:政府當局擬擴闊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大約由三聖邨至黃金海岸一段,由兩條行車線增至來回各雙線合共四條,計劃須砍伐223棵樹及移植83棵樹。本文當地居民關注組所撰。

政府建議於2016年開始擴闊屯門海榮路與黃金海岸間的1.9公里長青山灣段青山公路,這公路擴闊工程(政府工程項目編號6853TH),無論在規劃和設計上都差劣。

Screen Shot 2015-08-31 at 11.44.01 pm

抗爭中的女子

編按:這篇寫於集會前,種族比例依舊是焦點,卻鮮少有人談論參與者的性別比例和女性角色,期待在馬來西亞的抗爭中能有更多關於女性參與的記錄。

執筆之時,正是淨選盟4.0集會前夕,一切如箭在弦,民間氣氛高漲,集會的各種資訊交錯,公民社會與反對黨把握機會進行最後動員,另一邊廂,政權看到群情凶湧,急著連連出招,電擊槍、封網站、軍隊戒備、禁黃衣,對策盡出旨在嚇退參與示威的人潮,但人們怒火早已中燒,出動威嚇策略不但不湊效,反而更顯得如同反Bersih紅衫軍耍弄的古怪武功般,顯得可笑又拙劣。

這樣的氣氛讓我想起去年發生在香港的雨傘抗爭,這場佔領運動為香港的民主運動歷史寫下了新的一頁,重要之處不單是佔領時間之長—橫跨整整的79天,還有的是參與者的能動與投入。

在那麼大型的抗爭中,焦點往往聚焦在政黨、社運領袖,而一個個平常的抗爭者,特別是女性的參與,縱使重要,但卻常被忽略,在歷史的紀錄裡沒有「她們」的身影。

在香港,長期推動性別平等的民間團體,新婦女協進會(婦進)就在雨傘運動期間訪問了這些抗爭中的女子,結集成《雨傘女子說》一書。

失落的馬灣往事︰從島主到清潔工

穿着外判清潔工服飾的姨姨,皮膚黑黝黝,戴着竹條編織的大帽子,如果不是拿着掃帚,還以為是漁民。「我是村民,以前住係呢到,今日好熱,來以前的地方(馬灣大街)吹吹風」,純樸簡單的笑容,述說往日的鄉情,站在十多年前馬灣市中心柳花村,姨姨份外快樂。接着,二位清潔工伯伯走過,拉着大大木頭車,「放工了,我們去打魚。用網在碼頭網魚,好多泥鯭。」十多年前的收地,馬灣已不復了,餘下新鴻基的珀麗灣。地產取代生計,十年,村民從島主變作清潔工,只有偶而回柳花村海旁享用一下海風,類似香港的發展故事無日無之。

 

無心的保育

馬灣,人稱為小大澳,棚屋、艇仔、蝦膏和汲水門,二百多年的歲月,盡化塵土。發展容不下的歷史,尋不到昔日的痕跡,路牌只寫着被外人活化的「芳園書室」和發展商建立的「挪亞方舟」,過去的一切,馬灣大街、柳花村和舊碼頭,路標欠奉,不容易找出來。走入冷氣開放的三級歷史建築芳園書室,廿年代的學校,變成極度簡單四百多呎的展館。當眼位放着招牌為發展商新鴻基歌功頌德,寫着珀麗灣為馬灣帶來新的活力,經濟新方向。

【地區政治系列】社民連選又一村,真係得?——專訪周嘉發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深水埗又一村選區,很可能是由社民連的周嘉發對自由黨的李梓敬。

2011年人口普查,又一村選區的家庭平均月入是69,580元,而2014年全港平均的數字為23,500元。

這個選區,泛民支持佔逾六成,但在區議會層面,這些支持者似乎不會全都出來投票。2012年立法會選舉,代表「激進派」的黃毓民獲342票,是泛民候選人中最低,排尾二的則是民協的346票。2011年區議會選舉,民協的李健勤以555票不敵1,451票、號稱獨立的郭振華(現為經民聯成員及深水埗區議會主席)。

代表基層、激進的社民連選又一村,真係得?

家住又一居的周嘉發,正積極考慮參選又一村,原因?「自己選區自己救」。

公、私之外的公共空間管理

近日尖東海旁公共空間的規劃申請,引起公眾對公共空間管理模式的關注。究竟怎樣的管理模式才能營造出理想的公共空間呢?除了政府官僚系統以及私人企業主導之外,香港公共空間的管理有沒有第三條路可取?

其實香港大部份休憩用地,包括多條海濱長廊均由康文署負責管理。然而,其視海濱為一般公園的保守管理方式屢受批評,例如被指欠缺多元化的活動、街頭藝術受到諸多限制外、飲食配套設施強差人意等,令香港的海岸線淪為乏味的空地。最近被受關注的星光大道的管理卻有點不同,星光大道雖為政府土地,但原來政府一直與私人發展商新世界合作,並安排該公司負責管理星光大道。可惜在私人公司的管理下,這片公共空間也不見得特別出色,星光大道更於2011年因欠缺新意及吸引力而被CNN評為「全球12大旅遊陷阱」之一。

為了讓海濱再注入動力及朝氣,新世界在康文署的支持下於今年七月向城規會提出活化尖沙咀海濱地區的計劃—計劃範圍包括文化中心以西的梳士巴利花園開始,經過星光大道,一直延伸到連接紅磡鐵路站的尖沙咀海濱花園。這計劃引起了公眾對公私營合作模式的憂慮及討論。

因為你我會記住呢分鐘

由呢一分鐘起,我哋就係朋友。

星期日去彩虹邨,遠遠望到一個行濕電的大鐘,鐘面寫著「李應記」,來到這間店名為李應記鐘錶舖,原本只想看看裏頭古老的格局和驗眼室,沒錯,眼鏡加鐘錶,左右兩邊,分明而有氣勢,老先生獨擔大旗,又真是運吉的我其實很可惡。老店主李先生以和藹的語氣開聲:「兩位,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你?」我望着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哋想睇睇先?」

然後,他又報以和善的眼神說:「你哋慢慢隨便睇吓啦。」我答他,好啊,唔該晒。然後,我偷偷望望老先生在搞什麼,白光管的玻璃枱上有個紙盒,那是裝眼鏡的,他在裏頭左翻右看,好像在找什麼。我站在店最正中的玻璃飾櫃前,望着裏頭的錶帶,再望望我隻手錶,戴了兩年錶帶扣位已經磨損,是時候了。

新自由主義中的共享價值經濟

原圖見

近期在外國雜誌見到一個新名詞Creating Shared Value。三個好淺的字,加起來卻不明所以。

Creating Share Value,中文釋作「創造共享價值」,簡稱CSV。這個新概念來自兩位哈佛大學學者 Michael E. Porter 和Mark R. Kramer。兩人希望解決在新自由主義下, 企業賺取最大利潤而導致商界在社會,由歐美至亞洲,產生的認受性危機。企業不是政府,似與認受性沒有關係,實質是企業比任何人都清楚,它們需要有良好的形象。所以不少公司會捐錢給弱勢社群,會強調自己是負責任的企業公民。

兩位學者指出,捐錢做慈善,搞CSR項目未必足夠。他們提倡企業要放棄它們的短視與眼下的最大利益,在每年搞CSR之餘,更與在地社區合作,找出既可以賺錢,又可以改善環境及提升弱勢群體的方法。他們的想法是,將企業視為開支的慈善捐款,變為與社區共同得益的收入,用長遠、可持續的經營策略,與社區共同得益,企業由「奸商」變成「搵好錢」。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15
  •  2316
  •  2317
  •  2318
  • 2319
  •  2320
  •  2321
  •  2322
  •  232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