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香港故事:《戰前南華足球隊》

無論你以為碧咸射十二碼最叻,又或覺得西班牙的C 朗好靚仔,只要問起香港足球,無論點唔識波,都會講得出「南華」這隊波。就算唔識「底線傳底」的和仔,都識拖「靚妹」去爆房的「陳七」。南華這隊波,永遠都是經典,因為他們輸波不用降班,足總會「挽留」他們,是足球界最黑暗的一日。其實,戰前的南華隊,可說是球壇之光、正義之師,是地球聯合軍。


東亞病夫這個名,其實在中日甲午之戰已有,不是李小龍時代。

以前讀AL,世史的MISS容教落:「阿群,讀歷史一定要先睇年份,唔係就白讀架啦!」南華這隊波前身叫「華人足球隊」,在1904年成立。世史拎A的朋友,見到特別提出「華人」這兩個字,見到這個年份,就知道要回到晚清歷史。自1895年中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後,洋人送了四個大字給中國:「東亞病夫」,激得當時身中「大中華情花毒」的香港學生跳起來。

哀西九與失色的自由野

自由野來到最後一屆,氣氛不及往年,攤檔數量和表現少了,失卻百家齊放感覺,多元見不到。黃昏,太陽下山,黑壓壓人群坐滿草地,見証最後的人民西九。未來,西九淪為豪宅附屬公園。西九的藝術元素,太花錢,只是地產項目的陪襯品。

政府「睇餸食飯」,厚此薄彼,港珠澳大橋、高鐵可不斷超支,由50億至百多億,西九卻為被減規模,10個場館剩下3個。控制大白象,原意還是好,但為省8.6億元,,由樹林為主的「城市中的公園」,矮化為「優質公共空間」,超過5000棵大樹,23公頃的森林,被束之高閣,犠牲良好的公眾空間又是否值得呢?過去,花巨資邀請國際資名的建築師參賽,最後得勝者的Norman Foster著名設計卻被棄諸腦後,如何對得起他們呢?中午來到會場,人們躱在告示板後,避開烈日,男女老少打着太陽傘,不是支持佔中,而是太陽太猛。想不到政府窮得連植樹的錢也沒有,但政府說大草地有多好,不要樹木,又想起我們嗎?路過會場的林鄭有否看到我們呢?給一棵樹也做不到?當權者眼中不是人民的感覺,只是面子的工程上馬與否。

上訴庭澄清執行禁制令警方角色

編按:傳旺角清場在即,代表旺角禁制令第三被告的吳靄儀大律師,緊急發文說明禁令內容。指禁令要求,是「由執達吏」負責告知佔領人士禁制令的扼要內容,並經過連串程序後才可進行拘捕。

吳靄儀又指,打官司時庭上代表小巴的士的大律師,指禁令只想清雜物不清人,質疑現在潮聯是否推翻庭上的發言。又指禁制令只能由原告人書面授權的代理執行,按潮聯律師周六向傳媒所說,小巴司機會參與執行,質疑被告如何知道來清場的小巴司機是否已得書面授權。

11月21日上星期五,上訴庭駁回潮聯小巴公司案第二被告吳定邦上訴許可申請(案件編號HCMP 3028/2014),但在判案書中以大篇幅「澄清」原訟庭11月10日發出經11月13日修改的禁制令中,極具爭議的執行部份。由於潮聯已公布最快本周二會執行禁制令,並向傳媒表示,會有小巴司機參與清場,本人認為公眾應知道根據上訴庭所說,警方和執達吏各扮演的角色。

原訟庭命令極具爭議,因為涉及警方角色,這個做法不但罕見,而且在法律權力上可以有問題。

編輯室周記:存在,又何必在乎那一紙記者證!

「新媒體,新可能」:獨媒十週年活動裡的講座題目。講座請來台灣及香港兩名出色的獨立記者朱淑娟和陳曉蕾,跟大家分享兩地獨立記者生涯路。還有獨媒代表麥馬高,談談這片孕育初生獨立記者的土壤的甜酸苦辣。執筆期間,獨媒特約記者恆仔又出了一篇公民記者心路歷程篇,想想,獨立記者也好,公民記者也好,在華人地區還是初生階段,跌跌碰碰地走著走著。

朱淑娟曾是台灣《聯合報》資深記者,陳曉蕾則替香港明報集團的《明周》筆耕多年。更有趣的是,我也先後在《聯合報》和明報集團工作,今天,大家都離開了主流媒體,同一個小廳裡,為新媒體、獨立記者謀出路。

DSC_6835
圖:朱淑娟

「不流血不會成功」

黃之鋒引述那個關於「搞革命」的討論,引起了不少批評。我覺得只是字眼問題,叫革命無問題,問題是你「革命」的內容係咩。

我覺得無論係咩行動,盡可能不讓雞蛋碎掉,或負出極沉重的代價,是很應該的考慮。用智慧的方法和團結的力量代替不必要的犧牲,是我覺得應該走的方向。與其想著要死,不如想想如何不讓人「需要」死。我是不相信死後的人一定有資格,或說能力,去認同任何一種我們活著的人所認知的價值。如果沒有,那麼「為了什麼而死」不過是活著的人的一場夢而已。

你說過去沒有不流血死人的革命會成功。有很多方向可以完全否定這一句話的意義。一,就是我剛所說的生死觀,基本上自身死亡就是最大的失敗,因為死亡就會失去一切價值觀的意義,包括如何看待「成敗」的價值觀。二、我以為人類經歷二戰和如此多的戰爭之後已經明白戰爭的罪惡,有了無論如何都想避免它發生的智慧和控制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不是從歷史上因為我們都沒徹底走出這刧難而視它為「必然」,甚至「正確」。或許我們不能避免死亡,受傷。但我們可避免「要死亡」,「要受傷」,「要戰爭」的想法,不要讓人因這種想法而死。

什麼是「污泥」?

以往,將軍澳環保大道及打鼓嶺沙頭角公路,不時可以看到這種深綠色貨車進出堆填區丟棄廢物,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這種車是運載的是污泥(sludge),那究竟什麼是污泥呢 ?

答案係 "屎",係"人屎",原來每天我們在廁所扮的大事,每按一下抽水馬桶,poo poo 就會經地下污水渠輸送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經水陸路運往堆填區棄置。所以,在堆填區附近住的居民,聞到的除了腐杇的廚餘,還夾雜特別難聞類似臭蛋煤氣臭味,其實是降解得特別快的屎味。

東南堆填區每天有405噸「特殊廢物」,其實80%就係人屎,每天320噸大約250萬人口的糞便,經陸路送往東南堆填區棄置。

「地老天荒」清場時

雨傘革命/運動超過五十日,法庭二度頒布禁制令及警方聲言會對違反禁令者「果斷」執法後,大家都在預期警方日內到不同佔領區清場。十一月十八日早上,金鐘中信大廈外添美道和龍匯道部分馬路已率先順利清場,大致沒有對金鐘佔領區造成影響。

不過,當晚十時許,據報一群網民受網上號召,指十一月十九日立法會會審議通過《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即所謂「網絡23條」,要衝擊佔據立法會,但因人太少而未能成事。然後有一群人士,先往金鐘大台,要求拆大台及解散糾察隊,被在場糾察及部分留守者阻止。在場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與企圖拆台者爭辯。

而據稱這群人士拆大台不果,走往立法會用鐵馬撞擊玻璃大門,當時在附近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趕往用身阻擋撞擊者,最終被人推撞及拖開。有網媒記者稱張超雄曾問在場人士為何如此做,在場人士回答說要阻止十九日立法會審議「網絡23條」,張隨即糾正並非十九日審議「網絡23條」,要求不要撞擊大門,但有人向張說,「唔撞都撞咗」。

之後玻璃門被撞破,有人高叫衝進去,沒有人響應,撞擊者亦速速離去。在附近駐守的警察在帶頭撞擊者離去後數分鐘才到現場,比張超雄慢得多,因此有人懷疑警方有意讓帶頭撞擊者得逞及離去,甚至有人質疑為何警方與帶頭撞擊者如此有默契。

「流浪攝」十個看日出的海濱(前篇)

香港面積雖然只有1100平方公里,但海岸線曲折蜿蜒,經歷海浪長年累月拍打,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沙灘和海濱,為我們提供了消閒和拍攝好去處。對著大海視野廣闊,水面又會倒照晨曦彩霞,所以海邊一直以來都是拍攝日出的熱點,我們為大家介紹十個地方,大多是交通方便和容易到達,希望你也能享受箇中樂趣。

1) 漁村風貌三門仔

這裡有兩個地點可拍日出,一是近沙欄小築的沙灘,另一個是暉曜花園前的渡頭,兩者都就近路邊,一下車就可拍攝,太陽會從遠山冉冉升起,配合前景的小船和碼頭,甚有寧靜的漁村風貌。由於接近民居,務必降低聲浪,也不要胡亂泊車,阻塞村路。

2) 巨岩海岸龍蝦灣

龍蝦灣路盡處是個騎術中心,沿郊遊徑方向繞過它便聽到沙沙海浪聲,走到海邊是個佈滿石頭的沙灘,旁邊全是侵蝕嚴重的巨石,可以遙看一望無際的大海,使人心曠神怡。留意大石之間有很多空隙,容易失足受傷,敬請量力而為,安全至上。

閱讀議事規則,解釋議會暴力

解釋議會暴力, 這真是個太難下筆的題目。

筆者是反對新界東北計劃與反對三堆一爐兩場拉布戰的民間參與者, 分擔研讀政策及立法會會議文件及分析議事規則的工作,本文目標旨在從實質案例說明目前議會內的運作實況, 與一些對拉布抗爭的思考及為議會抗爭作一些紀錄。

上星期五(21/11/2014), 財委會主席張宇人在審議三堆一爐撥款議案時, 繼前任主席吳亮星在審議東北前期工程撥款後再一次「剪布」,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主流媒體經常以「剪布」一詞概括形容主席就會議所作出的裁決, 並未有準確報導議會內實質情況,有報導偏頗之嫌,傳媒此舉將會合理化「剪布」, 間接增加議員認真審議議案的阻力,將傳媒立場先於其公共責任, 變相破壞三權制衡。

到底主席有咩權?

這裡指僅僅是裁決,原因在於立法會全份議事規則都沒有明文寫下主席有權終止辯論的條款, 同時翻查近年大主席的所謂「剪布」的理據,例如於2012年的立法會議席出缺安排議案,大主席所使用的是第92條, 以達至黃宜弘所要求的終止辯論,但92條內文只有由立法會主席決定等字眼,未有寫明可終止辯論。

92. 議事規則未有規定的程序

與其說你們因為年輕人而逃避,倒不如話你們已被年輕人淘汰了。

今日羅范椒芬在電台訪問中引述有朋友說,近來多了港人移民,原因不是害怕共產黨,而是害怕年輕人,因為他們不聽意見。

今時今日可以選擇移民的當然有一定財力,而有一定財力的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所以我推斷這群選擇移民的港人都是中年至老年人。

這群港人選擇移民當然不會是因為害怕共產黨,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看著、或陪伴著共產黨成長,由共產黨建國、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他們都親眼或親耳感受過,自自然然,這群人就非常明白共產黨的行事方式,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共產黨變得利字當頭,這群人就更容易明白共產黨。

最令他們忌諱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的熱血,這群人早已失去,或是扔棄了。
年輕人敢於挑戰權威,對抗不公義的現實,他們不敢。
年輕人敢於嘗試,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他們不敢。
年輕人敢於創新,將理想變成事實,他們不敢。
年輕人敢於有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不敢。

這群港人失去了熱血,換來的就是庸俗、「多幾個臭錢」的生活,持著自己所謂的人生經驗,以「食盬多過你食米」的語氣,對年輕人說三道四,其實自己就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不願承認自己思想守舊。他們不會想想,年輕人不聽意見,不是因為他們故步自封,而是因為自己的意見已經落後。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12
  •  2513
  •  2514
  •  2515
  • 2516
  •  2517
  •  2518
  •  2519
  •  252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