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down-logo](https://www.inmediahk.net/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logo-m-s2.png)
一五一十基金會前天發出公告指,因受到大陸政府多番壓力,所以決定停辦今年的Co-China夏令營。正如公告所言:「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兩岸四地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在有關部門眼中會如此敏感」。當然,有人聯想到講者之一陳健民以及他參與「佔領中環」,同時,他的機構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也是合辦者之一。不過,我們也許可以跳出這個狹隘的香港中心觀,從一個較大的脈絡去分析這個夏令營的「敏感度」。
其實,去年4月左右,當第一屆夏令營開放申請時,已看到中國政府的干擾,但似乎還主要發生在廣東。首先,主要的媒體不許報導,更不許參與。後來,也在微博及臉書上看到有人提及,申請的大學生被學校約談,也有申請者被「喝茶」等等。這的確讓主辦單位有點意外,原來並不覺得自己在做很敏感的活動,Co-China夏令營去年甚至曾打算在某大學舉辦宣講會(後來取消了)。不過,熟悉中國大陸維穩機制運作的朋友也許不會太意外,因為凡是體制外的民間活動,都被視為具有政治性,黨政單位都不鼓勵甚至嘗試禁止成員參與。
但是,去年的官方反應,似乎是部份單位出於本能的過敏,未有遍及全國,中央級別的機關也未下定決心全面打壓。所以,夏令營也算順利在香港進行及完成。
(獨媒特約報導)有人認為佔領中環行動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特別是對基層而言,大家對佔中了解不深,不清楚佔中能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加上無論是「三子」還是「十子」都以專業人士為主,且絶大部份是男性,女性不多,讓人感到佔中脫離普羅大眾。不過,上星期六戴耀廷參與由幾個婦女團體舉辦的「佔中、婦女、政治」討論會時,嘗試以說故事的方式向基層女性介紹佔中的理念。
打手勢表態!
活動開始時,主持人借用了佔領華爾街運動使用的手勢,讓參與者表達對話題不同的意見,如同意、不同意、反對,亦可以要求澄清和要求直接回應等。這八種手勢一方面能夠讓比較害羞或不太擅於表達意見的市民表達他們的想法,又可以減少爭吵和疊聲,讓討論進行得更流暢,也有助不同階層和認知的市民參與。
(獨媒特約報導)除了每年六四的維園燭光悼念晚會外,一直以來在維園以外也有不同的紀念活動。記者走訪了今年四個「維園以外」的活動,分別是六月三日晚尖沙咀「異議聲音」、油麻地活化廳舉行的「來往廣場的單車」,以及六四當日在銅鑼灣的「搖滾不容殺人政權」和「報哀音」。「儀式化」以外的不同的聲音,並不一定代表要與支聯會對抗,而是展示了每個人都可以在六四紀念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到遍地開花。
「自由戰士」下的異議聲音
每年6月3日尖沙咀文化中心外「自由戰士」雕塑 (傳被政府當局河蟹為「翱翔的法國人」) 前的空地,多年來都有「異議聲音」活動。自2004年以來,均沒有人以主辨者的身份籌備及安排演出,而是每個人自發到場,每個人都是紀念活動的建設者,由參加者自主提出異議的「民化藝術聚匯」,利用自己的想像進行任何藝術行為,共構一個自主自發的廣場,製造更多可能性。
自去年689提出的「港人港地」推出已有接近一年的時間,或許香港市民已經忘記,「港人港地」的根本目的原應是助香港人置業上車。市民真正期許的,只是樓市回落至正常水平,而不是單純的排斥外地炒家,但是689根本只是利用港人希望置業的心態換取民意支持,實際上毫無誠意解決高樓價的問題!
首兩幅啟德「港人港地」雖然賣地條款設有不少限制,包括買家必需是以私人名義置業的港人、30年內只能轉售予港人、發展商不能持有單位作收租用途等。然而,這些措施也僅僅只是阻截外地炒家來港炒樓,根本沒有從根源解決高樓價的問題。需知道今日的高樓價,不僅是因為大量的炒賣活動而起,政府奉行高地價政策多年,傾重賣地收入,堅稱不會「賤賣土地」,於是刻意塑造的「地少人多」假象也無形地限制了新單位的供應量,在「物以罕為貴」的情況下,樓價就自然會水漲船高。
從投得的結果來看,中海外以45.4億投得兩幅「港人港地」,當中可建86.3萬平方呎住宅,每呎樓面地價已過5200元,連建築成本及發展商利潤計算在內,售價必過萬元一呎,賣出的依然是天價。港人買不起港地,這還算是真正的「港人港地」麼?
再看今次投得地皮的是陸資「中國海外」,近年陸資積極在港投地,香港地產市場將作大洗牌,繼續將地產霸權勢力無限擴張,地產商有地產商做世界,小市民就繼續挨!
(六四廿四周年:「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九虎攝)
近日的本土派圍繞著支聯會、六四與愛國的爭議,令我想起一位我從未謀面的香港少年。
今年馬來西亞大選之後,獨立媒體辦了一個小型分享會。在座有一位神采斐然的中年母親,她是香港人,也是馬來西亞華人,她告訴我們,剛過去的大選是她平生第一次回國投票。更有趣的是,她帶著在香港長大的十三歲兒子回去,兒子大開眼界,經過不足兩星期的選戰後,他很自信地告訴母親:我要成為馬來西亞人!
我不知這能否叫愛國,但是,這位十三歲的香港少年的心情,大概有點1989年時我的心情。我當年看到的不是大選,而是比選舉更戲劇性更激蕩人心的社會抗爭與政治鬥爭,不只發生在遙遠北京,還在我腳下的地方。同樣期望著改朝換代,同樣感受到民眾的力量創造國家的未來,改變自身。
原載「艾晓明工作室博客」|文:艾曉明
尊敬的朋友:
你好。謝謝你的來信,也謝謝你妻子的共鳴。我深信這是我想要的共鳴。
這張半裸照上網後,我看到各種反應。我感謝讀者的敬意,但我也想說,我拍這張照片時沒有悲情,我的剪刀在說話,在傳遞我的乳房傳遞不了的資訊。
有人善意地提醒,艾曉明寫文章有理有據,漏麥不是她的強項。那當然,我的乳房既不堅挺也不豐滿,完全沒有成為欲望對象的資格。進入公眾視域的乳房應該是少女美豔的、含苞欲放的、半遮半掩的。那才叫欲拒還迎,是能夠提供消費能量的乳房。
我 的乳房是一個年屆六十者的女人的乳房,鬆軟低垂,仔細看還有被手術刀治療過的痕跡;那是少女時代得乳腺炎時做過手術,因此顯得乳暈朦朧。那時在手術臺上, 醫生拷問說:你結過婚嗎——我的媽呀,我才十八歲呢;這句話簡直是晴天霹靂,完全是對我性道德的侮辱。醫生還不肯放過,刀光閃閃,他繼續窮追猛打:你沒結 過婚怎麼會得乳腺炎?我心說,人身上長了這個東西,它就會有病。你個醫生還來問我,我又去問誰。
圖來自《蘋果日報》,亦請參看其短片報導。
(獨媒特約報導)六月五日清晨,七隻黃牛被市民發現躺於大嶼山南路旁,警方及漁護署到場時,已證實其中六隻死亡一隻受傷,從媒體畫面所見,至少有一隻是小牛。警方指,牛隻死因主要是骨折並吐血而死。團體懸紅十萬追兇,警方卻說「初步無可疑」!
「梅窩牛牛之友(FOMC)」主席二犬表示,看到牛牛如此死亡,「非常不尋常」,相信不是意外。她說:「七隻牛就像一座小山,有沒有駕駛人士會撞向一座小山。如果說意外,就是多名駕駛人士同時發生的意外。一定要追究!」有大嶼山居民估計,牛群是被重型貨車追撞而死,更不排除涉事車輛超過一部以上。針對事件。「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LBA)」懸紅十萬追兇,協會主席何來指:「請大嶼朋友幫手查看所有大型車輛,車頭或身可有任何新損毀痕跡,拍照及記錄車牌,電郵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