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香港的後花園,中港融合、大興土木,推土機前,貝澳、鹿湖、大澳、二澳、流浪牛、紅樹林、土沉香如去何從呢?龍尾灘、機場三跑,發展巨輪,舉步為艱,何處見出路呢?上周資深的在土地保育者何佩嫻跟我們分享,15年的保育之路。撕破發展的漂亮外衣,揭穿破壞的借口。在大澳有人表面是復耕,實情填平蘆葦,為工程開路;區議會美其名開展小型工程,實為過千萬的工程,沒有規管,填平河道,幫發展舖路,消滅原始生態的河道。
機緣巧合遇上土沉香
篤信佛教的何佩嫻相信緣份,踏上土沉香也是機緣。2011年,她接到一位不認識的僧人電話求救,廟內的土沉香接連被斬伐。上山查看,方知斬伐土沉香的慘況,漫山遍野是剩下的樹根。發現生長緩慢的土沉香近年成為價值連成的珍品,木雕動輒十數萬,伐樹者來自國內,有的有本地接頭協助,4年內一千棵的土沉香已被斬。翻查典籍,羅香林教授記下土沉香的由來,香港自宋有官兵駐守,海鹽和土沈香便聞名於世。大嶼山取得沉香,經尖沙咀再去石排灣,再運送到世界各地。沉香對香港的價值,是香港的根,了解過去,令何着緊沉香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