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六四三十】60名記者出書親述採訪經歷 傳承歷史真相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是八九六四30週年,在30年後的六四前夕,由60名記者共同撰寫的書籍《我是記者——六四印記》面世,當中記錄了前線記者當年北京採訪的實況;亦有年資較淺的記者對事件的感受,祈盼永遠保存真實的歷史,並寄語新一代記者要緊守崗位,傳承歷史使命。

在30年前的七月,即六四事件發生一個月後,64位曾採訪事件的香港記者聯同香港記者協會出版了《人民不會忘記》一書,記錄六四事件。無奈礙於時機不合,當年一些畫面未有被公開披露,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遭解放軍射擊時所發出的火光,以及學生在廣場留守至最後一刻的情況。超過半年時間籌備的《我是記者—六四印記》不但細緻地記載六四實況,更聯絡在世界各端的「當時人」現身說法,結合了前線記者們的切身經歷,希望讓讀者反思30年後,六四賦予的歷史意義。

23歲支聯會常委黃雅文 「港人堅持30年十分感動」

(獨媒特約報導)黃雅文,23歲,浸大中國研究(社會學)本科四年級生、「浸大社關」及跨學院學生組織「工學同行」的聯合創辦人,現為支聯會最年輕的常務委員。

八九民運發生後六年,雅文才在香港出生。

雅文認識「六四」,源自高中通識科,不過雅文聽到老師對「六四」的論調是「國家發展期間,總會存在貪污等問題;學生被殺是無可避免。」雅文聽後半信半疑,找到「人民公社」書店,買了八九學運領袖之一封從德的《六四日記》閱讀,然後與老師對駁。「同學大都睡著了,老師和我在最後仍各持己見,但我覺得我們還是朋友。」

敢於與老師對辯,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被視為異類,想法「偏執」,雅文這種「偏執」,源於中學的「精英班」制度。

「初中時每級有一個精英班,我不在「精英班」,體會到部分老師的不堪。他們對同學說:我不教得深入了反正你們不懂、精英班同學就可以進大學你們不會,大力吹捧讀好書向上流動,又不斷否定各非精英班同學的理想。」「我不禁想:我們的價值,是否就由一兩次測試、有否「向上流動」去定義?這是否我們應得的呢?」

到了高中,雅文雖然身處精英班,但她並沒有因此認同這套「向上流動」價值。「我聽過同學的家庭遭遇,想到其實我們無人可以完全避免壓迫,無人能保證我們的人生不會掉進坑子。」

反送中海報唔准提林鄭下台 民主派區議員轟「房署有政治部」

(獨媒特約報導)保安局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民陣號召三十萬人上街抗議反對,民主派區議員在公共房邨內貼出寫有「林鄭下台」字眼的海報,遭房署政治審查。葵青區議員黃潤達、梁錦威、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和楊彧下午到何文田房署總部抗議,批評「房署政治部,林鄭唔提得」。

黃潤達和梁錦威在葵涌邨內欲張貼海報,海報上寫有「守護香港反送中,撤回惡法,林鄭下台」的字眼,但房屋署拒絕。房屋署回覆稱海報不能批評個別人士,即「林鄭下台」的字眼違反房署規則。

IMG_9857
梁錦威

梁錦威表示,政府無視13萬人上街,仍硬推修訂,已是漠視民意,房署政治審查更是包庇政府作惡。他曾多名職員查詢,但對方均沒有詳細講述是總署部門回應,只稱是小組作決定。

佐敦軒達臣與父親的故事

“Dad, I'm going to play there one day.〞
(爸爸,終有一天我會站在歐聯舞台上!)

當哨子響起完場聲號,代表利物浦正式登上今屆歐聯皇者寶座。他們以2-0擊退同為英超對手熱刺,取得球隊近7年第一個冠軍。完場後,眾利物浦球員各自在場內忘我慶祝,鏡頭捕捉到隊長佐敦軒達臣獨個兒走到看台跟一位白髮男子相擁,那人不是普通球迷,而是佐敦軒達臣的爸爸-Brian Henderson。

是的,這是一個關於佐敦軒達臣與他爸爸的故事。

將時間撥到6年前-2013年,佐敦軒達臣的爸爸確診鼻咽癌;同一時間,佐敦軒達臣正為在利物浦的前途而戰:一度傳將被清洗的他終於在那年打上常規正選。作為父親的他不希望病情影響兒子在場上的發揮,他選擇忍瞞病情,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告知真相;但愛兒深切的他卻因不希望兒子心痛自己受苦,曾拒絕在化療期間讓兒子探病。

「他不讓我看見他受苦的情況,我知道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每星期都踢出好表現,我相信只要我踢得好,定能幫助爸爸回復健康,因為他一直都看著我。爸爸的經歷令我長大成人。」

人總要經歷一些事情才會長大,而之所以令人成長,是因為經歷當中蘊含著無數個父母甘願為子女奉獻的偉大故事。因為這種奉獻才明白,甚麼才是最可貴。

筲箕灣街坊自發派傳單反送中  冀居民了解修例禍害

(獨媒特約報導)保安局硬推《逃犯條例》修訂,不但僅用20日作諮詢,更已將草案繞過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將在下星期三直上大會恢復二讀。民間反對修訂之聲不絕,近日有多間中學校友及追生聯署要求撤回,有筲箕灣街坊則更進一步,在區內自發擺街站,對居民講述修訂的影響。發起人之一曹倩淇接受獨媒訪問時表示,希望令更多居民了解修訂的禍害,「好簡單,政府要撤回,一定要俾街坊知道件事同佢哋有切身關係。」

九十後的曹倩淇是筲箕灣居民,連日來和朋友頻頻在東區擺街站,分別在西灣河、柴灣和筲箕灣派傳單。她認為今次的修訂影響深遠,指政治上危害國家安全便機會遭送中,「其實犯咩罪就會被送呢?連定義都唔清晰。」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等官員一直強調,今次修訂是要處理台灣殺人案,和堵塞多年來的司法漏洞。曹倩淇不同意,認為港人的憂慮其實是眾所皆知,即中國及香港兩地的法制不同,「無公平審訊、無律師代表,點可以引渡?」她指出,銅鑼灣書店一眾成員遭擄走及被失蹤,更見中共的鐵腕及司法制度的不堪。

十八區區議會主席早前發聲明,在未有諮詢議員下便稱支持修訂,居民更是「再被代表」。東區區議會是全港最多自動當選的區份,北角及筲箕灣一帶更有「深紅」的稱號。

趙中校友於母校擺街站 宣傳反送中條例  校友:企到出來的就企出來喇

早上七時二十分,距離元朗趙聿修紀念中學校(下稱:趙中)門打開尚餘十分鐘,天氣陰沉,略帶雨點,三名近十多年內畢業的校友聚集在校門旁。他們之前幾乎是各不相識,因這次反送中條例而一起行動。

成員阿諾自小在元朗長大,現就讀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他表示看見師兄在臉書討論,召集舊生校友構思行動,他按讚後,便被加進群組。在這之前,他們也曾討論、參與反國教和佔中。 沒有政黨團體的街站二寶,直幡及小露寶,阿諾和其他兩名校友,見到大多矮他們一截的師弟妹,向他們點頭,靜靜地講:「我係校友,攞張逃犯條例單張睇下。」其實現場的學校學生人流,和在西鐵站的街站人流相去甚遠,為何要在自己學校舉辦街站?

「呢條條例,其實好影響香港的國際社會地點,經濟,如不少資金將準備撤離香港,這條法例對下一代影響最大,雖然佢地未成年,唔會咁易FORCE到佢地走出來,但希望叫佢地有個意識係到,原來有班人係到做呢D野,社會講緊呢D野。」期間有個女學生接過單張表示知道有校友發起反送中條例聯署,但她指自己要看多些資料才決定是否聯署。

【六四三十】中學老師許偉恒出版《六四十問》 「和強權的鬥爭,是記憶與遺忘之戰」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是六四三十週年,中學中史及通識老師許偉恒花十年時間整理六四歷史,撰寫新書《六四十問》。新書今早舉行發佈會,許偉恒強調「和強權的鬥爭,是記憶與遺忘之戰」。

許偉恒中大歷史系畢業,1989年,他才8歲,但依稀記得,在當年的6月3日晚上,和家人一起看電視,在翌日參與跑馬地的黑色大靜坐。直至長大後觀看紀錄片《天安門》,許偉恒對六四才有更多的感受。

十年前參與維園晚會,許偉恒不禁在想,「我可以為六四做些什麼呢?」他指出,初時的想法是寫兩至三萬字的書,對像是年輕人,但「越睇越多」六四的史料及書籍,決定歸納整理並寫成精華。他在看到天安門母親的資料時,感到十分悲傷,但希望透過出版令他們同樣感到力量。

無標題

【六四三十】李柱銘的1989:六四定必平反,領導人終須為前輩認錯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是六四三十週年,民主黨創黨主席、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在三十週年前夕,分享了他的1989。

沙龍在六四三十週年前的星期五、位於北角的Brew Note 咖啡店進行,小小的咖啡店內座無虛席,地板上坐滿老、中和青,更有內地學生專誠來參與。

那是全城關注的日子,香港的夜市生意很差,港人甫下班便回家追看電視,追看的是新聞報導,追看北京天安門外的最新形勢。李柱銘不諱言,初時反應是「共產黨好快就會捉哂學生」。

大時代下,有一個畫面令李柱銘很難忘。有一次他到中環洗車,看到兩名司機因為撞車而嗌交,他走上前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二人隨即握手離開。

_DSC3989-2

【逃犯條例】田北辰疑「劇透」627投票表決 後改稱是引述報紙報導

(獨媒特約報導)保安事務委員會今早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公民黨楊岳橋就《逃犯條例》修訂所提出的私人條例草案及由政府官員向議員作解說。實政圓桌田北辰在追問分階段立法時,「劇透」稱「希望6月27日投票前收到(回應)」,引起民主派議員的反響。

涂謹申在席上反問,「乜原來6月27投票咩?」民主派起哄並要求澄清,田北辰補充說,「我睇報紙講,我乜都唔知」。

在會議上,田北辰問到李家超,當局如果答應移走地域限制,是否能先處理台灣殺人案。李家超避答引起田北辰不滿,最後才稱這不是修訂的原意。

_DSC3825

但在會議結束後,田北辰再特地見記者「澄清」,表示自己只是衝口而出。他強調自己不是消息靈通的建制派,說法只是綜合不同政情新聞,問題原意只是想表達希望投票前收到局長答覆,「都係你哋行家傑作」。

【逃犯條例】李家超指太多人不了解修訂捱轟 建制護航否決舉行公聽會

(獨媒特約報導)保安事務委員會今早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公民黨楊岳橋就《逃犯條例》修訂所提出的私人條例草案及由政府官員向議員作解說,但建制派最後否決就修訂舉行公聽會。民主黨涂謹申在會上問到,政府要有多少人上街才考慮撤回修訂。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因為有太多人不了解和沒有細看草案的內容,例如新聞界和法律界,「好多解說係錯誤。」他的說法遭到民主派圍攻,法律界的郭榮鏗斥李家超說法荒謬,「上訴庭法官同大律師公會被誤導呀?成個國際社會唔明白?全部被人誤導呀?」

無標題
涂謹申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740
  •  1741
  •  1742
  •  1743
  • 1744
  •  1745
  •  1746
  •  1747
  •  174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