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豐樂圍:挪亞方舟式的保育邏輯

圖為申請中豐樂圍發展圖則,建議中的豪宅帶儼如一隻非禮的手,打擾了濕地的安寧。 (圖片引自城規會)

在聖經中,挪亞因得到上帝的啟示打造方舟,將地上所有生物都帶到方舟上,結果避過了大洪水的毁滅性災難;在現實裡,我們也有現代版的挪亞方舟,不過今次卻是挪亞自己,首先把整個自然生態毁滅了,然後再在美麗新世界中打造生物樂園,至於原來的生物是生是死,倖存多少,那真的是上帝才曉得了。

這個現代版挪亞方舟的夢想,很可能會在近月城規會會議中實現。相對於2009年項目環評通過時的沸沸揚揚,以及去年南生圍申請的擾擾攘攘,在9月剛剛結束的豐樂圍項目公眾諮詢,卻可以用上水靜鵝飛來形容。雖然城規會也收到逾300 份反對意見,不過既然輿論壓力不復當年,房屋供應短缺佔據主流論述,大概連委員們做夢也沒想到,這正是通過項目的最理想時機。

佔領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前「打倒金融霸權」

[2011.10.17更新請見下方評論]

對很多人而言,貓隻不只是家中的寵物,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流浪貓亦然,牠們也可以是社區的一份子。流浪貓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是滋擾,但你有沒有想過如何與貓隻共存?流浪貓­之所以成為流浪貓,很多時是因為人類的遺棄,或是人類的照顧不當。

本報導以嶺南大學的貓社區作為開始,看看人貓如何構成社區,一群愛貓的人士作出無私的照顧。再而探討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在6月19日西班牙全國大遊行前,筆者有幸認識一位來自「左翼反資本主義」(Izquierda Anticapitalista,英文Anti-Capitalist Left,以下簡稱IA)政黨組織者Raul Camargo(下稱魯爾)。IA於2009年2月成立,目標是推動一個反資本主義的左翼聯合力量,類似筆者之前文章介紹的法國「新反資本主義黨」(Nouv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的目標。

IA當時成立,受到不少國際著名左翼學者關注及支持,例如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齊澤克(Slavoj Zizek)等,還有英國導演堅‧盧治(Ken Loach,台譯肯‧落區)。

魯爾對於這場運動的分析,有助中文世界的讀者,深入了解這場運動。

作者/訪問﹕宋治德 前香港職工盟組織幹事,現於法國留學。作者按﹕此文在香港登載《左翼21》網頁,如要轉載及相關照片,請註明出處。

受訪人﹕魯爾(Raul Camargo)

最近城中最熱話題,非外傭居港權司法覆核莫屬,雖然法院已於9月30日裁定外傭擁有申請居港資格,但社會矛盾並未化解。民主黨在案件判決後正式加入反對外傭居權行列,連同新民黨、自由黨、民建聯、專業會議及工聯會,應該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強勁的政治聯盟。

東澳豪宅及遊艇會項目諮詢本週五截止

圖:擬在南丫島南興建的豪宅群,建有馬路,圖左為現有村屋。

DSC00567

外傭居港權一事,掀動的不只是香港人的種族、階級、本土情緒,還有捲入黨派政治矛盾,如果你有細心看一下近日冒起的「愛護香港力量」,便會看到黨派政治已浮出水面,不是「無黨無派」、「網民發起」。

昨日下午「愛護香港力量」又舉行了一次遊行,口號是「用行動去愛護香港,用選票踢走公民黨」,基於好奇,我與阿藹於一時許便到北角英皇道遊樂場的出發點去看個究竟。其實從口號上已看到這次矛頭直接指向公民黨。不過,現場沒有任何建制派著名的政治人物出現,而組織者又多次強調自己是無黨無派,傳單上也經常有”facebook”字樣,強調自己是一群網民。然而,不管組織者是否「隱形民建聯」,你只要到現場,便能感受到建制派的政治力量。

華爾街已被佔領,何時到中環?

九月下旬開始,每日下午和晚上,數以百計的「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集會者都在曼哈頓下城區的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舉行會議。他們稱這個會議為紐約城總會議(New York City General Assembly)。行動由社會運動雜誌AdBuster發起,仿傚埃及的茉莉花革命,希望在9月17日齊集二萬人到曼克頓區,佔領華爾街,要求政府終結金融財閥與政治勾當(a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to separate money from politics),實現真正民主。

自八十年代開始,港台的角色與位置一直備受關注,不少媒體工作者擔心,作為一個政府部門,港台的編輯自主和獨立性,會受到政治干預。故此當時就曾經提出過要把港台公司化,­但這建議最終不了了之。

在國內,不論左中右、自由派或毛派、黨員或非黨員,都會認同道德潰敗是最大的危機之一。當然,大家對這道德危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文化大革命後信仰失落,有的認為是專制與權貴資本主義糾結所產生的腐敗。是故,當年胡錦濤提出八榮八恥的時候,一些黨外的異議者亦以「知恥近乎勇」作肯定。

香港除了是一個自由港外,也是一個講道德倫理的城市,這裡說的「道德」,包括約定俗成的規矩(如排隊)、人本與關愛等核心普世價值和社會共識、辯論對與錯及道德界線的自由空間、對平等契約的尊重,以及一套議會和審議程序(包含程序公義)。一直以來香港的民間互動,以至政治角力,都在這個框架下進行。反對運動,不論激烈與否,都要「出師有名」,建基共同的價值(如民主、公義、公正)和社會分析,以合理化其抗爭形式。

然而,近月香港卻妖風橫行,先有建制陣營借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案打擊公民黨,要催毁保護小市民爭取程序公義的法制,繼之是葉劉淑儀、民建聯李慧琼等「假愛港」陣營,動員恐懼與仇恨,製造本地族群矛盾以攻擊公民黨,繼而合理化「釋法」向中央獻媢,送上香港「自治權」這貢品。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93
  •  2894
  •  2895
  •  2896
  • 2897
  •  2898
  •  2899
  •  2900
  •  290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