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民主派議員致函陳健波】要求10月20日財務委員會先行討論如何處理「主席指示」及相關程序

【民主派議員致函陳健波】要求10月20日財務委員會先行討論如何處理「主席指示」及相關程序

香港立法會
財務委員會主席
陳健波議員

陳主席:

要求10月20日財務委員會先行討論如何處理「主席指示」及相關程序

我們於今天收到財務委員會兩份交予委員的文件,分別為「根據《財務委員會會議程序》第47段就縮短點名表決響鐘時間動議的議案的辯論發言時限」(立法會FC23/17號文件)及「有關主席就財務委員會會議編排事宜所作指示的摘要」(立法會FC24/17號文件)。

我們知悉 閣下計劃明天便會實行所謂「主席指示」,對於閣下漠視財務委員會既有的會議程序,因此,我們予以強烈譴責。閣下在未經正當會議程序下,便企圖單方面宣佈於明天實行上述指示。

我們認為處理「主席指示」的正當程序,應為先交付議事規則委員會研究,之後於財務委員會討論議事規則委員會的意見及討論實施「主席指示」的利弊,然後再由財務委員會正式決定「主席指示」的下一步去向。

因此,我們強烈反對 閣下濫用主席權力,違反程序公義,強行於明天實施「主席指示」。我們建議明天的會議應先行讓委員討論如何處理「主席指示」及相關程序。

立法會議員
許智峯 黃碧雲 胡志偉 尹兆堅 林卓廷
涂謹申 鄺俊宇 陳淑莊 譚文豪 郭家麒
楊岳橋 郭榮鏗 梁繼昌 莫乃光 葉建源

公專聯倡高鐵「深圳雙站雙檢」 可增585億收益

(獨媒特約報導)公共專業聯盟發表高鐵「深圳雙站雙檢」方案,倡議在深圳北站及福田站設立一地兩檢關口,西九站至深圳路段改為城際列車。聯盟指對比政府的西九一地兩檢方案,此方案可以於50年間帶來額外共585億元收益,並可減低對一國兩制的衝擊。

DSC01779
(資料圖片)

西九上車只須用八達通

【東華補選】票站選址或涉利益衝突 民主黨伍凱欣促更改

民主黨伍凱欣(左二)

(獨媒特約報導)中西區區議會補選將於11月26日舉行,東華選區其中一名參選人呂錦强為新會商會小學校長,過去多次選舉中,此選區的票站均設於該校。同樣參選東華選區的民主黨伍凱欣認為涉及潛在利益衝突,今日(10月19日)向選舉主任請願,要求更改票站地點。

伍凱欣指新會商會學校校長呂錦強同為參選人,以該校為票站有潛在利益衝突。她又指學校雖為多屆選舉票站,但位置並不方便,需上落樓梯,希望民政處物色另一票站。

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鄭麗琼指,有學生家長可能是當區選民,以該校作票站不當,又稱有街坊向她反映問題。

明晚6時半選管會將會進行候選人抽籤,亦會公佈票站位置。伍凱欣表示,今次選舉程序比想像中慢,報名一星期後才獲確定提名有效。

民主黨另一名中西區區議員甘乃威亦有到場,他們向民政處代表遞交請願信。

民主派續阻政府抽起印花稅條例 批忽視民生、本末倒置 (12:44)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就《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提出中止待續,以讓路予下週的高鐵一地兩檢議案,民主派在本週立法會大會,積極發言反對,指條例已在議會獲得共識,忽然抽起是不重視民生,讓高鐵一地兩檢無約束議案先行是「本末倒置」。

立法會今早復會,建制派續採取逢45分休息15分鐘的策略,在每小時首45分鐘「坐定定」,之後讓民主派議員點算法定人數以稍息。今早有較多建制派議員發言,反駁民主派議員的言論。

民建聯周浩鼎批評民主派議員「拉布」浪費議會時間,工聯會陸頌雄亦激動回應,諷「釘書機政黨」進行的民調「都係五五波」(一半支持一半反對),他指如政府不提戍一地兩檢議案,民主派亦會批評不諮詢議會,又指交通便利對民生亦同樣重要。

十九大:一個巴掌拍不響

文/軻霖

「打鐵還需自身硬」— 這是2012年習近平作為中共總書記首次公開露面時提出的座右銘。今日回首,這句平實的格言其實一直是習近平規劃的核心。

自掌權五年以來,習近平一直沒有偏離該目標。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巧妙地利用盡得民心的反貪運動,在中國龐大的官僚架構中,井然有序地拿下每一個敵對派係與利益集團。從太子黨到軍隊、從「石油幫」到國有企業、從共青團到姿意妄為的省領導,每一股潛在內部反對勢力都遭到重創,因「違反黨紀」而被捕、降職及秘密拘押。

習近平也先發製人地打擊中國尚在萌芽階段的公民社會,利用強大的國家安全機器,對準每一位異議人士、批評者、律師、作家、非政府組織,或黨對其效忠不予寄望的批判聲音。打壓行動令中國回到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的黑暗日子,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東北一所戒備森嚴的醫院逝世達到頂峰。

習近平在剷除任何反對源頭的同時,也用心在國內建立民眾的支持。通過徹底改變宣傳方式,加上傳統的「思想工作」,在意識形態方面加強對媒體(他著名的指示「黨媒姓黨」)與大學(吩咐要抵制所謂的「司法獨立和普世價值等有害思潮」)的管制,配以無可匹敵的網絡審查(中國網民如今戲謔其為「中國內聯網」)。

讓舊城中環成為香港保育的典範

資料圖片

作者按:與大家分享上週我在中西區區議會,就保育中環及市區重建項目發言的內容。雖然會上只有數分鐘的發言時間,但我預先入了信給全體議員,亦cc給特首、發展局局長及市建局。

2017年10月10日

致中西區區議會主席及全體議員 :

全力監察保育中環及市區重建項目
讓舊城中環成為香港保育的典範

中西區關注組自2005年開始一直致力推動區內的良好規劃及文物文化保育工作,透過動員公民社會的參與,以及爭取區議會及當局的支持,逐步看見舊城中環內的重要文物建築一幢一幢的保育下來。我們深信,保育關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絕對需要透過社會全心全意的投入及妥善的監察去達至盡善盡美。

現時,舊城中環仍面對各種過度發展的威脅和其他影響古蹟的問題。就各項保育中環及市區重建項目,本關注組希望向議會及當局表達下列意見:

聖公會主教山

香港原居牛,何去何從?

黃牛:我們的活的文化歷史,中國人的吉祥物!

黃牛是中國人最早的生活夥伴,中國有農耕社會便有黃牛協助耕作的紀錄,三皇五帝時,炎帝(神農氏)挑選了力大又馴良的黃牛,馴養為人類的開荒耕牛,中國農業社會的文化於是出現。南北朝陶牛,漢唐以耕牛為題材的字畫,香港李鄭屋古墓的陶製房屋,印證了農耕社會早於千年前已出現於本土,飼養牲畜如狗、牛等協助生活。牛隻在香港為農耕社會重要的一份子,宋、明、清三朝近一千年間,中原氏族相繼南遷,以農耕為主,耕地面積漸大,耕牛成為本地農村重要的牲畜,並和先民建立密切的生活夥伴關係。

【資訊自由法】要求林鄭兌現承諾  議員、民間團體冀盡快立法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參選時曾表示,支持落實《資訊自由法》,但早前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法案卻隻字不提。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及民間團體希望林鄭兌現選舉承諾,在中午開記者會促法改會盡快完成研究,政府早日立法保障港人的知情權。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將在明日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索取2014至2016年間有關《公開資料守則》的數據,要求法改會回應《資訊自由法》的研究進度及林鄭月娥為訂立《資訊自由法》設立時間表。莫乃光提到,就目前的《公開資料守則》,政府各部門的官員都對這方面的認知不足,大多認為是內部資料和需要第三方同意才披露;較常見做法是拖延一輪便打發查詢的一方。

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指出,申訴專員公署已兩度要求政府更新《公開資料守則》,政府卻坐視不理。他引用數據指,在過去八年間,市民索取資料的數字由2,000宗升至5,100多宗;但去年竟多達118宗被拒絕索取,投訴更多達85宗,反映守則方法並不可行。

【一地兩檢】民主黨調查:支持反對相若 林鄭強推無視社會分歧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黨發表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支持及反對政府提出的高鐵西九站一地兩檢方案的市民,分別為41.5%及42.8%。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認為支持及反對的市民相若,反映社會沒有共識,批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沒有嘗試收窄分歧,強迫立法會在10月25日表決無約束力議案,為西九一地兩檢造勢。胡認為政府有責任進行更多諮詢,詳細解釋政府及民間方案的利弊。

林鄭月娥今早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明日將會於立法會大會提出中止待續關於樓市「辣招」的《2017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以讓路下周審議一地兩檢議案。胡志偉指看不到議案表決的迫切性,「美其名為一地兩檢買時間,實質上縮短了辯論、尋找解決路徑的時間」。

無理解僱可俾錢搞掂 勞工團體批「背道而馳、形同虛設」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2017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早召開公聽會,審議當局的修例建議,日後遭「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的僱員,勞資審裁處可不須僱主同意便發出復職令,但條例又容許僱主以額外金錢補償代替。出席的工會團體批評修例「形同虛設」、「文字遊戲」,將不合理解僱以錢「漂白」。

額外補償上限僅七萬餘

當局建議修訂《僱傭條例》遭「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的僱員,勞資審裁處可毋須如現時般取得僱主的同意而作出復職或再次聘用的命令,但如僱主不遵行命令,只須繳交一筆員工三個月薪金,最高72,500元的額外款項。

多個出席的勞工團體炮轟草案建議,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草案是「文字遊戲」,而保障僱員的復職權是「背道而馳、風馬牛不相及」,應該賦權予勞審處可強制執行復職令,而額外款項高額亦過低。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職工權益工會主席區邦添批評條例「形同虛設」,工黨東區區議員麥德正亦形容「額外補償」是「合法咁唔合法」,將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以錢「漂白」。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