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收看李飛演講應符合專業操守 家長有權拒絕子女受政治灌輸

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來港出席基本法研討會並作演講,教育局邀請中學直播李氏演講,並安排學生觀看。作為學習機會,多接觸不同觀點是值得鼓勵的,唯向學生提供的資訊必須秉持「全面而且均衡」的原則,否則淪為政治灌輸,實有違教育專業的操守。

教育局對維持專業操守,理應責無旁貸。家長送子女到校,為的是學習而不是接受政治灌輸,在安排學生收看李飛演講一事上,教育局必須先向家長證明,有關活動是合乎教育專業操守的。家長有權拒絕子女出席或收看政治灌輸的活動,若家長未能信納有關活動符合教育專業操守,學校不應強制學生收看李飛的演講。

我們呼籲教師秉持專業原則,維護學生免受政治灌輸的權利。

進步教師同盟
2017年10月30日

附件:〈拒絕參與活動家長信樣本〉

__________中學校長:

謹向 閣下表明,我並未信納安排學生收看李飛演講符合教育專業操守及學生學習原則,為此我拒絕讓敝子弟__________參加有關的活動,煩請在該時段安排敝子弟參與更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或到圖書館自修、閱讀。特此感謝。

敬祝

教安!

聖公會擬重建港中醫院 民間團體批破壞歷史建築群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聖公會擬在中環主教山地段,即港中醫院原址興建一幢25層高的私營醫院,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明日開會討論「文物保育措施」,中西區關注組、城西關注組、學者及立法會議員表示關注主教山的保育,批評政府未就計劃交予城規會程序進行評估,並欠缺公眾諮詢。他們又斥古物古蹟辦事處漠視項目對政府山和主教山一帶古蹟群的影響,並憂慮醫院落成後會對附近交通帶來沉重負荷。

回到「行政吸納政治」的年代

所謂「行政吸納政治」(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早已經是香港政治的ABC。記得讀大學本科第一年,就已經學過這個概念。今日林鄭月娥重施故技,稍作包裝,用同樣邏輯嘗試吸納青年,竟然有人認為是「吹和風」、「良好的第一步」,好像發現新世界般,真的情何以堪。

中國拆教會為權 香港拆教會為錢

中國政府為限制宗教自由拆救堂和拆十字架,香港有宗教自由,但這裏的基督教會又三番四次為了錢而將自己的教會拆掉。

馬太福音六章廿四節:「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事奉主,又事奉財利。」

1990年代的灣仔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紅磚屋)
1990年代旳大埔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1997年的灣仔天主教灣仔聖母聖衣堂
2014年的灣仔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英語堂

今天香港佑寧堂(union church),又要拆。為的是和恆基合作,建四十幾個豪宅單位,教會可以分廿幾個收租及自用。

教會說計劃是因為地方不夠用,但諷刺的是,計劃強行落實後,聽說教會流失了不少會友。出賣了根本,挖走房角石,新地方再大,教友也難再合一。

示威期間,教會重建委員會一名成員開車路過,我們要求他公開已經隱藏二十年的改劃申請內容,以及與地産商的協議,他喃喃自語了幾句,然後開車離開,連名字也沒有留下。

職工盟遊行促恢復集體談判權 政總外焚廢法文件

(獨媒特約報導)集體談判權於20年前的今日(10月29日)被臨時立法會廢除。職工盟昨日發起絕食30小時行動,多個工會及勞工團體成員共25人參與,爭取恢復集體談判權條例。今天下午絕食結束,多個政黨及團體共約300人由皇后像廣場出發,遊行至政府總部進行集會,焚燒臨時立法會廢法文件並向政府代表遞交請願信。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發言指,香港人對集體談判權「沒有感覺」,因為打工仔從來未擁有過這項勞動人權。但他指1997年廢法後發生金融風暴和沙士,工資下降了近兩至三成,直到2017年,仍有一些行業未能回復到97年的水平,正因工人階級缺乏可抗衡資本家權力的法例保障。

旺角建超級天橋  路政署繼續唔講造價  稱是慣常做法

(獨媒特約報導)路政署建議在旺角興建「超級天橋」,公民黨油尖旺區議員余德寶今日下午舉行社區講座,邀請路政署官員出席。多名居民在講座上問到「超級天橋」造價,負責項目的路政署高級工程師陳偉杰依然拒絕回答,推搪稱天橋的設計會再改善,並會有更詳細的設計,要在再諮詢區議會及刊憲後,屆時才會有實際的工程造價:「要等優化方案後,先會有造價啦。」

IMG_3964

負責項目的路政署高級工程師陳偉杰

聖殿豈可買賣 反對清拆佑寧堂

「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約翰福音2章16節)

香港佑寧堂擁有68年歷史,屬於三級歷史建築,見証本地歷史的轉變,從戰前古典建築,過渡至戰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典範。

香港佑寧堂於10月中,聯合地產商恆基開始清拆教堂的工程,重建為45個住宅單位,當中有19單位供教會出租和使用,餘下26個單位歸地產商。地產商與教會管理層關係密切,而於教友反對下,並無交代如何運用住宅單位及收益,依然強拆聖殿。

佑寧堂教友公開信道︰「我們再三催促底下,至今(教會)仍未代最終地產商共同合作發展項目的條款內容,以及日後成功重建、獲利後的巨額資產將如何分配和使用等等問題;在沒有透明度底下,你卻選擇說要『合一』,那麼真理何在?」

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指︰「地產商和教會利用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GIC) 政策漏洞,濫用GIC,令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變成豪宅,扭曲規劃原意。再者,保育和評級制度軟弱無力,無助保護古蹟。」

教會的重建方案於1997年在城規會通過,20年前的計劃有違目前社區環境和「保育中環」方針。再者,地段屬GIC,目前改建成豪宅計劃,不但加重交通負擔,亦對地區毫無益處。

集體談判廢法廿年 25人絕食爭取復法

絕食者將「集體談判權」放上天秤,寓意有集體談判權,勞方才可與資方達致平衡。

(獨媒特約報導)臨時立法會在20年前廢除保障勞工權益的集體談判權法例。職工盟、工黨、街工、左翼21及多個工會共25人,於今日(10月28日)上午10時起,於舊立法會外露宿絕食30小時,明日下午4時發起遊行,爭取盡快恢復集體談判權。

李卓人:廢法如斷臂

1997年6月26日,立法局在最後一次會議上通過《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草案》,確立工會代表工人與資方協商的權利,而資方如果改變工作條件,亦需要諮詢工會。不過,數日後主權移交,臨時立法會隨即於7月16日通過凍結該法,並於10月29日正式廢除。當時提交法案的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於天星碼頭絕食5天抗議。

公屋市場化是大賭局

攝:Him Chow

不想大量增建公屋,其實應該推行租管,並抽取有阻嚇性的空置稅和資產增值稅,壓抑炒風,改革租務巿場,務求租客的居住權利受到足夠保障。市民除了申請公屋和置業,還有租屋住這個另外的選擇,對公屋的倚賴自然有望減少。

把公屋單位改為綠置居,是迫人買樓的做法,背後棖據的是比過往更為激進的大市場小政府思想。可以預見,未來有更多威迫利誘的措施出台,迫公屋居民出走,要麼不自量力地勉強上車做樓奴,要麼被迫遷,要重新租樓住,飽受高地價政策之苦。

日後有人向林鄭追數,要求增建公屋,她不單不會感理虧,還可理直氣壯地表示,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不值得再討論。因為公屋數目已封頂,政府未來的施政方針和重心將是重建置業階梯,期望有更多人透過買樓致富。這也是領展非執行董事,經濟學者兼政府顧問的王于漸一直鼓吹的事。

無奈不少公屋居民因為有機會做業主,對林鄭的改弦更張投以贊成票。相信這也是她有恃無恐的地方。這樣做的危險之處,在於政府半放棄了本身應有的角色。

公共資產(包括公屋)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不應該私有化、市場化,是要發揮平衡和緩衝的作用:一方面照顧弱勢社群,避免社會弱肉強食得太過分(這是文明的意思吧);一方面未雨綢繆,確立具抗壓力的安全網,防止有經濟危機或其他災害發生時,出現失控的亂局,做成不必要的人禍。

高院裁決:非緊急情況下 警查市民手機須有搜查令

(獨媒特約報導)2014年七一遊行後,警方拘捕5名民陣成員,並沒收他們的手機,駕駛遊行領頭車的司機岑永根更被扣查3部手機,他入稟司法覆核指警方侵犯私隱。高等法院今日(10月27日)下午頒下判詞,指警方必須在緊急情況下,才可在未獲得搜查令時查看被捕人士的手機內容。

法官區慶祥在判詞中指,因為警方已將手機歸還予各人,而且沒有查看內容,所以不就警方的做法作任何命令。由於岑永根獲判部分勝訴,可獲免去三分之二訟費。

民陣:保障人權重要一步 促警務處修例

當日被捕人之一、前民陣召集人楊政賢表示,今次判決是保障香港人權的重要一步,市民的私隱權避免因警察濫權而受損。他重申,司法覆核的重點是要法庭判斷《警察條例》第50(6)條,即是沒有搜查令都能搜查市民的手機內容及電子通訊紀錄。

楊政賢呼籲市民必須留意,警方在沒有搜查令下,並沒有權力搜查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流動通訊器材的內容。他表示,觀察到在雨傘運動期間,越來越多警員侵犯人權的情況,例如把市民拉到一角,要求查看手機內容。楊政賢要求警務處就判決更改指引,停止不合法行為,將市民的私隱置之不理。

楊政賢警告,如果警察不修改指引,民陣會在明年的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作跟進和要求警務處遵從判決。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