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屬於香港人的藍眼淚

近來香港水域出現了奇景,尤其是大埔吐露港一帶,那就是一種叫藍眼淚的現象,本來平平無奇的海水,在漆黑的環境下,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例如有船隻駛過,魚類游過,甚至是有雨灑下,海面就會出現幽幽藍光,亮光隨著海水一浪一浪的湧到岸邊,甚為壯觀,近看是一堆閃閃發亮的沙粒,走在灘上更會出現螢光腳印,叫在場的人無不嘖嘖稱奇。

這樣奇妙的藍眼淚又稱Blue Sand或海耀,甚至有人稱作海上幽灵,原來它是由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組成,因為它們具有螢光素,受到外在刺激時就會發出螢光,然而這些海藻往往與紅潮一同出現,所以藍眼淚可能是污染的警號。

02

亞視招標限期明屆滿  學者呼籲政府勿再潛水

(獨媒特約報導)亞視目前仍未發放去年十二月的薪金,而部分股權的招標期將在明日屆滿,三至五天後有招標結果。一旦沒有「白武士」入標購入股東黃炳均的股份,亞視將面臨清盤。大股東黃炳均早前更表示可以用個人名義借錢予員工,遭受非議。而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亞視的「問題」不應再拖下去。他指政府在是次事件上一直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是不負責任。

蘇鑰機: 長遠訂定更開明的免費電視牌照發牌制度

蘇鑰機認為當局在亞視的「問題」中一再潛水:「以去年嚟講,當局採取不干預尚算合理,但亞視牌照在半年內即將到期,政府點都作出一個決定吧。」蘇認為,在香港市民及整個電視行業的利益前題下,當局應對電視行業的未來訂出一個時間表,如加快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開台」。而且讓其他有能力的經營者,如王維基等加入競爭,長遠訂定一套更開明的免費電視牌照發牌制度。他直言現時的電視風波令到整個行業受損,最終會使觀眾對免費電視流失興趣,轉向其他平台。

你是不是瞧不起中國人?(身份的霸權二之一)

近年香港民間熱愛的遊戲之一,是列舉大家目睹過的「強國遊客」惡行。既然如此,也讓我來供獻一則親身經歷的故事。話說前年某天在中環一家時裝店,一位大陸男性客人看中了一件襯衫,不知是太心急還是怎的,他迫不及待地脫掉了自己原來穿着的上衣,光着半身就要當眾試穿他心儀的那件襯衫。很自然,周圍的客人盡皆側目,讓開了幾步,等待接下來的情節。這時候,一位店員趨前,算是禮貌地提醒這位男士,試衣間就在前面幾步路的地方,他大可以到那裏頭安穩試衣。然後,這類故事裏頭常見的情節就發生了,那位遊客忽然暴怒起來,大聲吵鬧,與店員爭執不休。我聽見,在他那一連串的怒吼之中,有這麼一句熟悉的話:「怎麼了,你是不是瞧不起大陸人?你們香港人別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

這種事情,很容易就能解釋成又一個大陸人不文明,財大氣粗的事例之一,我們香港人聽了說了都能一解心頭之癢,再次證明我們原有的定見沒錯,也再次證明了大家彼此之間的差異,以及我們港人文明程度的優越。然而,這事一直讓我在意的,反倒不是這些很容易生起的第一反應;而是那位先生所說的「你是不是瞧不起大陸人」。這句話,以及和它同類的相似表述,我已經聽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在許多不同的場合,我都遇見過「你是不是看不起中國人」之類的表述。

慈母的判決

2015年1月17日,香港銀牌決賽,傑志對東方。本埸決賽的裁判是廖國文。他原本是一位警察,在本埸比賽,他發揮出慈母的本性。繼黃大仙對流浪把判錯的責任推在女旁證羅碧芝身上,今次更盡顯東方的戰術4-4-2-4。2比1一球,東方前鋒麥阿里士打越位, 但旁證和球證沒有任何表示。

上半場中後段,佐迪獲得一次單刀機會,但被對手後防基藍馬攬跌。跟據球例,應給予紅牌,但慈母予黃牌(圖二)。到了下半場,巴倫古素在對方禁區把球帶到底線,基藍馬用手阻擋,球證沒有任何表示。保連奴在對方禁區被葉鴻輝拉跌(圖三),他再次沒有任何表示。

圖二

圖三

傑志隊長盧均宜賽後Facebook說「球證同我講從後拉跌對手,進攻球員不能控制皮球,是黃牌!!咁我想問拉跌左又點可以控制到皮球呢?原來可以咁做下次有咁既事我會記住!」相信大家也知道這位球證執法是何等有水準。

沒有人生來是恐佈份子

(本文原刊於惟工新聞,現版本經筆者修改了一些錯處。)

沒有人生來是恐佈份子,只不過有些人變成了恐佈份子。(註一)

2015年1月7日至9日這三天期間,法國巴黎發了震撼全球的謀殺案,兩名兇徒古亞奇兄弟(les frères Kouachi)闖入《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總部,殺了八名編輯和兩名警察,另外亦有途人被殺,多人受傷。另一名兇徒古利巴利(Amedy Coulibaly)在第二天開始作案,殺了一名警察。三人繼而分頭挾持多名人質,令巴黎人心惶惶。經過數十小時的衝突後,三人最終死於警察的槍下。

哲學家鄂蘭(Hannah Arendt)曾說過,暴力不會說話,它摧毁了一切解釋和討論的空間。當日目擊罪行,僥倖脫險的《查理週刊》記者萊熱(Laurent Léger)表示:「我看見了恐佈。」被形容為恐佈份子的兇徒,均為穆斯林。古亞奇兄弟作案時,曾高呼「為先知報仇了!」

事件引起了鉅大迴響,法國媒體普遍視為「自由被媒殺」,同時穆斯林代表譴責暴行,認為「兇徒把穆斯林當人質」。新聞自由受威脅,穆斯林被再次污名化,這次謀殺案重創法國的共和價值,對不同的族群刺下很深的傷口。

「恐佈份子」的日常面貌

法國媒體連日來的報道,非常平實地呈現「恐佈份子」的外貌,他們平日一點也不「恐佈」,直至犯下了滔天罪行。

沒有根的保育

彌敦道有百年歷史的聖安德烈堂,耗資一億五千五百萬擴建拆毀百年古牆。惹來眾人嘩然,不獨歷史被消亡,更是生活經驗被剝奪。只要走過尖沙咀,一定經過聖安德烈堂的石牆,體會繁華的鬧市的寧靜,陽光照在通花的石壁,映在地上的十字架,綠樹成蔭的美麗。重後的利東街,喜帖街不見,換成歐陸式的石屎小屋,被報章稱為「假古董」,抗爭的故事被粗暴抹去,歷史被抽空,憤怒莫名。

英格蘭足總杯魔力不再?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一個觀念 - 足總杯是弱隊每年難得一次的出頭天,也是爆冷溫床。這種特色,正是吸引球迷(特別是當地球迷)追看這項杯賽的一大原因,始終絕大部份球迷都有「鋤強扶弱」之心(當比賽中的強隊不是自己愛隊之時)。可是,時移世易,這個觀念也許要改改了。

足總杯,曾經是各支球隊夢想中的杯賽,其精神就是每支球隊都能參與,都有機會創造自己的傳奇,而爆冷溫床正是歷年來傳媒營造出來的足總杯一大特色。想當年,經典的爆冷戰役不少,足總杯確是球員實現夢想的舞台。在上世紀90年代中之前,金錢的影響還未算太大,教練的能力,球會青訓的成效,對成功球隊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環。時至今日,投資於球隊的金錢多少已變成球隊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這除了令強隊和弱隊實力上的分野擴大外,也令強隊的軍容更深厚,更有力作出輪換,安排主力球員應付更重要的賽事。結果,球隊、球員、球迷都較注重回報和重要性都較高的賽事,不幸地,足總杯就成為了一項定位較尷尬的比賽。各方面對於足總杯的熱情已不復當年,在吸引力大減下,剩餘的樂趣有多少還不知道,而弱隊爆冷創造傳奇的成份又尚有多少?

一個人去旅行

選擇自己一個去旅行的人,並非真的找不到同伴,而是覺得結伴同行會失去很多樂趣和自由。這路線遇到90%都是背包客,都是喜歡一個人去旅行,聽過更多的是,試過獨自去偷歡後,再也無法回到結伴同行。

當身旁有人跟你有着同一種背景,同一種文化,同一種語言,人類便會很自然地漠視了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於是認識新朋友,接觸文化衝擊的機會也少了,即使到了異國,其實也只是活在自己的comfort zone,這樣也少了旅行的真正樂趣。

當要和身邊人妥協一切衣食住行,這樣便無法得到意外的美好,所有事情都是固定。愛上了,但不能說留就留 ; 想瀟灑,但不能說走就走。所有事情都不是真正地忠於自己的內心,而只是跟身邊人妥協,我不能做真正想做的事,走想走的路。

別要以為,一個人去旅行的人都是獨來獨往,這種旅人,反而朋友多的是。好朋友都在路上,那種好,並非普通的好,那是比起原本家鄉的朋友更志同道合。路上很多背包客其實也曾經結伴同行,但見過鬼會怕黑,吵架絕交分手,甚至離婚都聽過,漸漸地,我們都發覺,家鄉的朋友只能留在家鄉,家鄉能夠成為朋友的人,很多只是因為緣份和回憶 ; 路上能夠成為朋友的人,卻是因為緣份,回憶,思想和性格的吻合。

阿龍的「真相」與我何干?被捕支援者的角色

阿龍,除了眼角膜被打警方打至脫落的阿健外,他是暫時我所知因雨傘運動而受到最嚴重影響的朋友,他的右腳已沒有任何知覺,現時得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協助而暫時入住老人院,生活亦暫時得到綜援的資助,但絕不及他過往自力更生自由。現在,他只能等待明年九月神經科的初步評估了解其右腳沒有知覺和不能移動的問題。阿龍,看似得到香港不少未醒覺的人所說,香港的福利真的不錯了!那班亂港的「黃絲」還想怎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1月5日零晨,阿龍說他因在旺角匯豐銀行看見朋友被警方打到頭破血流,正當希望出手將其拉回自己身邊時,自己也被警察拉倒在地上,更被警方不斷以腳踢向其腰部,最終因受傷而被醫護義工送往廣華醫院的急症室。

求學筆記(二):中東石油國之移民政治

移民(migration),從來都是政治。本筆記要講述的,乃中東六個石油輸出國的移民政治。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之移民概況

GCC包括六個成員國:巴林(Bahrain)、科威特(Kuwait)、阿曼(Omen)、卡塔爾(Qatar)、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此六國之地利優勢,就是擁有豐厚之石油資源。而在其工作人口中,外籍勞工佔大多數。在二〇〇八年,外籍工人佔六國總工作人口超過百分之六十六。其中在卡塔爾,百分比更高達百分之九十四。而總人口方面,在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士佔了百分之二十七,屬於六國中最低。最高的依然是卡塔爾,佔百分之八十七。某些外籍移民或許已久居在六國,但不會得到居住國之國籍,無法成為公民。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該區某些國家已開始引入外籍工人。例如巴林發現石油後,便聘請英美的專業人士擔當管理及高科技操作之職位。而大批移民也從伊朗及印度湧入,擔當文員等較低技術之職位。

一九五〇至七〇年代:阿拉伯移民挑戰王權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59
  •  2460
  •  2461
  •  2462
  • 2463
  •  2464
  •  2465
  •  2466
  •  246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