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英格蘭足總杯魔力不再?

英格蘭足總杯魔力不再?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一個觀念 - 足總杯是弱隊每年難得一次的出頭天,也是爆冷溫床。這種特色,正是吸引球迷(特別是當地球迷)追看這項杯賽的一大原因,始終絕大部份球迷都有「鋤強扶弱」之心(當比賽中的強隊不是自己愛隊之時)。可是,時移世易,這個觀念也許要改改了。

足總杯,曾經是各支球隊夢想中的杯賽,其精神就是每支球隊都能參與,都有機會創造自己的傳奇,而爆冷溫床正是歷年來傳媒營造出來的足總杯一大特色。想當年,經典的爆冷戰役不少,足總杯確是球員實現夢想的舞台。在上世紀90年代中之前,金錢的影響還未算太大,教練的能力,球會青訓的成效,對成功球隊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環。時至今日,投資於球隊的金錢多少已變成球隊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這除了令強隊和弱隊實力上的分野擴大外,也令強隊的軍容更深厚,更有力作出輪換,安排主力球員應付更重要的賽事。結果,球隊、球員、球迷都較注重回報和重要性都較高的賽事,不幸地,足總杯就成為了一項定位較尷尬的比賽。各方面對於足總杯的熱情已不復當年,在吸引力大減下,剩餘的樂趣有多少還不知道,而弱隊爆冷創造傳奇的成份又尚有多少?

其實,有些人是真的想尋回想當年對足總杯的熱情和興奮,可惜,就連電視台本身似乎都不太想配合。電視台選擇轉播的,也都是以有強隊為主的賽事,這個做法,與他們一直宣傳,一直強調的足總杯的精神可說是背道而馳,較低組別的球隊平時已得不到電視台的照顧,到了足總杯比賽,轉播的選擇還是以強隊為先,實力較次的球隊對碰繼續被忽略。這一點,筆者某程度上是明白的,強隊的支持者較多,對收入較有保證,但,在每週都講求收入的時代,真的連一次機會都不可以留給實力較次的球隊嗎?

回想起來,也許,一眾強隊是有意跟電視台和觀眾過不去。在剛過去的足總杯第三圈所有賽事,幾乎所有勝算較高(根據博彩公司賠率而言)的球隊都順利勝出,就只有QPR主場失利及修咸頓在主場被在英冠表現很不錯的葉士域治迫和,而近況差勁的森林敗於英甲球隊腳下嚴格來說也不意外。已過關的24隊球隊中,排名最低的排英甲第9,除了劍橋聯(他們過往幾輪擊敗的對手都是在英甲或以下的球隊)。由此可見,弱隊出頭天的精神已不復見。更甚的是,在這剛過去的週末,筆者到了外地旅遊,有幸從當地的電視台看到幾場比賽的直播。結果眼看好幾隊強隊都派出近半,甚至更多的副選球員應戰,他們的表現都乏善足陳,令比賽可觀性大打折扣,不幸地,他們卻全都順利過關。除了史雲斯,沒有一隊英超球隊表現合格,這不正是給足總杯來一個狠狠的諷刺嗎?

以阿仙奴對侯城的比賽為例,縱使賽前被包裝成去季決賽的翻版,但這場比賽的可觀性非常低,活像是一場無人在意的例行公事,極具說服力地說明了為何大家對足總杯的興趣大減。阿仙奴是少數入座數字有保證的球隊,其他沒有這種能力的球隊,形勢就更慘。上文提到的史雲斯,在收起了9位慣常正選的情況下,以6-2大勝英乙的燦美爾。後備球員有水準發揮,領隊卻沒有特別受到讚賞,因為很多人認為碰上比自己低3個組別的球隊,即使以後備上陣,大勝也是應該的。不過,你能想像萬一不幸落敗,作出輪換的教練蒙克會遭受甚麼程度的批評嗎?這樣一個得益不多但陷阱處處的境況,對教練和對球隊來說肯定都不是理想的環境,趕這趟渾水又有甚麼意義?

金錢對於現代足球的重要性,令足球慢慢變質,相比爭取較高聯賽排名,贏取杯賽錦標對於不少球隊來說已經不再重要,有些球隊更會視之為負累。當然,像所有足球比賽一樣,足總杯依舊有一點樂趣,依舊有一部份人會關注,但傳媒繼續將其稱為最佳的杯賽肯定是愚笨而大錯特錯的行為。其實,筆者認為足總杯甚至已比不上聯賽杯。細心一想,聯賽杯沒有傳媒的刻意包裝,反而顯得更自在,定位也更清晰。一眾強隊,在沒有了「足總杯傳統上不能放棄」的包袱下,可以毫無保留地盡遣副選和年青球員上陣,反而令比賽的刺激性和可觀性大增,爆冷的機會也較大。故此聯賽杯另類的定位反而成就了其獨特個性,給球迷另一種選擇,相反足總杯在固有包袱下,想走也走不遠,結果變成雞肋,可有可無。

與其討論足總杯的重要性,倒不如直接討論怎樣才能讓足總杯重回以往的光輝,筆者認為讓冠軍直接得到歐聯資格是一個好辦法,只不過成事機會很微。不過說到底,筆者更希望大家能放下對足總杯的過份期望,傳媒能停止吹捧足總杯,讓廣大球迷可以還原基本步,以最簡單,最原始的心態去看待足總杯,這也許有助足總杯重新找到合適的定位,令大家都能從中得到滿足,而非透過傳媒或其他方面刻意營造氣氛和灌輸既定觀念去欣賞這項歷史悠久的比賽。

原文刊在此
Box to Box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