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為什麼用橡皮圖章可以抗議會內的「橡皮圖章」?

為什麼用橡皮圖章可以抗議會內的「橡皮圖章」

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對香港必然係重要的一環。
我們YeIlow Movement 計劃於這2個重要的選舉年內,努力向「全民覺醒」目標進發。

Yellow Movement 一群藝術工作者嘗試打開區議會這個潘朵拉盒時,我們驚嘆了 : 原來香港不單有病,仲生蟲添?圍繞著這麽多的社會問題,香港人卻選擇了當沈默的一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就讓我們在往後的日子,跟大家一起去探討我們看見的香港社會怪現象。

第一個怪現象 : [橡皮圖章]

何謂「橡皮圖章」?
「橡皮圖章」是一個政治詞語,意思是「描述一個議員在法律上被賦予很大的權力,而他們選擇放棄權力,自願成為順從政府的投票機器。

可笑亦可悲的是 : 今屆區議會內共有507個議席,有27名鄉委會當然議席,有68名委任議席(因為下屆就取消,所以我們不花時間去討論),有412名民選議席。
這507席中,親建制共有400席。即係全港區議會中有4/5都是橡皮圖章,他們放棄法律賦予的權力,而成為順從政府的"投票機器"。政府想推行什麼,也有他們保駕護航,所以橫行無忌。

他們的反恐戰

日本人質後藤健二終於被處決了。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裡有說不出的苦痛,我想到過去在烽火之地所認識的日本朋友,他們每一位面容,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

當時,我很奇怪,在這些朝不保夕的地方,為甚麼看到如此多的日本人身影?有些是自由身的記者,他們要追尋日本主流傳媒以外的戰爭真相。我在巴勒斯坦碰過一位年僅十八歲、自稱為公民記者的日本少年,他拿著專業攝影機向我侃侃而談,如何希望利用鏡頭讓他的同胞,明白到戰爭的禍害和不公不義。

不過,我在中東地區所遇上的日本人當中,有更多是和平運動工作者,其中有充當「人肉盾牌」者,他們住在戰區民居,大無畏為老百姓擋坦克,去保護那些無法保護自己的人,也實在嚇了我一跳。他們的行動或許不足點亮這個黑暗無邊的中東地區,但卻為我們留下偌大的思考空間,撩動世人的良心。

中國和日本雖然是世仇,兩者的關係隨著地緣政治不時出現緊張狀態,而我對日本右翼也極為厭惡,但政府與人民可以是兩碼子的事,而人民之間亦有不同想法。

在二戰時期作為侵略國的日本,把廣島變成一個軍事城市,廣島居民完全被軍國主義洗腦,盲目地支持戰爭。對於老一輩中國人而言,他們可能認為廣島居民受原爆之苦,是一種「共業」。可是,從另一方面去看,當時美國是否真的別無選擇,只有用核彈來結束大戰?還是找藉口來試驗剛研製出來的核彈,為核彈找個合理理由繼續發展下去?

香港政改(二)—立法會選舉辦法篇

了解過政改的背景和發展後,知道現時的政改主要關於立法會和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那麼,現時的立法會是怎樣選出來的?早前的首輪政改諮詢又著眼於哪些部分呢?

現時立法會的選舉辦法

基於2010年的政改方案,現時的立法會共70席,由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各佔35席。在功能組別中,除了傳統的28個界別共30席(勞工界有3個議席)外,新增了5席區議會(第二)界別,讓全港三百萬選民均可同時投選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

超級區議員 達至每人兩票

傳統功能組別只有近24萬選民,但他們既影響立法會內超過四成的議席,亦擁有分區直選的投票權,令功能組別每每成為政改討論中極具爭議的部份,包括:為什麼他們能比別人多出一票?所謂的功能組別又是如何分野?又如何界定誰可以成為該界別的選民?

由於立法會的分組點票機制,由議員提出的個人議案或法案修訂須同時於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中均獲得過半數議員支持才可通過,而政府提出的法案只須獲得過半數出席議員贊成便可通過。因此,在現行機制下,分組點票造成由代表少數利益的功能界別議員,有權否決代表大多數巿民利益的地區直選議員所提出的議案,導致「少數否決多數」的不公平情況出現,尤其是一些政府反對的議員修訂或動議,如最低工資、增建公屋和捍衛新聞自由等。

人民當家作主:退休泥頭車司機聰爺

退休的聰爺現在以弄孫為樂,每日最忙就是做家務。他打趣說,我都無晒前途。正因如此,豁出去參與佔領,他義無反顧。

「各有各睇法,民主就係咁」

聰爺11月30日於龍和道特首辦門外被捕。學聯當晚呼籲行動升級,聰爺去支援,不巧被警察包圍,被抓住往北角警署,拘留30小時,還丟了手機。

就在七魔警在暗角打鑊示威者的當晚,龍和道群眾與警察正在進行攻防戰,聰爺看準往特首辦石壆有個缺口,正想號召人們過來攻搶陣地,警察有六、七個就衝出來,前面有鐵馬攔着,聰爺跳不過去,被按着在地,警察把他抬起,用索帶綁着雙手,錢包、手機和鞋子都丟了,最後幸有被捕支援組的朋友替他事後找回錢包和鞋子,但手機沒找到。

沒有監警會到場,也沒有警花做秀,連同聰爺共4個人被抓上警方的大巴,足足被拘留了30小時。被帶到警署,吹着大風扇。聰爺講起,只記得同行學生冷得發抖,他要求要毛氈,卻只有黑色垃圾袋,先給了學生圍着保暖,到後來被帶到「臭格」,才看見裡面都是毛氈。

物聯網?還是勿聯網……

只要你看看剛過去在美國舉行的電子產品展CES,你會發現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與穿戴式技術(Wearable technology)將會是2015年熱門的科技發展,事實上這些技術已經應用在足球員的球鞋,網球員的球拍,單車手的頭盔,甚至是我們用的牙刷,而以下幾個應用相信很快也會在香港流行起來:

1. 孩子放學,怪獸家長在公司收到訊息,知道自己兒子鞋內的壓力增加,顯示他正在自己行路,怪獸家長立即致電工人,「你點解唔抱起佢要佢自己walk呀?」

2. 港女在晚上收到短訊,顯示戴有智能手錶(她送的禮物)的男友,其心跳及血壓在老蘭一帶突然急升,然後又回復正常水平。

3. 一哥收集慈母手中棍扑人的力度,凡不達標者統統送去香港青少年軍再培訓。

天文攝影秘技系列(6)之認識香港光污染如何影響天文攝影:總結

(本篇文章同時於天文匯的網誌發表。)
本系列第集在此。

近一兩年才開始接觸天文攝影的朋友,除非你試過到外國零光污染的環境體驗過星空,否則你一定不會知道,香港光污染其嚴重程度如何影響天文攝影。正如早幾篇文章所介紹,經處理後的照片是不可能反映真實在現場看星空的情況。

希臘危機

希臘左翼Syriza上臺,與中間和右翼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最矚目的當然是新政府的經濟政策,説得再精確一點,就是他會否繼續按照之間歐盟開出的計劃繼續緊縮政策和改動經濟結構。

一場影像運動實驗──專訪《太陽・不遠》導演、製片

2014年,無論是對香港還是台灣的社會運動來說都是特別有意思的一年,始於318的太陽花運動與928催淚彈掀起的雨傘運動都令世界各地密切關注。而在這些社會運動之中,記錄工作往往必不可少,除了為運動保存以外,更是讓我們把這歷史事件以不同的角度重現於他人眼前的機會。正如《太陽.不遠》的其中一位導演傅榆所說,獨立紀錄片導演就是要把主流媒體中看不到的畫面記錄下來,因為所有的細節都是重要的。

爭奪詮釋權的影像計劃

《太陽.不遠》中集合了不同導演的角度、想法,目的是呈現不同紀錄片工作者所看到的太陽花運動的不同面向,不需要有統一的想法,但求在差異中能夠共存並且互相尊重。製片賀照緹說:「這是一個關於詮釋權的爭奪,我們希望運動的訊息能在主流媒體以外,還有更多更豐富的意義被看到,所以台灣的非牟利組織紀錄片工會就發起了《太陽.不遠》計劃。除了十位義務拍攝的導演以外,還有42位影像公民,他們把自己所拍到的片段無償的提供給紀錄片工會的影像資料庫」,超過100個人的製作團隊以不同的角度、方法切入太陽花運動的記錄之中。對於導演傅榆來說,因為太陽花運動中媒體的詮釋力量太大,而作為獨立紀錄片導演大概就是要把運動更內部的事情反映出來。正如香港的雨傘運動一樣,各紀錄片工作者並不只希望記錄運動中激烈的衝突場面,反而是希望把各個參與者的微少而有力的聲音錄下,彰顯運動的力量。

樽裝水贊助成風

賣樽裝水是利潤豐厚的行業,根據不同的資料顯示,樽裝水在香港的銷售額每年達20億至40億港元。根據2011年的數據,香港的人均樽裝水消耗量在全球經濟體當中亦「名列前茅」,每人每年飲用104公升樽裝水,約等於全港市民一個半月由早到晚都只飲用樽裝水,情况可謂驚人。

膠樽破壞生態環境

為了令大家消耗更多樽裝水,宣傳推廣自然要無孔不入,因此各樽裝水品牌每年都會贊助大量文娛康樂活動。這樣做除了可以增加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亦能藉着參與富有正面意義的活動為品牌建立正面形象,還可以因而在公司年報中宣稱公司已經履行其企業社會責任。隨便上網搜尋2014年的樽裝水活動贊助,輕易就找到幾十個項目,由全港最大型的長跑比賽,到各大小規模的體育賽事,再到各大小志願機構的年度籌款活動都一網打盡,隨處可見樽裝水的身影。

鍾天祥突改六四密件頭條令人憤怒

《明報》今日頭條原定為「加國密件記錄學生目擊六四開槍」,總編輯鍾天祥昨晚深夜突然推翻編輯部高層的集體決定,把頭條改為「 阿里巴巴10億助港青創業」。鍾天祥上任總編輯時已令本會不安,現突改頭條的舉動更令人憤怒,本會對他漠視編輯部集體決定表示極度不滿。

「 加國密件記錄學生目擊六四開槍」一稿籌備多日,早有計劃今天見報。原本休假的鍾天祥,昨日返回辦公室,並出席傍晚的編輯會議,共同商議見報頭條。會上編輯部高層同意以「六四密件」為頭條,鍾先生當時並無提出異議。

直至深夜近11時,鍾天祥突然要求換頭條,多名編輯部同事爭取保留「六四密件」為頭條,但鍾先生不接納,結果頭條改為「 阿里巴巴10億助港青創業」。

本報前任總編輯對新聞編排有不同意見,均會在編採會議上提出,即使深宵換頭條,亦會與同事商討及解說,各方在互信下改頭條。然而,鍾天祥既沒在編輯會議提異議,之後又無法就不尋常改動作合理解釋,結果只會加深同事對他的不信任,亦反映他不尊重本報行之有效的集體商議機制。

鍾天祥去年上任《明報》首席執行總編輯首天,對應否平反六四態度迴避。至於六四新聞能否上頭條,他當時回應要視乎新聞價值。如今編輯部集體商議的結果,認為今日最具新聞價值的報道是「六四密件」,應該刊登頭版頭條,卻被鍾先生一意孤行貶為內版報道。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54
  •  2455
  •  2456
  •  2457
  • 2458
  •  2459
  •  2460
  •  2461
  •  2462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