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表面繁華卻底下骯髒的城市。我們物質富庶,世上數一數二,卻超過百萬人活於貧窮線下;我們有基本的選舉制度,卻被政商的合謀支配我們的政治未來。我們要求一個現代城市最基本的民主選舉制度,卻竟處處受壓。
過去,政治權利過去一直不進港人的目光當中。我們以為,種種的社會問題,皆源於個人的實力不足。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有的結果都是合理應得的,所有的問題都不涉制度,不關乎社會正義,個體與個體之間只有市場競爭的關係,再無其他。我們被教導只要服從,只要自我適應,任再多扭曲,屈辱再大,也毫不相干,也就是「成熟」的表現。
以上種種,正是今天政權所大肆鼓吹的「獅子山精神」,實際上是對獅子山精神的挪用及扭曲。所謂「獅子山精神」,理應是「獅子山下」精神,實源自香港電台1970年代首播實況劇《獅子山下》的故事,強調的是那個「同甘共苦,攜手踏平崎嶇」精神,當中更談及居民抗爭,出現相信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次堵路抗議大場面;一些篇章,則論述市民的權利。《獅子山下》寫實劇,記錄了香港從一個難民社會的顛沛流離中,由過客心態,家不成家的處境,慢慢凝聚生根的過程。(註一)政權只抽取了拼搏經濟的部份,卻把對社會公義的部份剔走,嘗試模塑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幻象,壓抑港人對普及平等政治權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