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獨媒特約報導)交通諮詢委員會去年12月提交報告,明確指出塞車惡化主因為私家車增長,政府今日在立法會交通運輸事務委員會會議回應。關注路面空氣污染的環保團體地球之友,早前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探討改善中環路面空氣污染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中環德輔道中在繁忙時間的PM2.5濃度比非繁忙時間高出30%,數字較環保署中環監測站高,並同時發現私家車在繁忙時間佔用更多比例的路面。地球之友促政府多推行公共交通友善政策,並考慮下午繁忙時間在德輔道中東行線設立公共專線。

傍晚時分PM2.5超標一倍

科大環境研究所自去年3月起,在電車車頂安裝空氣監測儀器,並進行為期一年的樣本採集,紀錄由上環西港城至中環畢打街之間一段德輔道中之間不同時段的PM2.5 數值。調查結果顯示在繁忙時間的PM2.5濃度比非繁忙時間高出30%,更曾在傍晚7時錄得每立方米51毫克PM2.5,較世衛標準高出一倍。電車亦因交通擠塞,令車程比非繁忙時間延長20%。

環保署監測站離地 官方數據不實

智障男被屈殺人犯,警方說程序無錯,故無須道歉及無人要負責。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輕描淡寫的說:「警方一向抱着尋找真相的精神,對所有案件都本着專業精神,適當地處理。」完全沒有道歉的意向,這樣的態度簡直是對受害人及其家屬再一次的傷害!

我們的警隊發生什麼事了?!

是的,凡事總有出錯的可能,錯了,立即認了及道歉,這是常識吧!

拉錯了人,向受害人及其家屬道歉是應有之義,立即作內部檢討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何況警方拘捕疑人時,疑人的親人已經表示疑人智障,警方仍然按一般的審問程序處理,這難道真的沒有檢視的空間。

昔日警務處處長鄧竟成因為經常代表警隊為失誤道歉,因而被戲謔為Sorry Sir,但再來看看今天死不認錯的情況,在對比之下,鄧竟成的英明(其實是理所當然)就立即顯示出來了。曾經有說,鄧的軟弱風格令市民看不起警察,真的如此嗎?你看看由曾偉雄的強悍作風為警察在香港市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形象?!

在智障男被屈殺人犯一事不久,網絡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幅相片:一塊生豬肉蓋上警徽。我看了之後不禁慨嘆,怎麼香港警隊的形象會時光倒流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呢?!

保安局副秘書長李美美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今日就《2015年截取通訊及監察(修訂)條例草案》繼續進行審議,多名議員再三指出執法機關實則不須「截取」網上通訊,直接向網絡服務供應商索取便可取得數據,變相繞過《條例》。保安局則強調上述質詢與是次修訂草案建議無關,並表示條例有關通訊定義的涵蓋範圍已經足夠,現階段不考慮擴大。

保安局:暫不考慮擴大通訊定義的涵蓋範圍

民主黨涂謹申強調對通訊定義的討論,並非要求當局披露行動細節,而是希望檢視其於法律的適用性,最終目標仍是保障個人私隱。並促政府交出具體案例,讓公眾得以進一步理解自身權利。保安局副秘書長李美美則表示,條例有關通訊定義的涵蓋範圍已經足夠,現階段不考慮擴大。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專頁

巴黎《查理周刊》事件後,活躍於德國城市德勒斯登的示威運動Pegida(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迅速擴展至北歐。今年二月,瑞典第三大城馬爾默(Malmö)首次舉行反伊斯蘭集會,參加者出奇地比其他歐洲國家少,據當地警方統計,Pegida支持者只有三十人。相反,約五千名反對者到場反包圍示威人士,當中有大批十多二十歲的瑞典穆斯林青年舉起標語反對仇視穆斯林移民,瑞典政府就事件重申立場,強調北歐乃多元文化社會,不同族裔間必須互相尊重。

但事隔不足一星期,鄰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接連發生槍擊案,攻擊目標正是把先知穆罕默德畫成狗的瑞典漫畫家威爾克斯(Lars Vilks),釀成傷亡,北歐猶太安全理事會主席蓋爾凡(Michael Gelvan)解釋槍手行凶動機:「這是發生在巴黎事件的翻版」。面對恐怖襲擊,北歐民眾開始憂慮穆斯林社群,社會上形成一股恐懼氣氛,質疑移民政策的聲浪因此再起。

北歐移民政策利與弊

在中環蘇豪區有一間店子,夜裡開着霓虹的燈。有別於區內常見的酒吧和餐廳, 這店子是 Morn Creations 這個本土背包品牌的根據地。Morn Creations 以生態保育為創作概念,許多年前我就聽過這品牌的設計,說它是小店也不盡然,因其分店已散及日本韓國等地。這店子靜靜的開在卑利街小斜道旁,左邊是 The Roundhouse Taproom,這可能是全香港最出色的啤酒酒館。

Morn Creations 最有名的一條 product line 無疑是其鯊魚背包的設計。「保育鯊魚,不吃魚翅」的概念啓發了設計師創作出此一系列的產品。魚翅貴為「中國四大海味」鮑蔘翅肚的一份子,許久以來,鯊魚被漁民以殘忍手法捕獵,割去翅鰭,魚體被丟回海中。史提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g) 的經典電影《大白鯊》 (Jaws) 也害慘了這物種,讓牠們蒙上「惡獸」之名,惹人憎厭而被殺害。實際上,大部份鯊魚品種都是温馴而不具攻擊性的。筆者近年也戒絕了吃魚翅,畢竟,魚翅本身淡而無味,好吃只在於那濃郁翅湯。Morn Creations 也有以其他動物為題的設計,如早前當熊貓大軍進駐隔鄰 PMQ 元創方時,其推出的熊貓系列也曾紅極一時。而除了品牌主打的鯊魚包子,另一以貓頭鷹保育為題的設計系列亦極受歡迎。

(獨媒特約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約》2004年12月適用於香港,但本港落實《公約》進度緩慢,保護非文化遺產的措施仍然欠缺。最近的世界經濟論壇每兩年公布的《旅遊業競爭力報告》,香港在「世界文化遺產」及「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均錄得零分。今日立法會民政會討論保護及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進展,當局最新的措施,僅是計劃每年花1,600萬元,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及辦事處經費,議員促政府盡快立法保護「非遺」。

圖:蘋果日報

就2015年5 月10日,於杏花邨及城門谷公園發現野豬出現事件,「香港野豬關注組」已與漁護署職員聯絡,初步情況如下:「城門谷豬」被麻醉後,經檢查証實身體無礙已即時放回就近的郊野公園。而「杏花豬」則因曾於天花位置跳落地面,獸醫擔心其可能受傷,故昨日把牠留在上水動物管理中心觀察,若確定身體狀況良好,會於稍後時間進行野放。

因城市政策以經濟發展為主導,高樓大廈不斷向郊野延伸,郊野與市區的界線變得模糊,原本住在山嶺叢林的野豬漸漸成為了社區的一份子。儘管野豬偶然出現人類社區,但就近月數宗發現野豬出沒個案為例,我們發現,通常都是大批警員及漁護署獸醫、工作人員圍捕之,而野豬們的反應亦只是尋退路及生路,即使在 受驚情況下也沒有做出任何傷害人的舉動,也是有目共睹的。

這次「杏花豬」和「城門谷豬」事件發生後,我們一如既往與漁護署保持緊密聯絡,跟進被捕野豬情況,漁護署職員亦同意應多向市民宣傳及教育,即當人們遇見野豬時,只需要保持鎮定,自然的離開便可,並避免做出過大的反應及動作,因為這反會把野豬嚇到,令牠們驚慌的四竄逃跑。

「關注組」希望市民大眾明白,野豬是我們的街坊鄰里,就如我們的社區貓狗一樣,遇上了也不用驚惶失措,更不必殺戮,牠們也是城市的一份子!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民政會今日討論各區議會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包括觀塘、油尖旺、屯門及元朗的項目。其中花費達5,350萬的觀塘興建音樂噴泉被批為浪費公帑,然大部份與會議員均支持項目,僅民主黨胡志偉一人反對,項目最終獲通過,須再提交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

出席會議簡介項目的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表示,觀塘人煙淍密,第二期海濱花園興建音樂噴泉後將會是是一家大細共渡時光的好地方。他又認為,音樂噴泉塑造的幻變燈光、音樂元素及特別效果可以匯聚人流,更可以提供就業機會。

每年180萬經常性開支

根據政府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指,觀塘海濱長廊建音樂噴泉「糅合幻變燈光、音樂元素與特別效果」,將會是「展現維港澎湃活力和璀璨夜景的矚目消閒景點」,亦「讓市民大眾免費感受靜中有動的維港夜色。」文件又指項目將帶來「 商機及就業機會」,亦可提升對岸啟德郵輪碼頭的吸引力。項目須斥資4,700萬,另外650萬則用作舉辦社區參與活動及其他開支,政府日後每年須承擔180萬經常性開支。

冷戰背景下的鄧麗君流行音樂
文/賴彥甫

編者按:我們常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鄧麗君早已成為了「大中國」想象的一個符號。然而在80年代,鄧麗君音樂的流行實際上鑲嵌在兩岸冷戰和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台灣因應鄧麗君在中國造成流行一事,鄧麗君遂被國民政府用作對付中共之心戰武器,同時大眾傳媒將鄧形塑為一位堅持反共立場之愛國藝人;另一方面,鄧麗君的音樂提供改革開放後之中國人想象「啟蒙」現代性、女性氣質,塑造個人意識的資源。與此同時,鄧麗君的歌曲被政府批評其為來自資本主義社會的黃色歌曲、靡靡之音,遂遭查禁。

鄧麗君的歌聲風靡華人社會,是至今目前為止華語歌壇最為成功且知名度最高的歌手。1986在年,鄧麗君被美國《時代》 (Time) 雜誌評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鄧麗君如此成就,迄今未有歌手能迄及。鄧麗君是當代最具影響力之華人歌手,她的影響力不只是商業上的,同時也是文化上的、政治上的。鄧麗君約莫於年代,成為橫跨兩岸之流行音樂文化現象,風靡彼時中國社會,並因此獲得有十億個掌聲的美名師永剛等。雖然鄧麗君音樂究竟是借由何種途徑進入中國造成流行,已難以考證,但鄧麗君的流行音樂之所以能流行於彼時中國社會,並對中國社會及流行音樂造成劃時代的影響,有其時代脈絡。然而,這一跨足兩岸之流行文化現象,很快地便被收編至彼時兩岸關係中。

攝:關冠麒

(獨媒特約報導)獨媒在去年8月曾向機管局查詢,在落實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時,是否需全面清拆2007年才落成的二號客運大樓,機管局當時回覆稱是「擴建」,「具體情況尚待落實」。今日「民間憲報」《星島日報》報導,二號客運大樓須於2019年全面封閉並拆卸,當年興建大樓的28億公帑倒錢落海。

拆卸二號大樓 拖延多年終承認

機管局早在2011年公佈《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技術報告》,《大綱》5.78提到「二號客運大樓將會大規模改建,增設旅客抵港設施,同時保留現有建築物的大部分,包括旅遊車總站、建築結構及地基。」文字意思明顯是將二號客運大樓拆剩骨架,但一直迴避使用清拆兩字。獨媒去年8月曾就是否變相清拆大樓向機管局查詢,局方發言人當時回覆指二號客運大樓是「擴建」,「仍處於方案設計階段,具體情況尚待落實。」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58
  •  2359
  •  2360
  •  2361
  • 2362
  •  2363
  •  2364
  •  2365
  •  236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